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凌翔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甘肅隴南 742500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中的高層建筑和機動車數量越來越多,由于高空意外墜落和交通事故導致的下肢創傷患者逐漸增多。如果不能及時對傷口采取有效的處理,可能會導致炎性反應綜合征,情況嚴重的,可能會直接危及患者生命[1]。該次研究選取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診的骨科下肢創傷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回顧性分析法,研究損傷控制在骨科下肢創傷臨床急救中的具體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選取了該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診的骨科下肢創傷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使用盲選法結合隨機數法將1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的5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有女性患者22例,年齡在16~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54±5.22)歲,其中包含了4例單側脛腓骨開放性骨折,8例足部骨折,其余38例為多發性創傷;對照組的5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有女性患者23例,年齡在16~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62±5.31)歲,其中包含了5例單側脛腓骨開放性骨折,7例足部骨折,其余38例為多發性創傷。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患程度等方面較為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的患者使用常規方案進行治療,接診后觀察患者創口情況,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緊急消毒處理,并剪除感染、腐爛的壞死組織,預防感染發生,觀察患者各項體征,根據需要給予適當劑量的抗生素,為患者進行必要的抗感染處理[2]。
實驗組治療的過程中,以減小患者損傷為核心,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①傷口應急處理:首先采取應急消毒和止血措施,防止患者因失血過多而導致休克,如果患者有休克征兆,要及時采取溶血補償措施進行搶救。閉合式骨折患者進行臨時固定,避免移動過程中改造成二次損傷,如果肢體破壞情況極為嚴重,應立即進行截肢。②送診選擇:損傷程度評分在20分以下的患者,送入骨科重癥病房,注意轉移過程中的醫源性損傷。評分在20分及以上的患者,即刻送往ICU病房急救,送診過程中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穩定患者生命體征。③治療方案選擇:以急救挽救患者生命為首要任務,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暫時脫離生命危險后,可以對患者傷勢進行評估,制定對應的治療方案并實施治療。
所有患者在治療后,再次接受醫院的X線檢查,以確定骨折患處的愈合情況。在患者康復的過程中,對患者損傷肢體的負重能力以及主要關節的靈活程度進行評估,結合評估結果判斷治療效果。完全治愈:骨折處愈合完好,主要關節的靈活程度、負重能力評分為優;基本治愈:骨折處基本愈合,主要關節的靈活程度、負重能力評分為良;無效:骨折處未愈合,主要關節的靈活程度、負重能力評分為差。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 對該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數據資料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分別用 t檢驗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研究對比發現,應用損傷控制理念進行3個階段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總治愈率要為94%,要明顯地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4%,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另外,對照組有8例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術后并發癥,并發生的發生幾率為16%,而觀察組的患者僅有2例患者出現了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僅有4%,要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患者平均住院時長為(31.2±2.3)d,而對照組的患者平均住院時長為(45.2±3.1)d,觀察組的住院時長要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效率更高,康復效果更好。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統計情況[n(%)]
患者因意外事故造成下肢創傷,特別是多發性創傷導致患者出血量過多而休克的時候,患者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難以為繼,很容易誘發低溫三聯征,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患者的生命將會直接受到威脅。
所以,對于意外事故造成下肢創傷的患者,要及時采取救治措施,進行緊急止血消毒處理,積極進行抗休克治療,預防低溫三聯征。損傷控制理念的主要內容就是在確定治療方案之前對患者的骨折傷勢進行應急處理,把握住急救治療的時機,提高患者的耐受力,給確定治療方案提供時間,降低患者的死亡率[5]。對于骨折創傷患者,進行緊急止血處理是手術治療能夠成功實施的關鍵。
經過研究發現,應用損傷控制理念進行3個階段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總治愈率要為94%,要明顯地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4%;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僅有4%,要遠低于對照組的16%;觀察組的患者平均住院時長為(31.2±2.3)d,而對照組的患者平均住院時長為(45.2±3.1)d,觀察組的住院時長也要明顯短于對照組。可以證實,損傷控制以及及時的止血措施,確實有效提高了手術治療的成功率,并且對患者的康復有著較為明顯的幫助。
綜上所述,骨科下肢創傷急救的過程中應用損傷控制理念對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使用。
[1]宋少林.損傷控制理論在骨科下肢創傷臨床救治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19):2881-2882.
[2]姜春陽,孫鵬,初海濱.外固定支架進行損傷控制性治療在創傷骨科修復中的應用探討[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8):102.
[3]陳宇斐.外固定支架進行損傷控制性治療在創傷骨科修復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4):192-194.
[4]趙資堅,蔡史健,張榮臻,等.嚴重骨盆骨折伴多發傷院前院內一體化損傷控制救治模式的建立及臨床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6):561-565.
[5]趙昕,劉剛,涂忠民,等.損傷控制骨科治療策略在合并嚴重多發傷的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醫學與社會,2015(B5):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