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
荊州市婦幼保健院,湖北荊州 434000
對于門診手術患者而言,其在接受截石位手術治療之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情況,這是由于多種不同原因而導致的[1],例如下肢深靜脈中血液的異常凝結而導致的,或者是由于阻塞管腔因素而導致靜脈回流受阻情況,進而使得患者在手術之后出現其他并發癥,在嚴重的情況下,患者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情況出現血栓脫落,則會導致患者肺栓塞,進而嚴重威脅患者生命[2]。由于截石位會對人體血液動力情況帶來一定的改變,如果沒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則會導致患者發生生命安全的情況。在該研究中主要結合該院該院從2016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所接收的90例截石位手術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截石位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因素,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從2016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所接收的90例截石位手術患者進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齡為32~78歲,平均年齡是(55.32±13.41)歲。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為28例,主要在患者在手術之后的3~12 d出現,其中男性是18例,女性10例,年齡是45~77歲,平均年齡是(61.9±12.3)歲,患者在臨床中的主要表現是:下肢疼痛以及腫脹,而且皮膚的顏色也發生改變,而所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都通過下肢超聲多普進行檢查同時確診,髂-股靜脈血栓患者8例,而腘靜脈血栓患者為10例,小腿各處靜脈血栓患者10例;而左側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為12例,右側為9例,雙側為7例。
分析90例患者通過截石位手術體位治療后的情況,并結合患者的病例資料而統計患者出現下肢靜脈血栓情況[3],并且觀察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和糖尿病手術時間的長短、冠心病、血栓病史和截石位手術患者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之間的關系。
該研究中所得到的數據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差異通過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平均值±方差(±s)表示,同時運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統計和分析可知,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和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與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病史有關,即患者中出現伴有其他并發癥的情況出現下肢靜脈血栓的情況顯著高于未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形成下肢靜脈血栓單因素
通過統計分析可知,截石位手術之后患者左側形成下肢靜脈血栓為10例(35.71%),右側是10例(35.71%),總的下肢血栓形成是71.43%,患者髂-股靜脈形成下肢靜脈血栓 11例(39.29%),小腿 12例(42.86%),總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82.14%。手術時間超高3 h,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情況是16例(57.14%),手術時間低于3 h 11例(39.29%),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情況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從而使得患者的血流緩慢以及血管中的皮損傷,這些不同的血栓一旦發生脫落的情況則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影響。在外科手術中,截石位是其最為常用的手術,例如婦科中的宮腔鏡、肛門直腸、宮腹腔鏡以及泌外輸尿管腎鏡,但是由于受到截石位的影響,進而對患者的腘窩、腿部等血管而受壓迫[4],進而導致患者的血液流動比較緩慢,這就使得患者中的血液動力學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患者在手術中所受的創傷較大,并且危及患者的血管。除此之外,由于患者自身有其他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這就會導致患者的血液處于高凝的狀態,這種情況下極易導致患者出現形成下肢靜脈血栓的情況,因此,門診手術中患者實施截石位手術之后,還需要加強護理干預,進而有效防止患者發生形成下肢靜脈血栓的情況發生。
在該次研究中,通過統計和分析研究結果可知,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和性別沒有聯系(P>0.05)。而與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病史有關,即患者中出現伴有其他并發癥的情況出現下肢靜脈血栓的情況顯著高于未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截石位手術之后,患者左側形成下肢靜脈血栓為35.71%,右側是35.71%,總的下肢血栓形成是71.43%,患者髂-股靜脈形成下肢靜脈血栓39.29%,小腿42.86%,總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82.14%。因此,針對患者中存在多合并癥的情況,此時需要護理醫護人員加強對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重視,同時加強對患者情況的檢測,并且控制患者的血壓、血糖和血脂,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還需要加強督促患者的日常飲食,主要以低鹽、低脂以及低膽固醇的食物為主,同時還需要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營養的食物。
綜上所述,門診手術患者通過改良截石位手術后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以有效降低,同時通過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而提升治療效果,值得運用和推廣。
[1]劉大偉,白冰,郭有新,等.綜合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下肢肌間靜脈血栓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41):8203-8204.
[2]馮少清,喜雯婧,王玨,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與CT血管造影技術在下肢穿支血管定位中的比較[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6,39(1):26-32.
[3]王軍委,成新玲,高劍波,等.320排CT血管造影和超聲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價值比較[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6,32(10):1578-1581.
[4]郝小東.彩色多普勒超聲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評價不同節段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