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我們推出了“小小科幻家,來了”系列,刊登的侶篇以學校為主題的科幻作品,充分展現了青少年對未知世界的科幻憧憬和科學想象。本期,我們特別邀請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的劉軍老師,請他談談在閱讀了這些小作者的精彩科幻作品后,都有哪些感想和體會吧!立足科技,
對未來學校大膽構想
在孩子們的筆下,校園是融合了各種高科技的綜合體,如全息投影、模擬感知系統、知識輸入系統、輔助學習的機器人,以及在空中飛行的便捷交通工具和可變化的教學樓等。在孩子們眼中,未來學校的人員配置、教學設備設施、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都與目前他們所接受的方式截然不同,那是一個五彩斑斕、光怪陸離、身心愉悅、自由自在的教育空間。在那里,沒有填鴨式教育,沒有擁擠的人群,沒有嘮嘮叨叨的班主任……所有這些,其實隱含了青少年學生對當下教育體制和教育機制的心聲。
理性反思,科技與情感的互相觀照
毫無疑問,科技以其日新月異的方式迅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也應堅持科學的理性精神。孩子們一方面由衷贊嘆高科技帶來的種種便利,另一方面卻保持了一份難得的清醒和審慎。有作品寫道,未來學校將知識輸入芯片,植入人腦,以復制獲取的方式取代艱辛學習知識的過程,這就是另一種變相的填鴨式教學;有作品描述,高科技應用于教學,產生的是虛擬機械的快樂,不能使學生有發自內心的快樂,學校只負責灌輸知識,不負責選拔人才,教學分離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作品發出呼喊:“進化的學校不一定全是進步,也有可能是牢籠,是一個溫柔的牢籠?!薄罢埌褜W校還給我們?!薄坝行┦陆K究要一同體驗,一同哭哭笑笑,才會懂得?!?/p>
展現多樣的美學風格
這些作品的整體基調是輕松明快的,展現了青少年的蓬勃朝氣與活力,表達了青少年樂觀向上的青春風貌。但也有一些沉郁蒼涼的作品,甚至是以悲劇的形式結構全篇,使作品的內涵變得厚重。如有好幾篇作品塑造的人物以科技救國,他們通過犧牲自我、犧牲家庭的方式,幫助和保全了其他人,在悲傷的敘述氛圍中洋溢著英雄主義的氣息。
中西融合的視野,現代與古典并行的思維
這些作品放眼高科技,有宏闊的中西方融合的視野。譬如,很多作品中的主人公有一個很西化的名字;再譬如,這些學校的所在地要么在遙遠的國外,要么在高遠的星球;還有,學生們學習的內容非常國際化……當然,這種表達雖顯稚嫩,卻是一種難得的胸懷。難能可貴的是,大多數小作者雖然著眼高科技,但是在敘述中卻表現出很鮮明的東方色彩與傳統文化的魅力。如在各種現代技術構建的建筑之下,也有濃郁古中國風的粉墻黛瓦;優美的古典詩詞穿插其間;《論語》《大學》、孔子等意象也不時閃現。
敘事結構的積極嘗試
以敘事起點為例,一些作品的敘事起點是在當下,主人公通過做夢、外力輸送等方式,被送到了遙遠的百年之后,提前感受未來學校的高科技,然后再回到當下,有所體悟;也有一些作品別出心裁,逆流而上,將敘事往前推至古代,以今人之眼看古人,以古人之眼看今人,來突出當下科技變化的迅速與優越性,使人震撼,令人信服。以敘事視角為例,大多數作品的敘事視角是學生,也有一些作品以教師的視角來結構全篇,或以家庭生活、長輩身份等形式來表現科幻構思,雖然這些超出了小作者的生命體驗,但卻不失為一種靈活別致的嘗試。
這些優秀的科幻作品集體現著青少年的智慧,閃爍著可貴的創新思維的火花。當然,對他們而言,畢竟是剛剛開始進行科幻創作嘗試,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表現內容和表現方式上略顯單一,構思有同質化傾向,且受當下熱播的穿越題材影視劇和網絡文學的影響較大等。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科幻創作中來,期待一代代的青少年扛起科技興國的大旗,一起建設美好的未來!瓤
(責任編輯/齊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