醫療技術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和創新,是推動醫學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醫療衛生領域越來越加強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颇芰ㄔO、加快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指導醫療機構加快臨床應用轉化,這讓更多新方法、新思路、新藥品、新器械加速涌現,“科技賦能醫療”正在從夢想照進現實。
“歡迎大家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病臨床醫學中心?!弊哌M瑞金醫院10號樓,迎接記者的是約一人高的智能機器人,機器人面部的顯示屏里,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副院長寧光教授正高興地跟大家打著招呼。
數字技術是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在醫療領域同樣也不例外。在各家醫院,智能機器人、手術機器人、3D打印技術和VR、MR等一系列現代化技術和手段的應用范疇,遠不止導醫這么簡單。
7月底,記者在位于廣東省人民醫院內的心血管醫學3D打印聯合實驗室內看到,一顆“心臟”即將打印完成。據了解,3D打印的依據是患者的CT、MR、超聲等影像數據,它要先把傳統的影像檢查數據構建成3D模型文件,再通過專門的3D打印機打印,形成一個立體的、直觀的、完整的器官結構。記者看到,打印出來的心臟,連周邊的側枝和器官情況都能完整展現。
為什么要花數小時的時間來打印一個器官,它如何能讓患者受益?“傳統的檢查手段,難以將器官的空間全貌傳達給醫生。也就是從檢查影像圖片里面看到的,跟我們在實際手術上看到的,是有差異的。所以,精準的診斷只能通過術中探查才能完成?!睆V東省人民醫院院長莊建說,而用3D技術“完整復刻”器官后,醫生就可以在術前應用模型進行手術規劃。目前,實驗室已為近300名復雜先心病患者進行功能模型的3D建模及打印,有效指導了復雜先心病的手術規劃及術中導航,改善手術策略,改變了一些復雜手術的術式,縮短手術時間,大大提高了外科治療的效果。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介紹,在我國,虛擬現實技術和3D打印技術目前已經在骨科、心外科、胸外科等領域廣泛應用,使手術更加精準、安全。同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已經在病理的輔助診斷、影像輔助診斷等方面嶄露頭角,成為醫務人員的重要幫手,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此外,遠程會診系統已經廣泛建立,讓群眾可以就近接受大醫院專家的會診,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
最近,一部《我不是藥神》的電影紅遍全國,講述了一個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群體的故事。其實,曾經還有一種更為兇險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經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團隊20多年的努力,已成為第一個可以被治愈的白血病。該團隊從找到全反式維甲酸,到證實并闡明了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分子機制,再到創新性的提出聯合治療方案,使該病5年存活率從10%~15%提高至目前的94%。
“這一成就成為世界首例用誘導分化理念治療腫瘤成功的范例。”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陳賽娟介紹,近5年來,該院在國際上率先進行精準化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療程緩解率達86.3%,領先于國際水平。該院還領銜進行了國際上最全面的淋巴瘤基因組學圖譜研究,并指導臨床靶向治療,使我國淋巴瘤診療水平超越歐美國家。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更加深入,基因、環境等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逐漸被明確,為精準化、個體化的預防和治療疾病提供了基礎。目前,循證醫學、多學科協作診療等新的模式廣泛開展,為患者提供了個體化的診療和最佳的診療方案,基因檢測、靶向藥物等精準治療技術已經在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當中廣泛應用。
除了聚焦治療方式變革的精準醫療,注重產業化的轉化醫學也呈現了越來越蓬勃的發展勢頭。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各??乒采暾埜黝悓@?789項,產生了一批代表我國甚至國際最高水平的優勢醫療技術。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顯微外科團隊自主研發神經修復材料“神橋”,實現了中國制造,打破了國外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和市場壟斷;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自主研發的心室輔助裝置開展臨床應用,解決了我國長期以來中長期心室輔助“無泵可用”的困難局面,填補了國內心室輔助研發領域技術空白。
科研創新和轉化離不開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努力。為引導各醫院加強技術創新,促進科技、科研向臨床應用轉化,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總量,近年來,國家、地方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加大了資金和政策投入力度。
“僅‘十二五’期間,國家財政就累計投入60億元,支持了79個專業,314家醫院的1231個臨床重點??平ㄔO?!惫嗉t說,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提升以醫療技術水平為核心的專科服務能力。
具體到地方。從2017年開始,上海市根據全國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出臺上海市臨床重點??平ㄔO的“十三五”規劃,目標是要建成與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定位相符合的一批重點學科群。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聞大翔介紹,根據規劃,上海市將實施“騰飛計劃”,通過遴選一批管理水平高、基礎設施好、服務能力強、醫療技術先進的醫院作為骨干單位,構建上海市的臨床重點專科。
廣東省也有類似的規劃。今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實施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劃”,在前期高水平醫院建設基礎上好中選優,分3年投入60億元省級財政資金,通過整合資源、改革創新、內涵發展,集中力量重點支持若干家醫院,進一步提升臨床疑難復雜危重疾病診療水平?!拔磥?,力爭推創1個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和若干個??祁悋裔t學中心,2個~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6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睆V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劉冠賢說。
鼓勵和引導正在多家醫院收到回響。據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介紹,目前該院正在建設我國首個綜合性國家級轉化醫學中心,設有300張不同于普通病房床位的轉化研究床位,為新藥、試劑、儀器設備的研發提供公共技術平臺,讓寫在紙上的論文盡快變成用于臨床的新治療方法,縮短從“實驗臺到病床旁”的距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王偉表示,近幾年,該院立足“科研巔峰戰略”,圍繞國際醫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對臨床研究投入上億元,用于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和生物樣本庫的建設等。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院長李文源則表示,未來醫院還需要進一步加大人才引培的力度,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培養醫務人員尤其是優秀中青年隊伍的科研和轉化能力,激發醫療機構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