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冀科技扶貧協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提出未來3年,北京將重點開展5項行動:一是組建北京科技特派員(河北)扶貧團,深入貧困地區生產一線開展扶智、扶志、扶技行動,每個科技特派員每年至少到貧困村、貧困戶技術指導服務30次,三年累計下鄉解決問題2 000人次;二是在河北省部分深度貧困縣建立15個北京科技特派產業扶貧工作站,3年累計推廣轉化先進實用技術(成果)150項左右;三是重點在河北省張家口、承德、保定地區的赤城、豐寧、易縣等貧困縣建設8-10個科技扶貧示范基地,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創業、就業脫貧;四是組織北京市50家“星創天地”與河北貧困村的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貧困戶等簽訂一批電商銷售扶貧協議,拓展貧困縣特色農副產品銷路;五是北京12396科技服務熱線將覆蓋河北省23個貧困縣(區),每年開展遠程技術咨詢服務約50萬人次,解決貧困地區農民、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難題。
(李慶國 蘆曉春)
昆明市今年計劃抽檢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4 560批次。
據了解,2018年,該局和各縣(市、區)食藥監管局,4個國家級、省級開發(度假)園區均要完成240批次食用農產品的抽檢任務。在抽檢分工上,昆明市食藥監局主要對市區內規模以上的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抽檢,各縣(市、區)食藥監局主要對其行政區域內的農貿市場、商場超市等經營單位進行抽檢,抽檢對象主要是入市銷售的蔬菜、水果、畜禽肉、水產品等公眾消費量大的食用農產品,重點加強對葉菜類蔬菜抽檢和禁限用農獸藥檢驗。
(據中國醫藥報)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程果鋒等人發明的“一種旋流集污的養殖池系統”2018年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授權號:ZL 201510822235.3。
該發明的一種旋流集污的養殖池系統,包括圓形或正多邊形的池體,池體的中心向下具有一定錐度;池體底部設有旋流集污裝置,旋流集污裝置具有電機,電機帶動水平的支撐桿轉動,支撐桿端部與螺旋槳連接;螺旋槳與池底的距離小于1米;電機下方設有支撐柱,支撐柱與集污槽固定連接,集污槽對固定顆粒物進行收集,并與底部顆粒物排放管連通,底部顆粒物排放管將污水排放出池體;池體側壁設有清潔水排放管,池體近側壁處分別設有進水管、曝氣增氧管;清潔水排放管排放的上層清潔水占排水量的80%~90%,并通過凈水系統凈化后經進水管回流至池體;顆粒物排放管排放的污水占排水量的10%~20%。
(據中國農業網)
今年北京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約3萬畝,主要分布在房山、大興、密云等區,其中高端優質的鮮食玉米約占10%左右。
市農業局副局長馬麗英表示,本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1 666.67公頃增長到2017年的2 000公頃,其中糯玉米約占65%,甜玉米約占35%。由于種植鮮食玉米的經濟效益是傳統玉米的3倍,成為郊區低收入戶脫貧增收、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接下來將從政策扶持、科技支撐、產銷服務、消費培育等多個層面來推進北京鮮食玉米產業發展。
(據北京青年報)
近日,黑龍江省優質農產品集散中心在天津正式揭牌,該中心通過設立的體驗門店和配送中心,能夠讓天津市民隨時都能買到黑龍江優質農產品。
據介紹,這是黑龍江省在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廣州等城市建立集散中心后,又建成的一家集散中心,該中心將承擔起黑龍江農產品在主銷區代理銷售的任務,通過設立體驗門店和配送中心,實行線上線下同銷售,實現黑龍江省優質農產品在天津營銷的“落地生根”。集散中心通過生產者與消費者、經銷商“零距離”對接,直觀、立體、全方位地展示宣傳推介,打開了“龍”字號農產品在主銷區的銷售市場。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