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文
2017年7月,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滾動支持名單正式公布,西北民族大學“動物醫學生物工程”創新團隊名列其中,成功入選獲得支持,資助期限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該團隊2013年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計劃”,經過3年多的建設,建立了動物細胞工程及病毒性疫苗、西部地區物種資源細胞庫、動物源性生物工程材料開發利用和人獸共患病研究等技術平臺,促進了西部地區知識創新、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扎根西部、服務民族、瞄準前沿、創新引領”是團隊多年發展中形成的文化理念并不斷傳承。
研究方向和科研成就
“動物醫學生物工程”創新團隊已逐步形成了動物細胞工程(疫苗方面)、西部特有動物種質資源、生物工程材料開發與利用、人畜共患病研究等研究方向。
“動物細胞工程(疫苗方向)”,主要開展動物細胞懸浮馴化、生物反應器規模化懸浮培養和微載體培養平臺建設、細胞代謝研究、個性化培養基設計與開發。在此方向,團隊近幾年承擔了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校企合作項目等共11項,研究經費總計1300多萬元,其中無血清全懸浮培養技術已成功地實現了轉化,為企業帶來良好的收益。2014年“MDCK細胞生物反應器懸浮培養技術平臺的建立及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臨床前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新藥創制支持(2015-2018)。
“西部特有動物種質資源”方向重在建立我國西部省區特有動物種質資源細胞庫,為教學、科研和疫苗生產提供服務。近幾年來,團隊承擔了國家科技平臺建設子項目、“973”項目子項目等,保存有藏獒、天祝白牦牛、阿拉善雙峰駝、蘭州大尾羊、靜寧雞和藏豬等西部24種特有動物種、地方品種種質資源細胞22000多支。同時,團隊引進32種傳代細胞,馴化3株細胞,為疫苗開發和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生物工程材料開發與利用”方向主要是利用西部地區大量的動物臟器、軟骨、跟腱、血液、皮膚等資源,研制開發小牛凝乳酶、胰蛋白酶、膠原蛋白等生化制品和生物工程材料。幾年來,團隊承擔了甘肅省科技支撐、蘭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共計10項。近3年來,新生牛血清實現產值3億元,促進農牧民年增收2億元。
“人畜共患病研究”方向主要開展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學調查,建立特異、靈敏的檢測技術,研究其傳染及致病機制,研制預防材料。近幾年來,團隊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子項目等共計10余項。
團隊還于2011年獲得國務院“西北大開發突出貢獻集體”獎勵;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次、三等獎3次;蘭州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次。
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
西北民族大學地處西部,與東部以及沿海城市相比,并沒有吸引人才的絕對優勢,故此團隊多數成員都來自本土,但他們更愛家鄉的這片沃土,也更愿深深地扎根于這片沃土,盡心盡力,甘于奉獻。
在團隊的帶頭人馬忠仁教授的帶領下,這支科研團隊已從最初的兩三人逐步發展成最多時達50多人的科研隊伍。目前,團隊核心成員達30人,其中高級職稱23人,博士(后)21人,留學歸國人員10人;有1個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中心和1個國家聯合實驗室。
團隊支撐獸醫學一級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建設,支撐基礎獸醫、臨床獸醫和預防獸醫碩士專業建設,同時支撐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和動物醫學等本科專業建設。2014年獲批國家“卓越農林人才計劃”培養單位。
交流合作和社會服務
“產、學、研”結合是科技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并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綜合優勢。為了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該團隊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科研單位的深度合作和學術交流。
團隊短期外籍專家Ibraham Tuet教授和Kjell Nilsson教授先后獲得了甘肅省政府頒發的獎勵突出貢獻外籍專家的“敦煌獎”,2016年Kjell Nilsson教授獲得了國家“友誼獎”。國內疫苗領域資深專家沈心亮研究員也長期指導著這個團隊的發展和建設,歷擔任該團隊的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等。馬忠仁介紹道:“我們這個團隊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領導、專家的關懷和幫助,我們的優勢在動物細胞工程領域,我們希望利用這個平臺和技術,把成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推動我國動物疫苗行業的技術升級。同時,我們與企業開展合作研究,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解決他們生產中的問題,也帶動我們自己的學科建設、學生培養、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
“服務民族”是團隊發展的文化理念之一,團隊的在促進西部地區知識創新、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方面,成效也十分顯著。利用團隊技術優勢,先后服務于40多家制藥企業、科研院所,并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0多項,會同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專家開展獸醫技術人才培訓,先后共培訓縣市級獸醫科技人員1600人次,培訓養殖專業戶和基層防疫人員2800多人次。
2017年5月20日,教育部委托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教科司組織專家對馬忠仁帶領的“動物醫學生物工程創新團隊”項目進行了驗收,對該團隊幾年來取得的顯著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既帶動了團隊相關學科的提升,也帶動了學校科技領域的高速發展,將激勵全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立足教學科研平臺取得更大成績。”
扎根西部,獻身科研,通過“產、學、研”結合,推動研究成果轉化,最終服務家鄉和民族,這是團隊不變的宗旨。未來,團隊將圍繞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堅守團隊文化理念,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用高水平科技成果支撐生物工程一級學科和特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努力建設成為有特色、高水平的創新團隊,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