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
[摘要]本文通過比較《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親情意識、金錢意識和愛情意識發現,各自人性本質和人性弱點是造成她們不同命運的內在動因,對當今的我們有著現代啟示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1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12-017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7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二十世紀美國著名作家西奧多?德萊塞是現代小說的先驅,被譽為自然主義文學大師。西奧多?德萊塞一生創作了很多作品,《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是他早期創作的兩部姊妹篇小說。在小說創作風格上,西奧多?德萊塞改變了羞澀的創作風格,將熱情與真誠帶進美國小說中,闡述了美國社會環境的黑暗。德萊塞一反過去以重要人物為主人公的傳統,首次把描寫對象轉向那些位于社會最底層、居住于貧民區的食不果腹的窮苦人民。作品描繪了處于美國社會底層的兩名女性的悲劇人生,讓人讀起來回味無窮,發人深思。本文從親情意識、金錢意識和愛情意識三個方面對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兩個人物進行比較分析,解讀兩部小說的現代啟示和現實意義。
二、《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比較研究
(一)《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之親情意識比較
《嘉莉妹妹》這部小說一問世就引起了強烈反響,小說中嘉莉的蛻變直接挑戰了當時的男權思想和社會道德標準。嘉莉妹妹毅然決然地離開生她養她的故鄉和親人進入大都市,利用男人對她的愛慕,解決了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嘉莉在功成名就之后,因為記恨姐姐的陋俗,討厭姐夫的小市民做派,厭棄家人的貧困和寡聞,她很少提及她的家人和親人,也沒有給予他們任何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慰藉;嘉莉為了自己不斷膨脹的欲望,拋棄了因愛她而放棄一切最終身敗名裂、流落街頭的赫斯特伍德。
珍妮姑娘是平凡的,平凡中透露著她的人性美。珍妮姑娘人本善良,她性格溫良,寬容隱忍,面對坎坷的人生充滿了無助與彷徨。對父母的責任、對弟弟妹妹和私生女的摯愛,使她像一只工蜂般終日辛勤勞作,從不怨天尤人,默默忍受著充滿悲苦的煎熬生活。珍妮姑娘一直掙扎在悲苦生活的泥潭里,在家人和愛人需要她的緊要關頭,珍妮一直在自我犧牲。
將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的親情意識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兩人的親情意識有天壤之別。嘉莉的親情意識淡薄,而珍妮的親情意識過于忘我。
(二)《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之金錢意識比較
《嘉莉妹妹》這部小說揭露了美國社會的貧富懸殊和道德淪喪。嘉莉妹妹是眾多懷揣“美國夢”卻最終幻滅的典型人物代表。嘉莉將金錢看做是幸福的標志,她將追求金錢作為人生的目標。金錢就宛如是一只無形的手,將嘉莉不斷地推向深淵。當嘉莉從鄉村來到城市的時候,就開始了自己追求金錢的人生旅程。為了一件寒衣、一頂帽子,她和推銷員杜洛埃一拍即合、各取所需。隨著她對金錢欲望的不斷膨脹,她開始追求更有地位、更有名望的社會人士,赫斯特伍德無疑是她的堅實有力的“跳板”。耐人尋味的是赫斯特伍德因為自己的不倫情欲,從有地位的上層人士跌落為社會底層的一員,最終羞愧屈辱的赫斯特伍德開煤氣了結了自己。
德萊塞筆下的珍妮姑娘是高尚的。白蘭德的突然去世,給了天真善良的珍妮當頭一棒,但本真的善良和隱忍讓珍妮為了家人和孩子活了下來。萊斯特迫于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與珍妮分手,這使得珍妮距離自己的幸福生活越來越遠,再一次走到絕望的邊緣。珍妮對白蘭德和萊斯特的愛是真誠的,也是感恩的,他們用金錢給了珍妮和珍妮的家人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和人的尊嚴。
比較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的金錢意識,嘉莉以墮落的方式不擇手段地追求金錢,珍妮以犧牲自我的方式獲取金錢。
(三)《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之愛情意識比較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人要處于中間狀態是難以生存的,嘉莉將自己的命運與社會環境建立了關聯。為了追求享樂,為了感受奢侈的生活,嘉莉妹妹恣意妄為,讓自己違背了道德而爭取所謂的“幸福”。在赫斯特伍德潦倒破敗后,建立在金錢之上的愛情只能是“錢盡而人散”,她決絕地甩掉了赫斯特伍德這個大包袱,嘉莉的愛情是經不住人性考驗的。對嘉莉而言,愛情就是手段和工具。
原生家庭的貧困背景和物質社會的黑暗現實,使珍妮無法掌控自己的愛情,愛情的主觀能動性也逐漸消失。雖然珍妮的愛情不是完全建立在金錢和物質基礎上,但珍妮“低到了塵埃里的”的“物化了的”愛情是物欲橫流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結果只能是兩情繾綣卻勞燕分飛。珍妮對親人和愛人充滿著愛,雖然最終感化了父親也得到了萊斯特的懺悔,卻終究沒有得到任何愛的回報。罪惡的階級偏見毀滅了珍妮向往美好愛情與生活的愿望,珍妮最后失去了一切。
嘉莉的兩性觀里存在著愛情的成分,但是大城市的生存法則迫使她為了欲望而放棄了愛情。盡管珍妮姑娘的愛情是被動的、謙卑的,這段感情使珍妮由懵懂走向成熟,教會她在感傷中思索愛情、理解人生。
三、《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比較研究的現代啟示與現實意義
德萊塞依托自己的哲學思想,深入地挖掘人性,嚴謹地分析人性的本質,透視了人性本真的面貌。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比較可以發現:嘉莉妹妹虛榮勢利、冷漠寡情、欲壑難填;珍妮姑娘體貼寬容、忍辱負重、無私奉獻。嘉莉對生活是主動的,金錢是她衡量幸福的標桿。為了追求金錢,嘉莉不擇手段,她最終實現了她追求金錢和榮耀的夢想,但她并不幸福。珍妮也認為金錢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讓家人獲得金錢,珍妮犧牲了自己;為了讓愛人獲得金錢,珍妮犧牲了愛情。無論是嘉莉妹妹對金錢的占有還是珍妮姑娘為了金錢的自我犧牲,她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對她們的悲劇命運都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值得深思的是:價值取向和道德標準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最終都沒有逃脫悲劇命運,資本主義社會的貧富懸殊、階層的分化對立、物化的消費時代是造成兩人悲劇命運共同的外部環境,她們各自的人性本質和人性弱點也是造成各自悲劇命運的內在動因。
(一)嘉莉妹妹因欲望而悲劇
正所謂人欲無窮,對金錢本真的欲望讓嘉莉不擇手段,失去了道德底線。雖然她最后坐擁華衣美食、名車豪宅,卻依然感到寂寞和空虛,這種寂寞和空虛,或許是源自她沒有完全泯滅的親情意識,來自她本真的負疚感和罪惡感。
嘉莉本真純樸卻陷入了金錢的魔咒,她向往美好卻違背了基本道德準則。我們身邊不乏形形色色的“嘉莉妹妹”,這些缺失原生家庭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撐的女孩該如何自處?莉妹妹的情感經歷和心路歷程或許可以給她們一些啟示。雖然嘉莉妹妹的成功建立在背叛和墮落之上,但她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得來的。因此現代“嘉莉妹妹”們要有自強獨立的精神,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要靠自己的奮斗和打拼才能實現夢想;對物質的欲望本身無所謂對錯,但被欲望控制甚至操縱只會導致“三觀”盡失;無論生活怎樣困頓不堪,人都要有積極樂觀的信念和正確的價值取向;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社會環境,人都要保持一顆本真善良的心,愛情生活中的見異思遷和好高騖遠只會讓人憂傷而迷茫;女人僅有外在美麗是不行的,還要有豐富的內在。如果“嘉莉妹妹”少一些虛榮與勢利,多一份親情與獨立意識,或許就不會受欲望驅使,被物質所誘惑,她們的人生會是另一道風景。
(二)珍妮姑娘因掙扎而苦痛
堅強的珍妮在物欲橫流的社會現實目前始終不忘初心,堅守自己善良的本真。珍妮姑娘注重親情,珍惜愛情。資本主義的階層分化和門第觀念顯然是珍妮姑娘悲劇命運的始作俑者,而珍妮姑娘過分的善良軟弱、委曲求全和無抗爭意識則是她悲劇命運的內在原因。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珍妮姑娘這些離經叛道的行為導致了她多舛的命運。珍妮最終的衣食無憂是依靠男人的恩典和施舍而得,物質的富有填補不了她精神的貧瘠和荒蕪。
現實生活中無論處于什么時代,無論什么文化背景,也會有許許多多的“珍妮姑娘”,她們出身寒微,孤苦無助,有著一顆淳樸善良、向往美好的心。面對困境,如果珍妮姑娘少一點依賴與盲從,不那么毫無原則地自我犧牲,多一些果敢與奮爭,不那么逆來順受,或許她就不會寄人籬下,仰承鼻息。珍妮的故事告誡現代“珍妮姑娘”: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環境,都要充滿愛心,不苛求回報;要不忘初心,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要有自我意識,不做無謂的犧牲;要自立自強,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要經得起誘惑,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底線;要自尊自愛,委身于男人不如委身于事業和才華,若有才華臧于身,何來苦痛與掙扎?;即使在物質生活上是個弱者,在精神生活中一定要做個強者;生活不易,愛情也不易,“珍妮姑娘”應該在相信光明和希望就在黑暗隧道的盡頭。
四、結束語
通過對兩部作品的兩個經典人物親情意識、金錢意識和愛情意識的比較發現:由于內在和外在的雙重原因,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都沒有得到傳統意義上的圓滿人生。物化的社會環境是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悲劇命運的始作俑者,各自的人性本質和人性弱點是造成她們不同命運的內在驅動。并對當今讀者尤其是年輕女性的自強自立意識意識、自尊自愛意識養成有著很深遠的現實意義,對她們的擇業、擇偶取向有著警醒及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