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義 ,江慧 .山東省青州市中醫院外二科,山東濰坊 6500;.山東省青州市中醫院內二科,山東濰坊 6500
肛腸疾病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發生在肛門與直腸上的各種疾病,多采用手術治療,效果良好。但術后大部分患者伴有疼痛、出血以及水腫等癥狀。中藥灌腸是中醫流傳的療法之一,其療效獨特,可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目的[1-2]。該文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該院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著重探討對肛腸術后患者采取早期中藥保留灌腸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肛腸術后患者100例臨床資料,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50例。其中,研究組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即時性出血13例,繼發性出血37例;激光治療術后18例,混合痔術后22例,肛瘺術后7例,直腸息肉摘除術后3例。參照組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即時性出血17例,繼發性出血33例;激光治療術后13例,混合痔術后19例,肛瘺術后10例,直腸息肉摘除術后8例。兩組的性別、年齡、出血時間以及手術方式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有可比性。
參照組使用喹諾酮類或頭孢類等抗生素進行預防感染,根據患者的病情癥狀合理使用維生素、鎮痛藥、止血藥等。研究組給予早期中藥保留灌腸治療。中藥成分主要為黃連12 g、白礬10 g、梔子15 g、仙鶴草20 g、地榆炭 15 g、槐角炭 15 g、黃柏 12 g、黃芩 12 g、白芍18 g、甘草6 g。以上所有藥材加450 mL水,浸泡1 h,先以大火煎沸,后用文火煎20 min,最后去渣取汁(150 mL),進行高壓滅菌備用。以上中藥熬制由該院藥劑科操作,中藥液成品使用時,以一次性甘油空針注射入肛內,保留灌腸狀態,保留時間為患者能堅持最久的時間。
術后出血、水腫評分標準:記錄患者術后1、7 d的出血和水腫情況。其中,無出血為0分;術區以4層無菌紗布覆蓋,且換藥時滲血量少于第2層紗布的1/4為2分;換藥時滲血量少于第3層紗布的1/3,且便后中度出血為4分;換藥時滲血量低于第4層紗布的1/2,且便后重度出血為6分。無水腫為0分;輕度度水腫為2分;中度水腫為4分,嚴重水腫為6分。VAS評分標準: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對治療后2、4、6 d的疼痛程度進行測評。
以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術后1、7 d的出血、水腫評分均比參照組低,且在術后7 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 1、7 d 的水腫、出血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 1、7 d 的水腫、出血評分比較[(±s),分]
組別 出血術后1 d 術后7 d 水腫術后1 d 術后7 d研究組(n=50)參照組(n=50)2.08±0.34 2.52±0.75 1.53±0.21 3.47±0.57 3.34±0.56 3.81±0.57 1.05±0.52 3.46±0.97
研究組2、4、6 d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 VAS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 VAS 評分比較[(±s),分]
組別2 d 4 d 6 d研究組(n=50)參照組(n=50)4.58±1.35 5.74±1.58 2.53±1.32 3.46±1.65 0.64±1.02 1.34±1.22
肛腸病的類型較多,常見類型多達100多種,包括內痔、肛裂、直腸炎、肛門失禁等,是肛腸科的臨床常見疾病[3]。肛腸術后對傷口的處理多以開放式處置,但患者的體質、自身免疫力、炎癥、創面污染等情況各有不同,其發生的并發癥也多種多樣。肛腸術后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多為出血、水腫、疼痛、有墜脹感等[4]。由于肛腸的內部結構所限制,肛內探查消腫止血尤為困難,且水腫、出血通常在痔栓脫落期出現,此時肛腸組織脆弱,不易縫合,患者精神緊張,配合度低,西醫治療效果不佳,故在早期選用中藥保留灌腸進行處理。
我國中醫對臨床術后康復治療具有獨特的功效,已推廣應用于臨床[5]。現代中醫理論指出,肛腸手術對肛門周圍的脈絡、經脈、氣血等造成直接損傷,導致肛門經脈元氣隔絕、氣血不足、經絡瘀堵,不通則痛。且瘀血受阻難以散去,血氣不循環,故造成疼痛、水腫、出血等癥狀[6]。中藥保留灌腸療法采取多種活血化瘀的中藥材進行熬制,將其藥液保留于肛腸,療效獨特,得到廣大醫師與患者的認同。
該次研究中,對研究組給予術后早期中藥保留灌腸法治療,其藥方中的梔子、仙鶴草、白礬等具有止血生肌、解毒的作用;槐角炭和地榆炭具有涼血、解毒斂瘡的作用;黃連、黃芩和黃柏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的作用;白芍具有補血斂陰、止痛的作用;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諸藥合用,能夠合力發揮消腫止痛、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之效。該中藥療法操作簡單、效果好,無副作用,舒適感相對較好,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由于受到時間與樣本的限制,關于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等情況,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
綜上所述,早期中藥保留灌腸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肛腸術后患者的水腫、出血等不良癥狀,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1]江鴻美.肛腸疾病術后中藥熏洗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當代護士,2014(3):98-99.
[2]唐莉.穴位敷貼聯合中藥熏蒸治療肛腸術后疼痛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6,5(5A):60-62.
[3]趙莉君,馬莉.中藥保留灌腸對肛腸術后并發癥的防治[J].吉林中醫藥,2016,36(4):366-368.
[4]李世春.中藥熏洗配合艾灸在肛腸術后疾病應用臨床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5,8(62):96.
[5]羅昌生.中醫處方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6,8(26):135-136.
[6]王彪,徐樂樂,陶然,等.創新中醫為全球健康開出“新藥方”[J].中醫臨床研究,2016,9(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