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錫群+陳榮珠+官拓伶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對普外科患者手術質量以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102例
普外科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1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 觀察組患者采取層級護理管理模式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傷口感染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56.86%,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6.47%,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層級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提高普外科患者的手術質量以及滿意度, 可以廣泛的應用于普外科患者的臨床護理之中。
【關鍵詞】 層級護理管理模式;普外科;手術質量;滿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95
當今社會, 人們對醫院的護理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在普外科患者中, 所患疾病類型較多, 加重了醫院護理人員的負擔, 護理服務的質量也始終不能得到提高, 普外科患者的手術質量以及滿意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層級護理管理模式是指以多級分層進行管理, 按照病癥的不同對普外科患者進行分類, 使得患者所受到的護理服務更加專業,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普外科患者的手術質量以及滿意度[1-3]。本文研究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對普外科患者手術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102例
普外科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1例。觀察組患者男25例, 女26例;年齡34~55歲, 平均年齡(45.37±11.35)歲;病程5~17 h, 平均病程(10.19±6.17)h。
對照組患者男26例, 女25例;年齡36~63歲, 平均年齡(49.23±13.21)歲;病程6~16 h, 平均病程(11.53±5.42)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
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采取層級護理管理模式進行護理, 主要包括:層級設置及分工、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實施方法、層級護理管理的質量監控等方面, 具體如下。
1. 2. 1 層級設置及分工 設置層級護理小組, 將科室護士分為四個小組, 選出每組的護理組長, 指導護士的工作。明確每個小組成員的分工, 定時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護理知識的培訓。根據不同病癥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工, 能夠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2]。
1. 2. 2 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實施方法 根據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 制定合理的排班制度。患者是由每組的醫生及護士共同承擔, 各組人員應對各組患者負責, 組員作合理的調配, 保證每日護理工作按高質量完成。
1. 2. 3 層級護理管理的質量監控 設立專門的質量監控小組, 每天進行質控, 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組長要嚴格落實查房制度, 每周總結1次護理工作, 作好反饋工作。讓患者以及家屬也參與到護理工作的質量監控中, 共同監督。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傷口感染率。患者出院前填寫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患者滿意度,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五個等級。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傷口感染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56.86%,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6.47%,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 我國醫院的護理服務尚不完善, 關于護理服務的建設還有待加強。護理水平較低不利于手術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的提高, 甚至可能造成醫患之間的矛盾[4-7]。層級護理管理模式有明確的護理制度, 各崗位職能, 逐級管理, 以護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為主要的層級管理體系, 能夠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是一種科學合理的護理模式[8-10]。
本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 觀察組患者采取層級護理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層級護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層級設置及分工、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實施方法、層級護理管理的質量監控等方面。在層級護理管理模式下, 普外科的人員得到充分的調動, 無形中減輕了普外科的工作量, 也使得普外科患者能夠得到更好的護理服務。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傷口感染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56.86%,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6.47%,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層級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提高普外科患者的手術質量以及滿意度, 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嫦梅, 宋志英. 層級護理管理對普外科手術患者手術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12(8):2177-2179.
[2] 趙桂芝. 層級管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衛生產業, 2015(9):159-160.
[3] 黃雪霞, 彭麗娟. 層級護理管理對普外科手術患者手術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6, 29(4):592.
[4] 趙艷. 探討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對普外科手術患者手術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 飲食保健, 2015, 2(15):118-119.
[5] 張露. 層級護理管理對普外科手術患者手術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 心理醫生, 2015(1):62-63.
[6] 王紅梅. 層級護理管理對外科手術患者手術質量與滿意度的影響分析. 醫藥前沿, 2016, 6(32):258-259.
[7] 王云. 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外科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觀察.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20):228-229.
[8] 楊勤. 層級管理對提高普外科護理工作質量和護士工作能力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3(18):419-420.
[9] 張海霞, 魏靜. 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 中國衛生產業, 2015(18):82-84.
[10] 吳鴻珠, 余輝, 張婷婷. 護士分層級管理在基層醫院普外科的實施與效果評價.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4(6):861-863.
[收稿日期:2017-09-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