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琳
【摘要】目的:總結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治療手外傷術前術后護理方法。方法:對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創傷性皮膚軟組織缺損,應用VSD敷料覆蓋創面, 持續吸引治療 5~ 7d后, 拆除敷料,給予患者進行創面植皮或者是直接縫合。結果:59例患者經過精心護理達到痊愈,1 例患者行了2次 VSD 治療后, 植皮成活, 效果滿意, 無并發癥發生。結論:采用 VSD 治療損傷創面能徹底清除創面的分泌物和壞死組織, 減少機體對壞死組織及毒素的重吸收, 減輕局部水腫,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縮短了創面愈合時間, 減少了患者的綜合醫療費用, 是一種理想的引流方法,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軟組織缺損;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2-0-01
創面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acuum sealing drainange,VSD)是 1992 年由德國 ULM 大學創傷外科 Fleischman 博士等首創,對促進創面組織修復,避免交叉感染,在臨床應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是一種治療四肢軟組織缺損的簡便而有效的理想方法[1]。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利用VSD治療軟組織缺損60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科收治創傷性皮膚軟組織缺損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齡17-54歲。
1.4 治療方法
1.2.1 材料:VSD 主要由三部分構成:(1)高分子聚合材料聚乙烯醇,要根據患者實際創面面積確定,裁剪出大小合適的面積。(2)生物透性薄膜[2]。(3)負壓引流源: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心負壓吸引持續吸引,負壓值在0.02~0.06 kPa之間為宜。
1.2.2 安裝VSD系統:(1)醫用泡沫要根據患者創面大小裁剪出合適的尺寸,注意不要出現死腔。(2)用生物薄膜密封創面:首先要徹底清潔創口周邊的皮膚,貼膜要確保是無空隙的。(3)封閉引流管:要充分做好引出與中央包裹工作,邊緣部分要黏貼在皮膚上。(4)要仔細地檢查封閉情況。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患者因突如其來的意外,心理上很難接受現實,往往表現為緊張、焦慮的情緒,并希望手術能盡快進行。醫護人員要親切接待,同情、關心、安慰患者,盡快做好術前準備,告知患者成功的病例和術后注意事項,讓患者有一個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接受能力;②皮膚準備:術前認真清除術區皮膚上的毛發、污垢,以利于術后半透明膜粘貼,防止因毛發影響粘貼不嚴漏氣,還可防止細菌滋生,引起切口感染;③完成術前準備工作:協助完善各項輔助檢查④做好迎接患者準備工作:備好麻醉床,負壓引流裝置。
2.2 術后護理
2.2.1 體位:根據病情取舒適體位,保持患肢功能位,用軟枕將患肢墊高30,加強患肢肢端血液循環、感覺的觀察。
2.2.2 VSD護理措施。①保持創面持續有效的負壓是引流及治療成功的關鍵,也是護理的重點內容。首先要確保壓力合適;其次要確保各管道通暢,緊密連接,并妥善固定。引流不暢可用20ml注射器向外抽吸或用0.9﹪生理鹽水10-20ml沖洗管道,必要時更換引流管。②負壓瓶的位置要低于創面60cm,保持局部負壓封閉狀態,防止逆行感染。③創面的觀察及護理 以創面敷料塌陷、收縮變硬,管形存在,薄膜下無液體積聚,有液體引流出說明負壓引流通暢持續有效。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量、質,并正確記錄,如有大量新鮮血液被吸出,應考慮創面是否有活動性出血,及時報告醫生,做好相應正確的處理。④VSD可維持有效引流5~7天,一般在7天后拔出或更換。⑥引流負壓值為0.04-0.06MPa。
2.3 健康宣教對患者要加強營養支持,指導患者要合理的飲食。加強肢體功能訓練,并告訴患者一些注意事項,教給患者家屬正確的護理方法,協助護理。
3 結果
通過對59例患者持續負壓引流 5-7 d后拆除敷料,1 例創面分泌物多、創面大,肉芽未生長,行 VSD 術2次,持續時21d,直至肉芽生長良好再行植皮,其余患者通過 VSD 技術引流后拆除敷料進行創面植皮或者是直接縫合達到痊愈。
4 討論
現如今,軟組織缺損作為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創傷,臨床治療主要是對創面血液循環加以改善,并將其肉芽組織增生加以刺激,進而做好感染的預防。而軟組織缺損中的VSD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逐漸得到臨床的認可,通過借助于物理牽拉的作用,將創面愈合加速,同時也將醫療費用逐漸減少,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裘華德,宋九宏 .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M]. 北京 :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3.
董振玲,.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應用在創傷骨科的護理與體會[J].山醫學院學報,2014,7(45):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