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凱+裴曙光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私家車數量在逐年增加,要想積極優化道路安全,就要積極踐行駕駛員安全管理條例,切實維護管控模型,減少交通壓力的同時,提高汽車質量和安全性能就成了重中之重。中國汽車市場保有量不斷增長,整個汽車市場跨入微增長時代,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產品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告別了少數車型獨樹一幟的時代現象。本文借鑒汽車在新技術革新下的技術創新理論研究思路,探討分析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相關的汽車技術研發創新平臺,在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時期,務必要整合各類汽車技術創新的成果,建立新能源汽車創新技術平臺,是我國汽車技術創新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模式。
關鍵詞:汽車;技術變革;新能源;創新
一.以企業為主導的研發體系
從近年來國內自有品牌的涌現趨勢來看,我國汽車企業在技術創新道路上逐漸步入正軌。企業是研發體系的主體,它們一般設有自己的研發中心,根據自身戰略的發展制定研發計劃并付諸實施,不同的企業之間也會有不同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從這幾年我國自主品牌的發展來看,不少企業的確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政府和外部研究機構是在產業研發體系中發揮輔助作用,政府為企業的研發給予政策支持和項目審批,研究機構與企業開展研發合作并輸送人才。 作為零部件企業來說,以往的機械式按樣生產已經不再適用,更多的研發工作需要其承擔,就新能源汽車產品來看,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創新壓力大大增加;而整車企業則需要加強與零部件企業的協作關系,在保證整車研發工作的同時,加強對零部件產品質量的把控。
二.技術創新是實現新舊能源轉換的基礎
在當今綠色環保呼聲越來越高、石油能源日趨緊張的環境之下,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作為技術、資金密集且產業關聯度較高的汽車產業,在原有市場逐漸飽和、傳統產品面臨轉型的壓力之下,只有開展技術創新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保持產業競爭力。在關鍵的核心技術領域,傳統汽車企業要根據自有特點進行研究開發,不能照搬照抄,這樣才能推進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
自從我國對外開放之后,外資紛紛涌入中國,隨著技術、資金合作的日益密切,不少合資品牌開始建立并占據市場,原有的自主品牌逐漸淡出行業市場。在與國外品牌合作的過程中,國內汽車企業大多只是充當零部件組裝工廠,無法掌握核心技術,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并沒有成功實現。如要真正把握行業命脈,不能只依靠引進技術,而要加強技術創新,重視研發生產工藝,掌握新興技術,突出自主品牌建設,打破以合資品牌為主的市場格局。
三.轉型下的汽車技術創新模式
對于一些技術難度不高的項目,為了合理自主地掌控項目進度,獲取核心技術,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更偏向于進行獨立自主研發。對于一些技術壁壘較高的項目,自主研發能力薄弱的企業可以借助外商投資、跨國貿易所帶來的產品開發技術、生產技術、管理理念、營銷技巧等提升相關效應。在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過程中,對于研發難度較大的關鍵零部件方面,我國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過程中也遇到不少技術瓶頸,而新興產品的技術難點并不是能夠單純依靠購買引進技術來解決的,這些技術解決方案在行業中還是一塊空白,所以自主品牌可以與國外車企進行合資合作。 傳統汽車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需要與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相關主體建立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成立創新聯盟。企業是創新產品的生產者,政府是新興產業政策的指導者,高校是技術人才的培養者,科研機構是前沿技術的研究者,建立“官、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有助于發揮各自優勢,有效整合分散資源,實現科技鏈與產業鏈相結合,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進程。
企業可以通過兼并和收購等方式獲取另一家企業的研發力量,在短時間里將被收購企業的產品研發平臺納入旗下,成為技術創新能力的一部分。
產品創新是一項復雜的集成化技術經濟活動,不僅要求創新技術、產品信息的集成,同時需要對產品創新全過程進行集成化管理。 這里的合資合作與技術外溢不同于過去“以市場換技術”時期,而是以學習交流為方式,在先進力量的示范、刺激與推動下,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并牢牢掌握決策話語權和知識產權的控制權。在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過程中,對于研發難度較大的關鍵零部件方面,自主品牌可以與國外車企進行合資合作。 在與國外品牌合作的過程中,國內汽車企業大多只是充當零部件組裝工廠,無法掌握核心技術,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并沒有成功實現。如要真正把握行業命脈,不能只依靠引進技術,而要加強技術創新,重視研發生產工藝,掌握新興技術,突出自主品牌建設,打破以合資品牌為主的市場格局。
四.售后服務的重要性
售后維修數據確定與發布業務模式的改進和系統應用,在企業內部試用后必須受到售后工程師的認可。在業務改進和信息技術結合的過程中,充分分析了業務的特點,挖掘了數據的關聯性,業務模式的創新體現于:
(1)從零件號為切入點通過數據邏輯篩選出新老零件的替換關系,最大程度排除遺漏零件替代關系分析的可能性。
(2)對于模塊化趨勢,建立零件維修策略數據庫。
(3)在業務管理方面,可以對工作進行量化管理,合理分配工作強度。
(4)針對“三包”政策,可以對“三包”零件在維修數據發布工作中重點關注,實現早檢查、早備庫。
五.總結
汽車技術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它決定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縱觀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無論是早期的自主探索轉向合資經營,還是目前的新舊能源汽車更替,都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提出了內在要求。實踐證明,引進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企業獲得短期效益,但無法帶來持久競爭力,而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也不能只依靠購買引進。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技術創新對企業實現轉型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李帥軍,范在學,劉永軍等.試論如何提高汽車駕駛員預防交通事故的能力[J].科技信息,2013,11(33):382,337.
[2]朱明娜.海爾與蘋果公司技術創新模式對比分析[D].南昌大學2013.
[3]趙麗.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模式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