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張捷+藍花紅+曹雪楠+陳偉光
【摘要】為了能夠了解老年護理專業畢業學生對老年人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態度,就上海某高職院校老年護理專業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發現很多老年護理專業畢業學生只對書本知識了解,缺乏實踐經驗,不能夠全方位的了解老年人,對待老年人的態度刻板、不積極。這些都需要通過多種方法來進行改進。
【關鍵詞】老年護理專業;知識;態度;照護意愿
【中圖分類號】R1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2--01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社會對養老服務的需求逐漸增多。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具有老年人口數量多、增長速度快、區域分布不均衡等特點[1]。根據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估測,中國的養老護理人員缺口在300~500萬人[2]。高職教育重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是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的重點人群。本研究旨在對老年護理專業學生的知識、態度及照護意愿進行調查,為探索老年護理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上海某高職院校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其中女生186人,男生31人,年齡16-24,發放問卷217人,有效問卷214份。
1.4 研究方法
采取便利抽樣的方法在學院選取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包括三個部分,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對老年人態度量表(KAOP)和老年人知識量表1(FAQ1)。
一般資料包括年齡年級、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家庭住所、是否與老年人同住、是否和老年親戚來往密切、受撫養情況、是否學習過老年學相關課程、是否參加過老年相關的活動、是否見習過。對老年人態度量表采用Likert7級評分對各個條目進行賦值,非常同意(1)、同意(2)、稍微同意(3)、稍微不同意(5)、不同意(6)、非常不同意(7),合計得出的分數越高表明態度越正向[3]。老年人知識量表(FAQ)用于評定調查者對老年人知識的掌握情況,涵蓋老年人的基礎生理、心理、社會現狀、有關老年人常見的錯誤認知等方面,其中奇數項答案為“否”,偶數項答案為“是”,答對計1分,答錯計0分,總分小于15分為不及格,分數越高表明對老年人知識的掌握水平越好[4]。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統計,對一般資料運用描述性分析,對KAOP量表和FAQ1量表的得分采用±s來描述。單因素分析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結果。調查對象214人中,年齡19.72±1.34,最小16歲,最大24歲。
2.2 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對老年人態度得分情況。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對老年人態度得分為155.66±20.47,高于中間值136分,表明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對老年人態度呈積極水平。與陳曦[4]對吉林大學本科護生的調查結果(158.87±17.63)和王正清[5]調查臺灣本科護生對老年人態度量表的得分(156.86±17.56)結果一致。
2.3 老年護理專業學生老年知識得分情況。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對老化知識量表的得分范圍為0-20分,平均分為12.01±2.88,低于及格分15分,說明護生對老化知識的掌握情況一般。對各項條目的正確率進行統計,發現護生對老年生理知識的知曉度相對較高,而對于老年社會現狀方面的知識知曉度較低。這可能是由于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在校學習老年護理專業課程,對老年人生理方面的內容較為了解,也因為護生學業繁重,只關注書本知識而沒有時間去關注老年人社會方面的內容。學校的教育多以課堂授課的形式進行,缺乏實踐從而使護生較少的接觸老年人以及老年相關的社會熱點,因此對老年人的社會、心理方面的知識較為欠缺。
2.4 影響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對老年人態度和老化知識的單因素分析。現在和老年親屬是否來往密切的對知識量表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來往密切的人知識得分高,說明現階段和老年人關系密切的人會更多的關注老年人相關知識。
小時候被誰照顧的知識量表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態度量表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表明,與老人共同生活的經歷會使學生對老年群體和老年護理持積極的態度[6],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由于幼年時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這種生活體驗使護生對老年人充滿依賴、信任的感情,有利于建立積極的態度,消除護生對老年人的誤解和刻板印象。
3 討論
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順應時代的要求,為培養出符合實際需要的人才應該豐富教學內容,如有關老年心理、老年倫理、老年相關的法律政策以及與老年人的溝通技巧等內容。改變注重生理照護輕視心理護理,注重疾病護理輕視人文關懷的教育現狀,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的了解老年人,而不是簡單的了解對老年疾病的護理,進一步提高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對老年人態度。
老年護理專業學生知識仍不足,應擴大教學場地,優化教學方法改善現狀。對老化知識的了解主要通過在校的學習,醫院的見習、實習來實現的,要擴展教學場所,優化教學方法,例如走進老人院、衛生服務站、社區等場所為老年人做義診或者慢性病的健康宣教等活動。既擴展了教學的場所也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護生對老年人有了全方面的了解,不僅彌補了只能在醫院見到疾病老年患者的缺點而且鍛煉了護生與老年人的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安力彬,李文濤,謝書紅,等.中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護理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22(32):5095-5097.
鐘江為,婁靜.護理行業人才短缺嚴重,養老護理員缺口達500萬.經濟參考報,2013-11-01(3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