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俊材
【摘要】目的:分析對跟骨骨折患者行以閉合復位與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我院收治的102例跟骨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行以閉合復位治療、鋼板內固定治療,比較其臨床療效。結果:術后,Ⅱ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寬度等指標均優于Ⅰ組。結論:相比于閉合復位,對跟骨骨折患者行以鋼板內固定治療療效更加確切。
【關鍵詞】閉合復位;鋼板內固定;跟骨骨折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s. Methods:102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fracture healing time, Gissane angle, Bohler angle and calcaneus width were better in group Ⅰ than in group Ⅱ.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Plate fixation was more accurate in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s.
[Key words] closed reduction;plate internal fixation;calcaneal fractures
【中圖分類號】R6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2-00-01
跟骨骨折包括很多類型,由于骨折嚴重程度和骨折部位存在差異,因此在治療方法上也有所不同,骨折治療及預后應由受傷關節功能密度和受傷部位決定[1]。跟骨骨折通常以足部骨折為主,通常是因高處墜落而引起的高能量損傷,通常在足跟處積聚,進而導致跟骨骨折[2]。臨床中,跟骨骨折一般通過空心螺釘固定、閉合復位、鋼板內固定等方法治療[3]?;诖?,本文將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跟骨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對其行以閉合復位與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臨床療效,報告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跟骨骨折患者進行研究,所選患者均存在足弓變淺、足部腫脹、足跟加寬、足部畸形等癥狀,排除開放性骨折患者。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Ⅰ組、Ⅱ組,每組各51例,Ⅰ組患者男30例,女21例,年齡最大為69例,最小為18歲,平均年齡為(38.6±3.7)歲,病程最長為9天,最短為2天,平均病程為(4.5±1.5)天,據Sander分型:20例為Ⅱ型、23例為Ⅲ型、8例為Ⅳ型;Ⅱ組患者男32例,女19例,年齡最大為70例,最小為19歲,平均年齡為(38.7±3.8)歲,病程最長為9天,最短為1天,平均病程為(4.6±1.7)天,據Sander分型:18例為Ⅱ型、24例為Ⅲ型、9例為Ⅳ型。兩組患者各項資料數據對比結果提示無統計學差異,可以進行比較。
1.2 治療方法
Ⅰ組患者行閉合復位治療?;颊咧酶┡P位,被動屈曲患者膝關節,通過X線透視進行牽引。對跟骨前部用雙拇指進行擠壓,使Bohler角得到恢復;同時用力擠壓跟骨兩側,讓跟骨寬度盡可能恢復正常值。根據骨折塊位置,在跟骨后結節附近位置打入一枚克氏針,對塌陷關節面進行撬拔。撬拔與牽引同時進行,讓塌陷跟骨關節面盡量恢復至解剖位置。然后再于跟腱兩側分別穿克氏針對其進行固定,以保持良好的骨折對位。最后通過石膏固定,留置克氏針于石膏外固定之外,固定時間為4-6周。
Ⅱ組患者行鋼板內固定治療。選擇健側側臥位,在患足腓骨遠端下方跟骨外側位置作延長L型切口,三枚克氏針穿距骨后彎曲將皮瓣掀起。骨刀打開跟骨外側壁,顯露塌陷的距下關節面。清理關節面及骨折斷端后復位。根據術中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植骨支撐。術中通過X線透視對Bohler角、Gissane角進行糾正處理。對跟骨鎖定鋼板進行預彎之后在后關節面、跟骨結節兩個部位分別用兩枚皮質骨螺釘進行固定,確保外側皮質與鋼板相互吻合,并過鎖定螺釘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隨訪,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測量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寬度等。
1.4 統計學方法
將Ⅰ組和Ⅱ組患者基本資料及各項數據錄入到SPSS22.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寬度等計量資料采用 檢驗,使用(±s)表示,當P<0.05時統計學具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Ⅱ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均少于Ⅰ組。見表1:
2.2 術前術后觀察指標比較
術前Ⅰ組和Ⅱ組患者的Gissane角、Bohler角以及跟骨寬度三項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術后Ⅱ組患者的這三項指標均明顯優于Ⅰ組。見表2:endprint
3 討論
跟骨組成比較復雜,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承重比較多,因此如果出現骨折,因此情況也相對復雜。通常情況下,跟骨骨折患者通常行以保守治療,但關節面難以恢復。近些年,骨折治療的方法主要包括鋼板內固定、閉合復位等,并且臨床療效良好[4]。
臨床中,針對SandersⅠ型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療,但針對Ⅱ、Ⅲ、Ⅳ型骨折患者則多采用手術治療。近些年,伴隨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內固定材料也隨之更新,在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中得到廣泛應用,且效果顯著,逐漸成為跟骨骨折治療的常用且有效手段之一。鋼板內固定術可在直視條件下進行,探查并恢復關節面平整度,對Gissane角和Bohler角進行重建,使足跟寬度、長度、高度恢復,如果出現嚴重骨缺損問題,則可以通過植骨手術進行治療,通過鋼板對骨片進行穩定,連接粉碎骨片,使其成為整體,并輔助術后功能鍛煉。據臨床研究顯示,鋼板內固定對根骨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具有較高的切口壞死率,且需要取出內固定物,這也使得并發癥風險增加。
針對跟骨骨折患者行以鋼板內固定治療,粉碎跟骨更加穩定,且使整體更加穩定,此種術式具備良好的塑形支撐效果。通過鋼板內固定治療可以在術后早期得到良好的功能康復性訓練,對患者康復有促進作用[5]。而對于患者來說,軟組織壞死作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據相關文獻指出,二次手術也可以使軟組織感染危險概率增加,并且容易并發其他疾病,因此需要花費兩次手術費用,因此部分患者難以接受[6]。
閉合復位創口,使感染概率發生概率降低,同時也使并發癥發生概率降低[7]。但針對類型復雜的患者或傷及神經及血管骨折的患者而言治療效果欠佳,并且部分患者也有復位失敗的現象,加上X線也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傷害。
本研究中,鋼板內固定治療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寬度等指標均明顯優于閉合復位患者,由此可見針對跟骨骨折患者而言,鋼板內固定治療的效果更佳。
結語:
總而言之,對跟骨骨折患者而言,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臨床療效優于閉合復位治療。鋼板內固定治療不僅可以取得良好的復位效果,還可以保證固定的可靠性,與閉合復位治療相比,此種治療方式可以使手術時間縮短,并且可以減少住院時間,這對患者康復有促進作用,是根骨骨折患者治療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繆逸鳴.鋼板內固定與閉合復位治療跟骨骨折36例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6,29(27):106-107.
呂小飛.跟骨骨折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的優越性比較[J].中國傷殘醫學,2015,01(05):50-51.
野向陽.閉合復位外固定與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09(24):80-81.
辛宗山,鄭軍,操儒道,等.閉合復位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 Sander Ⅱ型跟骨骨折的比較[J].實用骨科雜志,2015,02(12):1134-1137.
王纮,吉愛提;色義提,李新寧,等.微創閉合復位多根鋼針固定治療跟骨骨折療效評價[J].醫藥前沿,2016,06(10):164-166.
段鋒.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加植骨術治療Sa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7,01(06):433-435.
湯文杰,王金輝,王滿宜.解剖鎖定鋼板與普通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08):706-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