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芬
口腔黏膜白斑,簡稱“口腔白斑”,是指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角化性白色斑狀損害,也是一種癌前期病變。
據統計:口腔白斑部位發生癌變的可能性比正常黏膜高50~100倍。白斑癌變率約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病癌變多見于50~70歲的老人,這說明口腔白斑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應予重視。
醫學研究證明,人到老年,口腔組織會發生老年性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衰變,因而老年人口腔黏膜上皮的角化和厚度也會隨年齡而增加。盡管口腔白斑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確,但老年人口腔黏膜組織的這種生理性衰變,很可能是其癌變率較高的重要因素。
口腔白斑的發生,一般認為與下面因素有關:多種局部的慢性刺激,如長期吸煙、飲酒、嗜食辛辣過熱的食物,以及牙齒銳緣、病牙殘根、安裝不恰當的假牙等對口腔黏膜的不良損害;內分泌紊亂,如女性激素缺乏;霉菌感染以及激光輻射等。
口腔白斑可發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但以頰黏膜口角區、舌背及舌邊緣最多見。病變表面呈現不能被擦掉的乳白色斑塊,稍高于周圍黏膜,界限清楚,表面粗糙,這是本病最主要的外觀特征。
由于本病發病緩慢,初起時色淺,表面光滑,以后逐漸擴大,變粗糙,無痛感,因而患者一般無自覺癥狀,嚴重者只有粗澀不適感。若表面發生糜爛或潰瘍,可出現燒灼樣疼痛。
老年人可以通過照鏡子,張口自我檢查,如發現口腔黏膜發生上述病變,應及時到醫院請口腔科醫生做進一步的鑒別診斷,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口腔白斑雖然可能延續數年或數十年無變化,但畢竟有較大的癌變可能,所以應進行積極的預防。
臨床發現,部分患者戒煙后,可使白斑大部分自行消失,因此不吸煙,特別對已患白斑的老年人尤為重要。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如過度飲酒、嗜食辛辣),對本病有預防作用。同時要消除刺激口腔黏膜的其他不良因素,如拔去殘牙,裝戴舒適的假牙等。此外,適當的口服維生素A、維生素E、復合維生素B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凡經病理檢查確診,有可疑癌變的患者,要聽從醫生的勸告,及早手術治療。
(摘自《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