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穎,王丹
黑龍江省電力醫院骨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90
深靜脈血栓的形成主要是血液于深靜脈處產生異常凝結情況,臨床上多見該型血栓產生于下肢,尤其是髖關節手術后多數患者不愿意主動鍛煉,導致下肢出現深靜脈血栓,極易帶給患者諸多后遺癥,并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亦有患者因此而死亡。故該次研究中納入該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髖關節手術患者50例,旨在對其護理干預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研究中將該院收治的髖關節手術患者50例,以其就診順序均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女占比為14:11;年齡為 38~79 歲,平均為(45.73±5.51)歲。 觀察組中男女占比為 15:10;年齡為 35~73歲,平均為(45.06±5.38)歲;患者對該次研究中內容均知曉,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依據其具體情況予以各項基礎護理,對患者的病情及各項生命體征密切觀察與監測,若患者出現異常情況,則即刻告知主治醫師,并輔助醫師為患者做對癥處理。觀察組接受綜合護理:①健康宣教:入院后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詳細講解病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臨床上所選擇的治療及護理方案的必要性,為患者講解經治療后痊愈轉歸的病例,使患者對自身病情與治療有著進一步了解,并以高度依從性配合各項臨床治療與護理。②心理護理:入院后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密切觀察,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并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并指導患者及時宣泄其不良情緒,使其在情緒波動時及時調節自身心理狀態,避免患者因心理波動大而影響病情治療。及時與患者家屬交流,叮囑其各方面注意事項,并引導家屬在適宜的時候安撫患者,讓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溫馨與支持,盡量確保患者病情治療不受到情緒影響[1]。③飲食指導:入院后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對其飲食進行規劃,并叮囑患者飲食要低脂、低油鹽,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纖維素、高蛋白的食物,戒煙、戒酒、戒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少食多餐。④功能鍛煉:手術治療后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引導其做早期功能鍛煉,幫助患者盡早康復。及時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并指導患者正確深呼吸,對其關節肌肉進行按摩,要逐漸將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2]。術后1周時開始指導患者進行相應的主動活動,比如股四頭肌、小腿肌與臀肌舒縮,指導患者做直腿抬高訓練,但要避免患者患肢出現過度外展;術后2周時引導患者做髖關節、膝關節屈伸鍛煉,各項活動強調應依患者的耐受力安排。⑤抗凝干預:對患者的身體情況全面評估,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予以抗凝藥物干預,并注射低分子肝素鈣,嚴密觀察切口變化情況,依據患者切口的具體情況進行用藥指導[3]。
護理滿意度以該院自擬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共為100分,滿意是分值≥80分、基本滿意是60分≤分值<80分、不滿意是分值<60分。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所獲各項臨床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 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以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1例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占比4.0%;對照組中6例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占比24.0%;觀察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護理滿意度比較
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后,極易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亦有些許患者因此而留下后遺癥,并不能充分痊愈與康復,比如患者極易因此出現肺栓塞致死,但大多數患者會產生血管腔阻塞,亦或是產生瓣膜功能受損的不良情況,最終導致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綜合征。有資料顯示,髖關節術后患者極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多因患者接受手術時的體位及麻醉的情況有關,患者多是靜脈瘀滯產生下肢深靜脈血栓[4]。故探討一種科學適宜的護理模式干預臨床治療,確保患者病情得以全面控制,以避免患者術后產生下肢深靜脈血栓。
綜合護理注重將護理程序作為核心,并以護理程序系統化對患者進行護理,其中護理哲理以及護士職責、評價、計劃等方面工作均將護理程序作為框架,強調整個護理內容環環相扣,確保護理工作整體協調,從而保證護理服務的水平與質量[5]。該次研究中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強調依據患者病情予以各項基礎護理,注重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的密切觀察,但該護理模式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單一,僅是患者病情得以控制與護理,結果顯示:其中24.0%患者出現了下肢深靜脈血栓,68.0%的患者對護理工作持滿意態度。觀察組接受綜合護理,其中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功能鍛煉、抗凝干預等方面護理內容,使患者經健康宣教對自身病情有著進一步了解,以提高其依從性,確保患者對臨床各項治療與護理積極配合;并及時予以患者心理疏導,避免其因心理情緒波動而影響臨床治療;再經飲食規劃確保患者身體狀態良好,確保機體以更好的狀態抵抗病情折磨,并有效避免患者出現相關并發癥;早期引導患者做功能鍛煉,使其患肢各項功能盡早康復;并在術后及時予以抗凝干預,盡量防止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結果顯示:僅1例患者出現了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滿意度為92.0%。
綜上所述,髖關節手術后護理干預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
[1]顧娟娟,沈華英,俞瑞娟.護理干預預防髖關節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6):116-118,191.
[2]董桂英.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下肢DVT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8):20-21.
[3]許文珍.髖關節置換術中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6):129-131,141.
[4]趙丹.加強院后護理隨訪對髖部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3,24(22):3419-3420.
[5]孫艷麗.優質護理干預對骨科下肢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