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青民+狄艷紅
【摘要】目的:對檢測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能對該病診斷和治療的臨床意義進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30例脂肪肝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其作為脂肪肝組(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間),另選取同期在本院接受體檢的健康志愿者作為健康組(30例),并將2組人員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標進行對比,并對比脂肪肝患者經治療前后的指標情況。結果:脂肪肝組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標均較健康組具有顯著差異,且治療后的各項指標均優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檢測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能對該病診斷和治療的臨床意義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實施。
【關鍵詞】肝功能;血糖;血脂;脂肪肝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2--01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其脂肪肝的發生率呈不斷提升,脂肪肝主要為多種因素所致肝臟細胞內大量組織細胞病變(甘油三酯類脂肪物質)堆積[1]。亦有研究表明,檢測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能對該病診斷和治療的臨床意義顯著[2],本研究就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脂肪肝患者及同期的健康志愿者進行對比,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30例脂肪肝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其作為脂肪肝組(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間),另選取同期在本院接受體檢的健康志愿者作為健康組(30例),具體如下:
脂肪肝組——男、女性占比各為20、10例;年齡范圍上限值:76歲,下限值28歲,年齡平均值(50.49±8.32)歲,其中6例重度脂肪肝者,13例中度脂肪肝者及11例輕度脂肪肝者。
健康組——男、女性占比各為18、12例;年齡范圍上限值:74歲,下限值30歲,年齡平均值(51.13±7.53)歲。
對比2組人員除病情外的各項資料數據差別較小(P值大于0.05)。
1.2 方法
上述體檢人員均在空腹狀態下行靜脈采血措施,即時將血清分離后對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標進行測定[3],其GGT、ALT、AST采取酶學速率法測定;TC、TG采取過氧化物酶比色法測定。本研究并依據脂肪肝患者的具體病情實施相對應的降酶、保肝、利肝等治療。
1.3 觀察指標:觀察2組人員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標,并對比脂肪肝患者經治療前后的指標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2組人員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標,并對比脂肪肝患者經治療前后的指標情況為計量數據,并用t值檢驗,在用SPSS20.0軟件核對后,當2組人員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標,并對比脂肪肝患者經治療前后的指標情況有差別時,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2組對比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情況
脂肪肝組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標均較健康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如表1:
2.2 比較脂肪肝組治療前后的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情況
脂肪肝組患者經治療后的各項指標均優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肝臟為機體進行分解、合成脂類物質的重要場所,其在脂質代謝中,肝組織功能發揮巨大效用,脂肪肝為代謝異常所致的肝細胞脂肪變性為主的綜合征,脂肪肝臟所致的肝臟損傷加劇肝臟纖維化,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4]。
有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常伴血糖、血脂異常,亦有研究表明,總膽固醇升高意味著脂肪肝的患病風險,亦使得肝臟糖異生增加,脂肪肝內的肝組織游離脂肪濃度升高,其產生變性的概率增大,增加了生物膜通透性。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脂肪肝組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標均較健康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且脂肪肝組患者經治療后的各項指標均優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情況在健康人群、脂肪肝患者間的水平具有顯著差異,當脂肪肝患者經相應治療方案干預后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情亦較治療前具有顯著優勢,提示了 檢測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能對該病診斷和治療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李榮國.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標相關性分析[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4,6(4):54-56.
劉亞麗.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與血脂、血糖檢測結果異常的關系[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9):223-224.
郭麗平,榮幸,張海波.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與肝功能檢驗情況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5):121-122.
王合珍,張慶亭,張蘭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與肝功能的檢驗結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0):178-1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