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試點取得良好效果。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于近期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關重點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印發醫療聯合體綜合績效考核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下一步,醫聯體建設要在資源規劃基礎上進行,不能搞“自由戀愛”;同時要通過績效考核指揮棒層層傳導,督促醫院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管理,走內涵建設道路。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跨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4種醫聯體模式。這一階段,各地在建設醫聯體時要統籌區域內醫療資源,根據醫療服務需求科學規劃、布局醫聯體,而不能再搞“自由戀愛”。在此基礎上,獲得醫保等相關部門的理解、認可和支持,才能為醫聯體建設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
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是實現醫聯體積極作用的重要組織模式。對于怎樣組建這兩類醫聯體,《通知》提出了“規劃發展、分區包段、防治結合、行業監管”的原則。區域化、網格化后,地市級醫院負責“管腳下”,國家和省部級醫院負責“管天下”。醫聯體建設只有不再“跑馬圈地”,不再“自由戀愛”,并輔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才能真正從管疾病向管健康轉變。
新文件中,還對推進分級診療提出了“四個分開”的要求。
加強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是為了以區域醫療中心為龍頭,提升區域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實現服務同質化;
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是為了讓農村老百姓至少90%的看病就醫問題能夠在縣里解決,并由此帶來醫療費用下降;
加強重大疾病單病種管理,是為了以慢性病作為分級診療切入點,配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層藥物可及性提高和遠程醫療的開展,讓更多慢性病人留在基層;
加強三級醫院日間服務,是為了提高大醫院的運轉效率。讓醫療機構向效率要效益,而不是以規模要效益。
做好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還需要完善相關保障政策,而建立醫聯體績效考核制度,是保障政策當中的重要內容。
績效考核工作要分幾個層面進行。第一步是醫院績效考核,要促進醫院加強精細化管理,加強醫院內涵建設。如果醫院內部沒有管好,改革紅利就有可能被消耗和稀釋。
第二步,做好醫聯體績效考核。隨著醫聯體建設不斷推進,區域間的醫療協作關系不斷建立,醫聯體將逐漸成為醫療服務體系的單元和細胞。要通過考核指標體系的設計,重點考核醫聯體技術輻射帶動情況等,綜合考慮三級醫院醫療資源下沉情況、基層服務能力提升情況、居民健康改善情況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因素,改變“三級醫院包打天下”的現狀。
未來,將會進一步發展為區域醫療服務體系的績效考核。區域醫療服務績效考核,重點是對分級診療效果的評價。對醫聯體的考核是區域醫療服務體系績效考核的基礎,只有通過每個醫聯體的考核,讓各家醫療機構都認識到自己的功能定位、并發揮好自己應該發揮的作用,區域醫療服務體系的績效才能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