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艷
蘭州市紅古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內科,甘肅蘭州 730084
該組探究中,共計選取300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護理期間采用早期康復護理的護理療效,現報道如下。
參與該次探究的300例患者均選自該院所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就診時間是2016年1月—2017年6月,組別是2組,分組方法是隨機數字表法,即實驗組(n=150)和參照組(n=150)。 參照組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是80例、70例,患者年齡在60~88歲不等,中位年齡為(71.4±5.24)歲,伴有高血脂癥、糖尿病、心臟病家族史的患者例數分別是23例、45例、18例;實驗組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是82例、68例,患者年齡在 61~87 歲不等,中位年齡為(71.0±6.32)歲,伴有高血脂癥、糖尿病、心臟病家族史的患者例數分別是24例、46例、20例。利用統計學分析軟件給予該組探究中2組患者各項臨床資料對比分析,分析結果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項臨床資料包括:患者性別、患者年齡、患者病程、患者具體病情變化等。
參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干預:入院指導、環境護理、病房巡視、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實驗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其中常規護理干預同參照組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敘述。
1.2.1 康復運動干預 利用分級運動平板實驗制定合理運動方案(運動類型、強度、時間、頻率、進展速度等)[1],主要是有氧運動,包括太極拳、慢跑、步行等,利用Bruce方案提高患者運動能力以及改善患者預后,給予患者針對性個性化運動建議。持續訓練實際在3~6個月且每次訓練時間持續在0.5~1.0 h,每周訓練次數在3~7次且訓練強度需要適宜。訓練前,實施安全性分層:低、中、高,低危患者可以自行康復鍛煉,其他患者需要給予醫療監護并評估效果。
1.2.2 音樂舒緩心情 音樂護理干預頻次是2~3次/周,選擇優美的輕音樂給予患者不良情緒有效疏導[2],保證患者心理健康。
1.2.3 健康宣教護理干預 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并充分了解每一例患者的性格、社會環境以及病情認知等,針對個體差異,制定個體化干預措施并給予患者系統性健康宣教,叮囑患者遵醫囑服藥,叮囑患者定期返院復查。
1.2.4 疾病危險因素控制 對患者的飲食習慣、體質量、高血壓等疾病危險因素進行有效控制。
利用SF-36量表判定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健康指數)。利用該院自擬調查問卷統計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3]。
對該次參與探究的30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所有臨床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分析軟件名稱是SPSS 19.0統計學軟件,該組探究中,計量資料:經t檢驗且用(±s)形式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且用率[n(%)]的形式表示。若統計學結果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得出以下結論:明顯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對比參照組患者而言,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2組患者經過不同護理干預后獲得的組間數據,結論如下:明顯實驗組患者更佳,組間數據包括生活質量評分(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健康指數),對比參照組患者而言,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2 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情感指數 生活滿意度 健康指數實驗組參照組150 150 t P 6.03±1.66 11.28±1.99 24.8118<0.05 4.65±1.22 9.33±1.77 26.6630<0.05 7.15±2.03 12.98±3.17 18.9684<0.05
老年心血管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和多發且病情較為復雜、危重,屬于循環系統疾病,包括心臟疾病、血管疾病、動靜脈疾病等[4],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早期康復護理作為臨床上新提出的護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藥物指導、家庭支持、心理疏導、運動鍛煉等,可促使患者護理滿意度提升。
常規護理干預中,包括以下措施:入院指導。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需要幫助患者熟悉醫院環境并告知患者入院須知,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治療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預估臨床療效以及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5],有效舒緩患者不良情緒,例如焦慮情緒以及抑郁情緒等。①環境護理。患者由于疾病原因感到疼痛劇烈或者心情煩躁時,需要一個舒適的環境進行休息和治療,護理人員需要確保病室環境干凈整潔、溫馨自由,定期打掃病房,給予病房日常消毒,確保病房內通風良好以及溫濕度適宜,對于病房探視,需要嚴格控制并確保患者可以獲得絕對靜養。②病房巡視。對于不同性情以及不同病情的患者而言,護理要點各異,護理人員需要通過病房巡視來勤加詢問和觀察患者實時身體情況,明確患者提出的要求并主動上報醫生、滿足要求,調整治療方案,促使療效提升。詳細記錄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患者生命安全。③飲食指導。確保患者飲食營養充足以及營養均衡,多進食富含蛋白質以及礦物質的食物并鼓勵患者多進行體育鍛煉。④用藥指導。嚴格遵醫囑用藥,避免隨意增減藥物情況出現,密切觀察藥物反應,避免出現醫療糾紛。該組研究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為98.66%,生活質量評分(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健康指數)分別為(6.03±1.66)分、(4.65±1.22)分、(7.15±2.03)分,明顯更佳。
綜上所述,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護理期間采用早期康復護理的護理滿意度較為理想,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性提升,值得臨床推薦。
[1]李廷明,曾德利.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6):1365-1367.
[2]孫美雪.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17):2360-2361.
[3]匡碧云,張萍.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療效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4(3):26-27.
[4]劉月娥.早期康復護理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1):1465-1466,1467.
[5]王雅鳳.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1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