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文 李玉芬
摘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國際和國內經濟健康發(fā)展的共同要求。中國國力的提升及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契機。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趨勢,我國應通過人民幣跨境流通等漸進方式,積極推進人民幣的周邊化及區(qū)域化,旨在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制約條件;戰(zhàn)略
人民幣國際化指的是人民幣成為一種“國際貨幣”,在國際市場上執(zhí)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目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已經開始。順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可以提高資本配置效率,促進資本流動,有利于國內資本市場良好運行和社會主義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在結算和定價方面,人民幣國際化也能增強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政治方面提升我國在全球地緣政治的話語權。在國際上,人民幣國際化必定會有一部分對外經濟交易以人民幣結算,減少匯率波動風險,降低原有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促進世界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因此,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和必然選擇。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經濟背景
(一)國際經濟背景
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化帶來國際貨幣體系的激烈變動。19世紀以英鎊為中心,20世紀是“美元世紀”,進入21世紀,歐元橫空出世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發(fā)展。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依然暴露了國際貨幣體系過分單一的缺陷,為此,國際社會提出了諸多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向。其中,促進國際儲備貨幣的多元化成為當前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人民幣國際化開始進程雖起步較晚,但發(fā)展?jié)摿薮蟆H貨幣基金組織指出,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已經從以美元和歐元為主的二元體系發(fā)展到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三元體系。
(二)國內經濟背景
我國于2009年開始啟動人民幣跨境結算業(yè)務試點工作。據統計,2009年以來我國雙邊本幣互換快速發(fā)展,總金額已超過3萬億元。儲備貨幣方面,截至2017年第3季度,人民幣儲備資產達到1079.4億美元,占全球已識別外匯儲備總額的1.12%。外匯成交額方面,2018年1-10月,中國外匯市場累計成交150.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增長了18%。進出口貿易上,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總值22.28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9.9%。可見龐大的外匯儲備和人民幣支付國際化水平的提高都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制約因素
(一)中國經濟未來發(fā)展的不確定性
當前中國經濟發(fā)展已從高速增長進入新常態(tài),亟待實現經濟的軟著陸。同時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和土地等要素價格不斷上漲;產業(yè)結構矛盾依然突出,部分行業(yè)生產能力過剩;持續(xù)不斷上漲的房地產價格很可能造成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因此,即使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依然存在著不少內部風險阻礙其進程。
(二)市場與金融體系問題
通過研究國際貨幣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出,英美日等國家相對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為其貨幣國際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中國的金融市場起步比較晚,金融體系不健全。我國還沒有兼具風險低和流動性好的金融資產供外國投資者購買;股票市場上,短期的股票投機占主要部分,打擊了長期投資者的積極性;人民幣衍生品發(fā)展緩慢,創(chuàng)新不足,投資者無法有效利用衍生品規(guī)避風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削弱了投資者對人民幣的信心。
(三)政府宏觀調控與管理
目前,從市場的運營方面來看,我國還沒有從宏觀調控和頂層設計方面出發(fā)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奠定良好的基礎。一直以來,為了減少國際貨幣市場波動導致的匯價風險影響我國的經濟,我國一直采取比較保守的外匯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他國家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匯率政策選擇上,雖然在2005 年后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管理制度,但是我國仍傾向于較缺乏彈性和靈活性的管理政策。
三、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
(一)推動人民幣周邊化向區(qū)域化發(fā)展
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分為周邊化、區(qū)域化和國際化三個階段。中國經濟的持續(xù)增長、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人民幣幣值的持續(xù)穩(wěn)定、以及中國政府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表現出的高度責任感,人民幣的國際信譽大大提高。人民幣被作為交易媒介和國際清算手段在周邊國家和地區(qū)大量使用,在東南亞地區(qū)人民幣的流通已受到“第二美元”的待遇,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居民甚至把人民幣作為發(fā)揮價值儲藏職能的貨幣之一。目前,人民幣國際化處于由周邊化向區(qū)域化發(fā)展的階段,下一步的主要任務應當是擴大人民幣在亞洲區(qū)域內的流通范圍、規(guī)模和程度。而推動人民幣區(qū)域化需要推動人民幣跨境流通,跨境流通主要分為出境和入境。人民幣出境方式有貿易出境、旅游和消費出境、投資出境和貨幣互換,人民幣入境分為貿易入境、消費入境、銀行信用渠道入境和投資入境。
(二)政府推動相關政策的建立與完善
一是高度重視金融監(jiān)管問題。積極消除金融隱患,加大金融監(jiān)管力度;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監(jiān)管體系,完善現行金融監(jiān)管機構的設置;既要深化國內金融體制的改革,提升本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也要循序漸進地適時開放金融領域;還要加強對國際游資的防范與管理,嚴格監(jiān)督外資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二是不斷擴大人民幣結算范圍。我國必須不遺余力地推廣人民幣貿易結算。從跨境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開始,逐漸將我國的大部分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經濟援助等項目轉變?yōu)橐匀嗣駧攀崭逗徒Y算。三是適當降低外貿依存度。對外貿易在我國GDP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由于外貿依存度偏高,使得我國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個別依存度較高國家的影響較大,導致我國經濟抗風險能力不強。因此,我國必須將對外貿易依存度降到合理水平。
綜上所述,在當今國際國內政治經濟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是世界經濟發(fā)展必然趨勢,國內經濟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目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仍處于初步階段,我國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先逐步推動人民幣的周邊化和區(qū)域化,同時建立健全相關的金融政策體系,最重要的是推動我國經濟的長期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怡.人民幣國際化現狀及存在問題[J].時代金融,2018(17):9+14.
[2]丁一真.“一帶一路”與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現狀與挑戰(zhàn)[J].科技經濟導刊,2018(31):180-181.
[3]劉澳菲.人民幣國際化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及探究[J].現代商業(yè),2018(28):185-187.
[4]吳飛凡.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分析[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8(04):66-71.
[5]汲東野.人民幣國際化仍任重而道遠[J].寧波經濟(財經視點),2018(09):33-34.
[6]中國人民銀行 2018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中國經濟研究報告2018年10月12日.
姓名:李培文,出生年月:1997年4月7日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安徽省銅陵縣,學歷:本科生,作者單位全稱: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