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平

老一輩的人常說:“前倉藏糧,后倉藏糠,耳朵棱上藏衣裳。”“耳倉”被認為是“財氣”和“福氣”的面相。那么,“耳倉”是有福氣的象征嗎?
在醫學上,“耳倉”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鰓源性畸形——耳前瘺管,這枚體內的“定時炸彈”早除早安心。
耳前瘺管的發病率有地區和人種差異,中國人群的發生率為1.36%~3.3%。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傾向,可能是一種不完全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耳前瘺管的開口通常細小,一個較常見,偶有兩個,多分布于耳前、耳郭上方或耳后區域。
耳前瘺管沒有繼發感染時,表現為耳前針眼大小的瘺口,擠壓時,無或有干酪樣分泌物滲出。當繼發感染后,表現為瘺口有膿液滲出,瘺口周圍皮膚紅腫、隆起、疼痛,觸之有波動感等。反復發作而切開引流者局部常有瘢痕形成。因此,耳前瘺管可是一枚隱藏于顏面部的“定時炸彈”。
耳前瘺管繼發感染的病原體以葡萄球菌最為常見,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一般療程需要7~14天。如有膿腫形成,還需同時給予切開引流和清創換藥。
耳前瘺管合并感染的最佳手術時機是在膿液引流基本干凈,瘺管周圍組織炎癥比較局限,患者沒有明顯的全身反應時進行。此時手術出血量少,解剖層次較清晰,可降低復發風險。
不少患者家屬擔心耳前瘺管既然與耳有關,手術后聽力是否受影響?聽力是否受影響取決于內耳、中耳以及外耳道的病變,而耳前瘺管病灶手術范圍基本局限于耳郭的前上方,因此大可不必有此顧慮。
耳前瘺管術后絕大多數愈合良好,但拆線后2周至1月仍需復診,如發現局部腫痛、流膿,需排除繼發感染(如深部線結外露等)或復發(瘺管殘留)可能。
很多患者擔心接受耳前瘺管治療會影響美觀。耳前瘺管的好發部位緊鄰發際,為了避免術后切口的感染,也為了保證術后包扎的牢固和緊密,手術當天切口周圍通常需要剪除一部分頭發,并做好術區皮膚清潔。因此患者在接受手術時,需要配合醫生的治療,切勿因“愛美”耽誤了病情的康復。
還有不少患者會擔心手術后傷口留下疤痕,影響美觀。任何顏面部的開放性手術,均不可避免遺留切口。但是,通過采用順應顏面皮膚張力線的切口設計、術中精細操作、切口無張力縫合、術后感染預防,可最大程度地改觀切口的疤痕問題。即使存在細微的疤痕,術后亦可隱蔽于耳前皮紋的自然皺褶里,或者為耳前發際的頭發所遮蓋。所以,患者不必因為 “愛美”而對此憂心忡忡。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