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
龍口市人民醫院骨科,山東龍口 265701
骨科下肢創傷患者,大部分是因間接或者直接外力打擊而致,造成創傷部位肢體感覺功能產生障礙,且并發疼痛、出血等癥狀[1]。該類患者若未得以及時有效的治療,將引發過度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嚴重者甚至死亡。為提高骨科下肢創傷患者的臨床急救效果,該文就選取的65例此類患者行損傷控制方案治療,且取得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分析該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120例骨科下肢創傷患者資料,依據不同醫治方案分為2組,對照組(55 例)年齡 18~75 歲,平均(36.28±5.17)歲,男女比 22:33,致傷原因:14 例高空墜落,25 例交通事故,16例擠壓傷;實驗組(65例)年齡20~76歲,平均(37.15±5.02)歲,男女比 27:38,致傷原因:13 例高空墜落,32例交通事故,20例擠壓傷;基線資料在2組中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首先將壞死組織與腐肉清除,再予生理鹽水浸泡傷口,依據患者實際病況予以支持性治療,之后再行抗生素治療,以免感染發生。實驗組行損傷控制方案治療,具體步驟如下:①清潔出血部位,急救閉合性骨折患者時,需采取石膏予以固定處理;針對嚴重創傷者需行截肢處理;針對出血性休克者,予血量補償。②首先評估患者的創傷程度,且結合不同創傷程度予以相應急救措施;針對評分低于20分者需將其轉至骨科重癥室進行治療;針對評分超過20分者送至ICU進行急救。③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結合其實際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措施。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患者骨折愈合佳,且X線檢查顯示骨折對位佳,關節功能基本恢復為顯效;骨折延遲愈合,且骨折對位部分下移,關節功能稍微好轉為有效;骨折畸形愈合或未愈合,關節功能差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數+有效數)/總例數×100.00%。比對2組并發癥(呼吸窘迫癥、骨不連、感染)總發生概率。
探究數據,皆由SPSS 22.0統計學軟件解析,計量資料經由(±s)表達,組間之比經由t檢驗,而計數資料經由[n(%)]表達,且組間對比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對對照組(78.78%),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38%)顯著更高,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比對2組臨床療效[n(%)]
實驗組65例中呼吸窘迫癥0例(0.00%),骨不連0(0.00%)例,感染 2例(3.08%);對照組 55例中分別為1 例(1.82%)、3 例(5.45%)、6 例(10.91%);比對對照組(18.18%),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概率(3.08%)顯著更低(P<0.05)。
骨科下肢創傷為骨科患者多發類型,臨床于急救該類患者時,需及時檢測其呼吸、心跳等生命體征。針對骨折患者而言,一旦患者骨折后通常均出現失血過多、心律失常等情況,此時將導致患者處于休克狀態,嚴重影響手術效果。所以,于開展臨床急救工作時,醫護人員需首先評估患者病情,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變化,使患者于急救時順利渡過。
以往臨床常行常規創傷性手術醫治骨科下肢創傷,但臨床療效欠佳,且術后并發癥多,進而導致患者功能恢復變慢。骨科控制損傷治療目的主要是通過控制患者創傷進展,針對嚴重損傷給予及時處理,進而減輕患者圍術期的心理及經濟負擔,并降低死亡率[3-4]。大量研究表明[5],針對骨科下肢創傷患者出血情況予以及時控制,為減小其死亡風險重要舉措。為此,該文針對實驗組患者采取損傷控制方案,臨床醫生于入院時對患者予以臨床固定、止血及抗感染處理,于短時間內快速穩定患者病情,從而很大程度上避免因手術時間過長而對患者帶來二次傷害。此外,ICU復蘇方式對致死三聯征予以防治可降低病死率,采取此治療方案能夠快速穩定患者生命體征,且減少并發癥發生,進而促進患者術后盡早恢復[6]。經研究綜合分析,結果發現:比對對照組(78.78%),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38%)更高;比對對照組(18.18%),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概率(3.08%)更低;提示骨科下肢創傷臨床急救中采取損傷控制方案治療,可有效促進骨折愈合,改善關節功能,且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該研究對2組遠期生活質量情況由于受樣本等因素制約未加以分析,待進一步隨訪調查再作完善。
綜上所述,損傷控制方案治療應用于骨科下肢創傷臨床急救中,不僅能夠加快骨折愈合,促進關節功能得以改善,而且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進而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普及。
[1]徐典康.血塞通注射液在循環驅動儀的輔助下治療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患者的療效[J].醫療裝備,2016,29(20):83.
[2]梁培東,張惠杰.骨科下肢創傷的臨床急救措施和急救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4,38(4):444-445.
[3]田永新.骨科下肢創傷的臨床救治方法及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6):7-8.
[4]王延斌,蒲志超,謝偉勇,等.損傷控制骨科理論在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8):1281-1283.
[5]尤建權,錢海鑫,戴佳文,等.損傷控制外科在嚴重腹部創傷中的應用[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4,23(4):443-445.
[6]趙振勇.損傷控制在骨科下肢創傷臨床急救中應用探討[J].中外醫療,2015,13(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