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吳屹,彭小菊,唐偉,胡小紅
綿陽市中心醫院老年綜合科,四川綿陽 621000
心肺運動試驗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心肺功能評價方法,在臨床中應用時間較長,該方法主要通過記錄患者運動過程中肺通氣功能、心電圖、血壓以及心率等數據,并通過所得數據計算患者心肺功能,判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復情況[1]。為了探討心肺運動試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強度個體化運動康復處方制定與運動康復效果評估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2016年10月—2017年5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級在II~III級之間,臨床癥狀與體征穩定1個月以上,對患者實施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左心室擴大,且左心室射血分數低于45%。所選患者不包含嚴重瓣膜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心內血栓或血栓性靜脈炎。該組患者中有女性22例,男性28例,患者年齡在56~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84±7.65)歲,應用數字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患者25例,兩組患者在臨床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有對比分析價值。
所有患者入院后對患者疾病史進行詳細詢問,詳細記錄患者臨床資料,并計算出患者體質指數。對患者實施治療前,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包含超聲心動圖、QoL、CPET檢查以及6 min步行試驗等,并根據患者檢查結果進行個體化運動康復處方制定,患者嚴格根據康復處方接受運動康復治療。康復治療包含藥物處方、心理處方、營養處方、戒煙處方以及運動處方等,首先應幫助患者樹立對疾病正確的認識,通過鼓勵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并告知患者進行控制的有效方案。積極糾正患者不良生活、行為習慣;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有效緩解患者抑郁、焦慮狀態。運動康復處方:根據CPET所指定的高強度個體化運動康復處方對患者實施運動康復治療,功率自行車的運動強度是無氧閥以上Δ50%功率,每天運動0.5 h,除此之外還有5 min的熱身運動、5 min的休整期,總共運動時間為40 min。每周運動康復治療5 d,共接受3個月的運動治療。
所有患者在結束治療后接受CPET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血漿BNP檢查以及QoL評分。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所得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比較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t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在靜息與峰值心率、舒張壓、收縮壓、BNP水平方面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LVEF、6 MWD、QoL方面研究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所示。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靜息與峰值心率、收縮壓、舒張壓(±s)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靜息與峰值心率、收縮壓、舒張壓(±s)
組別 靜息心率(次/min)峰值心率(次/min)靜息收縮壓(mmHg)峰值收縮壓(mmHg)靜息舒張壓(mmHg)峰值舒張壓(mmHg)對照組研究組t P 73±14 71±7 0.1253 0.9010 110±19 110±19 0.0000 1.0000 114±21 113±17 0.1655 0.8694 143±20 153±19 1.6211 0.1133 64±8 64±8 0.0000 1.0000 74±11 70±10 1.2033 0.2362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臨床特點為運動時呼吸苦難與乏力,是各種器質性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會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而心肺運動試驗能夠為臨床醫師治療提供重要信息,能夠客觀、精準的評估患者骨骼肌、神經心理、造血、心血管、非系統等運動的整合反應[2],是一種無創評估工具,值得在臨床應用中大力推廣。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BNP水平、LVEF、6MWD、QoL對比(±s)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BNP水平、LVEF、6MWD、QoL對比(±s)
組別BNP 水平(ng/L)LVEF(%)6 MWD(m) QoL(分)對照組473±20034±11387±8431.3±8.8研究組384±18645±8499±8310.8±7.1 t 1.45733.61684.24158.1081 P 0.15330.00090.00010.0000
運動康復是進行心臟康復的重要內容,所以運動耐量評估對運動康復效果評價非常重要。CPET能夠精準的反應被測試人員的最大運動能力,客觀評價患者運動耐力與心臟儲備能力[3],是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心臟功能評價的金標準,同時也是進行運動康復處方制定的重要依據[4]。此次研究,治療后,在靜息與峰值心率、舒張壓、收縮壓、BNP水平方面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 LVEF、6MWD、QoL 方面研究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充分表明,心臟運動康復治療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力、骨骼肌肌力,改善內皮功能、骨骼肌氧化酶活性,降低交感神經張力,進而達到提高患者吸奶亮,改善LVEF、左心室重構、左心室舒張末容量,降低血漿神經激素水平與抗炎效果[5]。
綜上所述,心肺運動試驗能精準、客觀的評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制定高強度的運動康復處方,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OoL與運動耐力,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劉艷玲,孫興國,高華,等.心肺運動指導個體化心衰患者康復的初步總結報告 [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5,31(4):374-377.
[2]張振英,孫興國,席家寧,等.心肺運動試驗整體功能檢測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運動康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35):4295-4301.
[3]李銀俊,孫興國,劉艷玲,等.心肺運動實驗指導心衰患者個體化高強度間歇性運動康復治療臨床研究初步報告[J].中國循環雜志,2016,31(z1):139-139.
[4]沈玉芹,蔣金法,王樂民,等.有氧運動康復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心排血量及相關參數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8):700-705.
[5]劉杰,李壽霖.左室功能不全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運動試驗聲明實施和解釋建議(3)[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9):88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