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丹
【摘要】大隱靜脈曲張患者術后通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預防并發癥,達到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靜脈曲張;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2--02
下肢靜脈曲張是指下肢淺靜脈因血流障礙引起的靜脈擴張迂曲,晚期常并發小腿慢性潰瘍,最常見于大隱靜脈,是外科的一種常見病。早期病人感覺下肢酸脹、沉重、乏力,久站后足踝部水腫,小腿處淺靜脈曲張、迂曲成團,直立時更明顯,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膚發生營養性改變,出現皮膚萎縮、脫屑、瘙癢、色素沉著,甚至潰瘍、濕疹形成等,可伴有血栓性靜脈炎。我科從2012年1月到2017年8月共選取300例大隱靜脈曲張病人,均采取大隱靜脈高位結扎+抽剝術,手術成功,康復出院。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一側或雙側大隱靜脈曲張病人300例,年齡最小30歲,最大85歲,其中男性186例,女性114例,均無潰瘍,手術方式為大隱靜脈高位結扎+抽剝術。
1.2 術后護理
1.2.1 病情觀察: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注意手術切口有無滲血、滲液及紅腫、壓痛等感染的征象,觀察肢體遠端皮膚的顏色、溫度及血液循環情況。
1.2.2 體位與活動:術后去枕平臥6h,抬高患肢20度到30度,囑患者經常做足背伸屈活動,促下肢靜脈回流,減少深靜脈血栓形成,麻醉恢復期間被動活動踝關節,每小時10次[1]。一般術后麻醉藥消退后無其他不適可下床如廁,24h后可適當下床活動,但必須穿彈力襪或彈力繃帶,避免活動時間過長,亦不可過早負重。活動逐步增加,以感舒適為宜。
1.2.3 飲食護理:術后禁食6h改半流質飲食,可進食后先進食少量溫開水,無惡心嘔吐可進食白粥、小餛飩等,之后逐步過渡到普食。建議多進食五谷雜糧、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營養豐富均衡,攝取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以促進傷口愈合。少食多餐,多飲開水,保持大便通暢。如有吸煙的病人應鼓勵其戒煙,從而減輕煙草對血管的損壞。
1.2.4 觀察患肢血運與溫度:術后常規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以減輕患肢水腫、切口滲血等情況的發生。用彈力繃帶包扎時松緊要適宜,太松起不到壓迫作用,太緊則影響血運。彈力繃帶一般維持2周方可拆除[2],術后應觀察患肢末梢循環,若發現肢端發白、發紫等異常需及時處理。同時注意患肢的溫度,患肢溫度應與健側溫度相同,如發現兩側肢體溫度有差異,需警惕深靜脈血栓形成。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無并發癥發生。
3 總結
術后正確的功能鍛煉,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減輕肢體腫脹,避免了血栓形成及其它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姚碧君.一般淺靜脈環縮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江西醫藥2008,43(4);373
張夢櫻.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