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擎



今年,許世輝及其家族財富達560億元,再次成為胡潤百富榜中的福建首富。這個無比低調、兒乎從不向銀行貸款、從不接受采訪的中國休閑食品飲料行業的隱形巨頭,終于慢慢浮出水面。
《2016胡潤百富榜》顯示,達利食品集團的許世輝及其家族坐擁450億元財富,成為福建新首富,在總榜單中位列第27位。
這樣的場景,在2015年之前是不可能出現的。那時候,許世輝家族還徘徊在百富榜的前百名之外,是完全不起眼的存在。
這一切,與上市帶來的造富效應是分不開的。
2015年,達利食品在港交所上市,許世輝家族擁有達利食品IPO后85%的股份即116.4億股,掌握著絕對控股權。其中,許世輝、陳麗玲(許世輝妻子)、許陽陽(許世輝女兒)分別持有許世輝家族50%、10%和40%達利食品的股份。如果按9月20日下午收盤價每股5港元計算(1港元≈0.823元人民幣),許世輝家族的股票市值高達582億港元(人民幣478.9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只是許世輝家族在食品行業的股市財富,還不包括房地產、酒店業、金融等其他非上市資產。
隨著上市,這個無比低調、幾乎從不向銀行貸款、老板從不接受采訪的中國休閑食品飲料行業的隱形巨頭,終于開始浮出水面。
首富不是一天練成的
達利食品起家于集體企業,從其所有制的轉變和資本運作的動向,足以見得,從一開始許世輝就在心中埋下了上市的種子。
許世輝,1958年生人。1980年,年僅22歲的他便開始了從事休閑食品生產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在食品行業耕耘了大半輩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泉州以家庭作坊為生產主體的休閑類食品曾風靡全國,許世輝抓住機會,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上市的利好許世輝自然明白,不僅可以獲得金融加持,家族的財富也可以進一步放大。在哪里上市,許世輝也進行了一番考量。
港交所云集了包括中國旺旺、康師傅控股、輝山乳業(06863.HK)、蒙牛乳業(02319.HK)等在內的眾多國內食品龍頭企業,考慮到中國概念的消費品公司在港交所比較受寵,許世輝也將上市的地點瞄準了香港,并為此做了一系列股權結構調整,以求符合登陸港交所必需的紅籌上市架構。
如此巧妙的安排結束之后,可以說資本運作已經大功告成,上市只是等待合適的時機了。
在最終的IPO中,達利食品配售給公眾16.94億股,股份擴大為136.94億股,其中鼎暉投資持有3.6億股,通過IPO,鼎暉投資套現18.9億港元,在半年的時間里,獲利高達40%。而上市后許世輝家族的身家更是高達506億元,較上年大幅增長622.9%,一舉成為福建的新首富。
許世輝的公開信息很少,也幾乎不接受媒體采訪或者發表主題演講。
許世輝有一個獨女叫許陽陽,1983年出生,是典型的80后。借力達利食品的上市,許世輝和許陽陽分別以239.5億元和191.6億元的持股市值成為2016年福建的男、女首富。
這時候的許陽陽身上多了不少標簽,除了女首富,還有富二代。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胡潤百富榜子榜之一《2016胡潤80后富豪榜》,許陽陽成為福建唯一上榜的富二代,時年33歲的這位泉州姑娘坐擁180億財富,位列富二代中第三位,是王思聰60億身家的3倍,僅次于南京蘇太華系的嚴昊家族和碧桂園的楊惠妍。
許陽陽,2005年畢業于廈門大學經濟系,后赴英國留學。
2008年許陽陽回國,順理成章地進入家族企業,負責做出本集團的企業和運營決策,管理本集團的日常運營。期間,她似乎受到了來自父親的著力栽培,先后在企業內部歷經多個職位:從工會主席、車間主任到副廠長。
2009年,許陽陽開始擔任副總裁和執行董事,并出任多家附屬公司的監事。
2014年11月4日,她被委任為達利食品集團董事。目前,她在集團擔任副總裁兼執行董事。
許陽陽和父親一樣,為人非常低調,極少接受媒體采訪,熟識她的人稱其真摯、誠信、重諾。港媒形容,許陽陽出席投資者推介會時一直陪伴父親左右,回答提問十分流暢,“頗有女當家的風范。”
公開的資料顯示,許世輝還有一個兒子許亮亮。媒體報道說,2012年7月,許亮亮在出差途中,因車禍,在江西境內不幸身亡,時年27歲,未婚,時任福建達利食品集團副總裁。
“拿來主義”的勝利
達利食品今天的成績并非只是資本運作的結果,這與許世輝制定的產品和品牌戰略更是密不可分。
達利?那個蛋黃派?這是大多數人對達利食品的印象。
說到達利食品的產品,需要追溯到2002年,第一個拳頭產品達利園蛋黃派的問世。
達利園蛋黃派并不是第一個做“派”的人,好麗友早在1974年4月就己開發出來。從技術角度說,“派”實際上是一種工藝的名稱,是指不添加防腐劑而能使夾心蛋糕的保質期達到1年的技術。口感松軟的好麗友派,抓住了中國剛剛開始興起的休閑食品高端市場,但一盒14元的價格顯得并不友好。
許世輝捕捉到蛋黃派市場中的空當,迅速介入,以低于好麗友1/3的價格迅速切入,同時,投入巨額資金,邀請著名藝人作為產品代言,進行全方位的廣告推廣,進而一舉占領了蛋黃派市場的大片江山。其后,達利食品以幾乎同樣的方式進軍薯片和餅干市場,也基本確定了產品的后發戰略。
很多人調侃達利食品,稱之為“山寨貨”,缺乏創新精神。但這恰恰是其聰明之處。
它常常以最新最熱的市場動向,推出已經經過市場檢驗的、具有足夠盈利能力的產品,使得它規避了大量的研發投入風險。經過多方調研論證,研發新品后以相對低的價格推入市場,再通過名人代言,各大電視臺的廣告轟炸,迅速打響品牌知名度,使達利食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低成本快速擴張的競爭優勢。如此一來,或許在細分市場上它未必能做到第一,但能做到前三,進入“第一集團”,也可以獲得可觀的收入和利潤。endprint
這被業界稱為“達利模式”,事實也證明了許世輝戰略的正確性。
2014年快消品行業巨變,旺旺的市值蒸發了近890億元,康師傅受制于低迷的方便面業務,統一還沉浸在問題食品下架的陰影中……消費市場劇變給了本土企業上升空間,達利食品卻穩步前進。
據達利食品2016年中期報告,其食品凈利潤為16.42億元,毛利率達到39.20%。而康師傅同期的凈利潤為6.14億元,同比下降64.8%,毛利率為33.44%。統一企業中國公布上半財年營收預估凈利潤7.75億元,毛利率為37%。
這意味著,達利食品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超過康師傅、統一之和,毛利率也領先。實際上2015年,它的凈利潤就已超過康師傅,甚至是統一的3.54倍。就是這樣一個走低端路線,旗下的產品多以模仿者的姿態進入市場,且基本排在行業二三名的品牌,雖然它的每款產品利潤不是最高的,但綜合起來,利潤卻高于同行。
據胡潤研究院透露,在2016年的胡潤品牌榜中,達利食品作為新上榜品牌中的一員,以95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食品與飲料類的第六位,一舉超越了輝山和光明。
美國商業戰略專家杰克·特勞特在1969年的《通用電氣為何不聽忠告》的論文中,開創了定位理論。根據定位理論,品牌的意義也即在顧客心智中代表某個品類,進而成為顧客消費某個品類的首選。比如,說到可樂,你會首先想到可口可樂,說到方便面,你會首先想到康師傅。
相反,實施品牌延伸,長期來看將導致顧客心智認知混淆,模糊品牌認知,最終破壞品牌苦心培育的心智資源,使品牌貶值。舉個例子,你的認知里云南白藥是賣牙膏的,如果有一天它賣起了蛋糕,總會給人一種難以吞咽的感覺。
許世輝應該諳熟這一理論,從2002年開始,他便帶領達利食品實施多品牌戰略,將不同品牌定位于不同產業,讓每一個品牌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如此一來,既保證了產品線的豐富性,又規避了認知混淆的風險。
達利食品旗下涵蓋了:糕點烘焙類食品品牌“達利園”、薯片類休閑膨化食品品牌“可比克”、餅干類烘焙食品品牌“好吃點”、涼茶品牌“和其正”、保健食品功能飲料品牌“樂虎”、豆奶品牌“豆本豆”……
酒香也怕巷子深,產品再好,不能及時地出現在消費者的視線內也是徒勞。對于達利食品這種標準化、工業化的包裝休閑食品來說,渠道強弱是在競爭中取得勝負的關鍵。
達利食品是一家以傳統渠道見長的公司,在全國16個省區內擁有18家子公司、30個食品飲料生產基地。它們以福建為中心,逐漸輻射全國,就像一張大網,覆蓋國內一至三線城市和大部分縣。可以說,只要是賣零食的地方,就會有達利食品的產品。
目前,達利食品的傳統渠道和現代渠道比例大致為3:1,而從整個行業來看,二者之比約為1:1。也就是說,達利食品在現代渠道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鑒于這種情況,2014年,達利食品開始將銷售團隊拆分成傳統渠道和現代渠道兩塊,并向現代渠道分配更多資源。同年著力布局電商,并在4月入駐它的第一個電商平臺——號店。后來,達利食品入駐京東商城,截至2016年3月,其旗下達利園品牌已經躋身糕點餅干類目TOP的品牌陣營。
根據達利食品(03799.HK)公布的2017中期財報,可以看到,2017年上半年,達利食品現代渠道的增速顯著高于整體,大潤發、沃爾瑪等重點直營商超同比增速達到30%,電商銷售持續發力,同比增速達到50%。
想搞垮我?不存在的!
達利食品業績全線飄紅,實現較快發展,有人卻看不下去了。
2017年6月,曾經做空豐盛控股的F.G.Alpha Management(以下簡稱“F.G.”)的首席投資官Dan David宣布,他要做空達利食品。6月7日,在要被沽空的消息宣布完畢后,達利食品的股價就應聲跳水,至下午4時收盤時,達利食品報4.3港元,跌幅為6.52%。
對于為什么做空達利食品,F.G.給出了以下幾個理由:
1.達利食品2015年之前的廣告費和促銷成本低得令人難以置信;
2.該公司的運營成本僅為同業成熟競爭對手的三分之一,員工平均工資僅為旺旺集團等公司的一半;
3.該公司報告的2013-2014年資本支出比業界專家估計的要高出10億元;
4.該公司在上市前幾年從控股股東處獲得了巨額墊款;
5.福建稅務部門聯合發布的2015年納稅百強榜單顯示,達利食品在該榜單中排名第81,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榜單的入圍門檻高達2.71億元,而這與國家工商總局登記的該公司的繳稅信息嚴重不符。
面對沽空,達利食品方面沉著應對,直接甩出長達10頁的報告,對F.G.的“指控”進行了逐條回復。可以看出,它完全沒有害怕。澄清公告發出后,達利食品的股價應聲上漲。
雖然F.G.對其回應并不買賬,但從當日達利食品的股價一路走高的情勢來看,完全沒有被“沽空”這事兒影響到,可以說F.G的這次做空是一次失敗的狙擊戰。
質疑和競爭
達利食品的經營模式并不是第一次遭到質疑,有業內人士指出,從一定意義上看,達利食品每一次機會主義的成功,卻并沒有讓它的品牌真正沉淀出價值來。除了經銷商和行業之外,可能普通消費者仍然認為達利食品是個非常模糊的品牌。此外,對于達利食品這種食品巨頭,始終缺少一個在細分品類中達到絕對優勢的產品。
許世輝或許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洞察到健康行業來臨后,率先帶領達利食品入局豆奶行業。2017年4月10日,豆本豆上市。就目前來看,反饋良好。在證券市場,基于豆本豆的前景樂觀,興業證券等多家機構將達利食品今明兩年盈利預測上調,重申“買入”評級。而在今年8月24日達利食品發布的中期財報中,新推出的豆本豆豆奶上市僅兩個月,銷售收入2.13億元。
當然,這只是暫時的喜訊,乳業大佬伊利也傳出將加入豆奶大軍,面對如此勁敵,達利食品又將如何應對?許世輝在很多年前便給出了答案。
幾年前,數家世界500強食品巨頭先后對達利食品集團開出優厚條件,要求進行合資參股,但是許世輝不為所動。當一位世界500強食品企業的總裁用質疑的語氣問他:“僅靠你自己的力量,你有沒有考慮到來自更多的競爭對手?”許世輝笑了笑:“我沒有考慮競爭對手的問題,我只考慮怎么把我的企業做好,我把企業做好了,誰都不是我的競爭對手;如果我沒有把企業做好,到處都有我的競爭對手。”
今年,許世輝59歲了,其家族財富達560億元,再次成為胡潤百富榜中的福建首富。至于許世輝家族在福建首富位置還能坐多久,只能交給時間去證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