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叢
(湖南工業大學,株洲 412000)
隨著社會文化水平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期待具有中國特色的節慶文化能夠得到更準確和合理詮釋。另一方面,綠色理念也被貫穿到人們的生活細節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包裝設計領域里,不管是保護產品安全、衛生,還是合理利用資源、對環境友好,都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
然而,目前中國節慶禮品包裝與之背道而馳。夸張的裝飾和復雜的結構使消費者不得不花重金在即將廢棄的包裝盒上,導致過度包裝問題。每一種包裝設計都反映了文化、藝術和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強調表面的形式和檔次的包裝使人們失去了對傳統藝術和節慶文化的追求,弱化了送禮人表達的真摯情意和美好意圖。因此,有必要從資源保護和文化傳承的角度對節慶禮品包裝設計進行重新思考,并引導節慶禮品包裝設計走向合理、適度的方向發展。
本文將團圓月餅包裝設計案例作為參考依據,對節慶禮品包裝中蘊含的綠色設計理念進行研究。從視覺傳達設計上,分析禮品包裝的文化內涵,從功能上,探索節慶包裝設計中綠色設計理念的運用。
1.1 文化性
節日是各地區、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的總結和延伸,是指一年中具有特殊社會文化意義的日子,它保留了該民族文化的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托著整個民族的憧憬[1]。中國的大多數節日都是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盡管人們在物質生活方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人仍然需要傳統文化帶來的節日慶典,滿足人們的精神寄托,這更是中國傳統精神的傳承和延續。
其中八月十五中秋節就是一個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節日。以月圓之日象征團圓、團聚,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成為慶祝這個節日的民俗活動,因此月餅的禮品包裝設計承載著濃厚的文化內涵以達到傳承文化的目的。在團圓月餅包裝設計的圖形設計上(圖1),是通過以下幾點方式來展現中秋節的文化性。首先,因為品牌名稱“團圓”恰好反映了中秋節包含的美好寓意,“團圓”象征“圓”和“滿”,體現了人們的追求家庭和睦、期盼幸福。其次,根據繁體漢字的字形和字意,將兩個漢字圍成一個圓圈,結合成一個完整的圖形。這里的圓形也是中秋節滿月的象征,代表團圓、和諧、相聚。另一方面,為了配合圖案設計和整個包裝設計風格,使用了流暢、細膩的線條來設計字體線條。

圖1 團圓月餅標志設計構思(設計者:唐叢)
1.2 情感性
傳統節日中慶祝和交流是一種內在需要,已經產生了廣泛的民間藝術。如饋贈文化。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通過送禮這種交際形式,表達情感寄托。換句話說,送禮是人們借著節日為達到情感享受的目的進行的一種精神體驗。因此節慶禮品包裝是這種禮儀文化的載體,贈送對方精心準備的禮物,傳達著復雜的情感及微妙的信息,滿足人們在人際交往中的情感往來傳遞[2]。這也是一種潛在的交互性體驗方式。對于收禮人來說,比收到物品本身,更多的收獲是一份情誼和他人對自己的關心,惦記和關愛。因此,在節慶禮品包裝設計中應該通過細節去傳達情感,如材料質感,精致程度,表達心意的細節,寄語等,而不是禮物大小、多少和貴重。
1.3 針對性
隨著世界各國貿易市場變得廣泛,節慶禮品在各國間的交往更加頻繁,節慶禮品包裝設計成為展示各民族特色的載體。但是,目前節慶禮品包裝設計中存在許多籠統、概括的元素被交叉使用,如許多的花卉圖案和紅色系的顏色搭配均有積極美好的概念和節日氛圍,它們被不加區別地應用在不同節日的禮品包裝上,導致難以區分。因此,月餅禮品包裝設計需在造型、圖案、字體、色彩等方面體現中秋節的傳統風俗,表達對中秋節的個性化設計,以增強禮品包裝設計的針對性。
在團圓月餅包裝的視覺傳達設計中(圖2),主要圖案是將中秋節日的背景故事進行風格化設計,形成符合這個節日氣氛的視覺效果。根據嫦娥奔月的故事設計了一個場景畫面,用流暢的線條將各個元素融會貫通,使整個畫面豐富和諧。

圖2 團圓月餅主要圖案設計(設計者:唐叢)
綠色包裝概念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通常來說,綠色包裝包含了包裝減量化、可重復利用、可回收再生、可降解腐化四個方面[3]。面對目前存在的資源浪費問題,從節慶禮品包裝的角度去思考綠色包裝設計是具有代表性的。禮品包裝要做到和生態環境相融,應從包裝的生命周期全過程去思考。
2.1 生態化的包裝材料
(1)原生態包裝材料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大量的生態理論,例如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都闡述了人與自然共生同存的思想[4]。在這種背景下,古代人們創造出了大量的原生態包裝,許多沿用至今。一方面原因是包裝的主要用途是用來實現盛裝、包裹物品,它完成一定的使用周期后,便會被丟棄,造成資源浪費。原生態包裝材料大多是價格便宜、容易獲取的自然材料,這些材料不僅可以降低資源與能源的消耗,也遵循了自然規律,容易降解,不會給環境造成過多的負擔,從而有效地保護自然的生態平衡。另一方面,隨處可見的天然包裝材料,如竹、葉、棉、麻、草及紙和布等,包含著千百年來人們對材料的認識和開發,在原生態包裝材料和形式相互作用下,展現出來了的天然、樸素的自然之美[5]。在傳統文化下節慶禮品包裝設計中,運用原生態材料的主觀創作意圖應與材料的自然形態相結合,相互傳達一種自然、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
(2)仿生態包裝材料
一些原生態包裝對現代包裝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體現了東方傳統美學觀念。原生態包裝注重材料本身的自然紋理及自然色彩的表現力,較少地運用一些裝飾手段,傳達給人們一種委婉、純樸、素雅的審美氣質。然而,科學技術發展至今,許多傳統包裝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們的功能需求。盡管一些天然材料來源豐富,容易分解,但是這種植物纖維豐富的天然材料容易攜帶或隱藏病菌。用其包裝商品,很可能在貿易活動中讓病蟲害得以傳播擴散[6],從而給食品安全造成一定威脅。因此,我們可以利用仿生技術形成仿生形式的包裝材料,延續并發展原生態材料的美學部分,真實具象地再現天然物質的外貌,如形態、肌理、色彩等,形成一種獨具東方特色的裝飾手法運用在現代包裝設計中。以達到包裝形態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和諧統一。
在團圓月餅包裝設計中,選擇帶有傳統手工制感的紙作為包裝材料的一種,其天然植物纖維的自然紋理和色澤形成了自然古樸、返璞歸真的包裝設計風格(圖3)。

圖3 團圓月餅獨立包裝設計(設計者:唐叢)
2.2 合理化的包裝設計
(1)包裝結構減量化設計
根據2014年召開的“包裝減量化論壇暨綠色包裝年會”獲悉,我國每年產生的包裝廢棄物已達四千億元。占城市生活垃圾總數的三分之一,并且包裝垃圾數量還在每年遞增[7]。根據這個數據去觀察目前的節慶禮品消費市場,不難發現其中存在問題。許多節慶禮品包裝采用非常浮夸的形式去包裝產品價值本身不高的商品,注重外表和形式,忽略功能和美感。例如,國內市場的月餅包裝設計(圖4),用大規格和重裝飾的包裝盒裝4-5個月餅,完成短暫的生命周期后包裝最終被廢棄,造成資源浪費。形成了一種“形式大于內容”的過度包裝現象,甚至導致了日趨媚俗的大眾消費心理,誤導消費者以禮品的規格、分量、大小衡量贈禮的情意多少。
因此,節慶禮品包裝設計要做到與綠色理念相結合,需要進行減量化的設計。首先,減少包裝材料是最直接、有效方法。通過控制材料的使用,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浪費。這種情況下,包裝不僅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也體現了低碳設計思想。其次,在不影響保護功能的前提下簡化包裝結構,設計適度的包裝結構,提高包裝容積率[8]。圖5中的日本SHUNKADO禮品包裝做到材料和結構最優化,形成容積率很高的包裝設計。
團圓月餅包裝設計中,進行了減量化設計。在月餅內包裝上,通過探索合理的包裝結構,減少包裝材料和輔助材料。其靈感來源于麥當勞餐廳的番茄醬紙質容器(圖6),它是一紙成形結構,不需要用膠水或其他額外材料制作而成的,節約了包裝材料。在禮品外包裝上(圖7),采用長方形造型的木盒,省去了無用的裝飾、材料、內部結構,月餅緊密的豎立放置于其中,以提高包裝利用空間。
(2)包裝再利用設計
綠色包裝的觀點中提到要考慮包裝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但在國內節慶禮品消費市場中,很多包裝忽視了包裝使用后的再利用問題。因此,在包裝設計初期就應該充分合理地設計包裝完成保護、運輸后的處理方法。其中,可以將包裝整合為產品的一部分,也可以根據包裝材料和結構的特征,滿足使用者對包裝的其他需求,從而達到低碳環保、重復利用的目的。換句話說,這是通過增加包裝的功能來減少資源浪費的一種有效手段,即包裝再利用設計。

圖4 銷售月餅禮品包裝設計

圖5 日本SHUNKADO禮品包裝設計

圖6 月餅獨立包裝結構設計探索(設計者:唐叢)

圖7 團圓月餅木盒包裝設計(設計者:唐叢)

圖8 團圓月餅布包裝設計(設計者:唐叢)
在團圓月餅包裝設計項目中,選擇用紡織材料對多個月餅進行包裹(圖8),使用完后,布也可以用來包裹其他物品或做具有節慶特色的裝飾布藝,延續其使用功能。另外一款形式的包裝采用了木盒的形式(圖7)。木頭因為結實、輕便、且不易變形,可以用來裝盛其他物品,達到重復利用的目的。
現代節慶禮品包裝設計應該要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的需求,對產品的使用過程和后續處理進行重視,并得到一個符合現代設計理念的思維轉變。目前,我國節慶禮品包裝設計并沒有完全被國際接納,甚至在國內市場也出現瓶頸。因此,一方面我們要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將中國傳統藝術元素的設計精神融合到禮品包裝上,目的是擴大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智慧和文化。另一方面,優化包裝設計理念,提高包裝設計效能,用適當的包裝形式減少對環境浪費和污染。所以,基于綠色理念下節慶禮品包裝設計,增加了我國包裝的綠色特征,提高了包裝的合理性,適應了現代包裝新趨勢,為我國現代節慶禮品包裝在國際范圍被認可和接納提出了新思路。
[1]郭貴麗,張立玉.中西方傳統節日的文化差異[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 ,2010,32(08):55-58.
[2]過山.禮品包裝設計探析[J].包裝工程,2000(06):48-52.
[3]劉林,王凱麗,譚海湖,謝勇.中國綠色包裝材料研究與應用現狀 [J].包裝工程 ,2016(5):24-30.
[4]胡艷珍.論回歸自然的原生態包裝設計[J].裝飾 ,2009,09(197):132-134.
[5]劉燕.原生態藝術對現代包裝設計的啟示[J].包裝工程 ,2012,33(12):136-139.
[6]劉文良.困惑與超越:走出綠色包裝的誤區[J].裝飾 ,2010,(03):39-43.
[7]魏振華,魏健騏,林家陽.基于資源節約的減量化包裝設計研究 [J].包裝工程 ,2014,35(24):68-71.
[8]胡艷珍.低碳文化理念下產品包裝的簡約設計[J].包裝工程 ,2011,32(14):143-1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