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來,百年老礦華豐煤礦大力實施技術創新創效工程,從礦井的采煤、礦建、機運、通防、洗煤五大系統入手,全力推進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應用,取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企業現已實現礦井技術創新創效達2.8億元。
關鍵詞:百年老礦;創新創效;發展;研究
華豐煤礦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國有老礦,經過多年的開采,礦井存在災害重、戰線長、環節多等各類問題,礦井采掘機運通各個系統復雜,制約了企業發展。為破解這一難題,華豐煤礦以礦井技術創新創效為引領,大刀闊斧地對礦井各個生產系統進行技術創新改革,全力推進工藝改革、升級改造、系統優化及流程再造,實現了礦井創新發展,激活了企業發展活力,持續提升礦井經濟效益。華豐煤礦主要開展了以下五大創新創效工程:
1、采煤系統創新創效。一是創新實施了放頂煤工藝優化。針對放頂煤效率不高,煤炭資源不能全部回收的現狀,樹立“重放輕采”理念,確定“一采一放、雙輪間隔”放煤工藝,工作面頂煤回收率達到92%,共計多回收煤炭3.4萬噸,創造經濟效益2500萬元。通過不斷優化放頂煤開采工藝,每年可為礦井創造經濟效益1.2億元。二是創新工作面初采放煤工藝。打破以往4層綜放工作面初采60m不放頂煤的常規,初采期間多回收原煤4.3萬噸,創造經濟效益3336萬元。三是提高邊際效應。優化2411(2)工作面布置,將2411(2)上下平巷延長至一采區四層切眼以東60米,多回收煤炭資源2萬余噸,創造價值1500萬元。四是強化工作面支護管理。加強端頭支護,采用了超前錨桿護頂和護幫,取消了工作面單體支護段,提高了工作面施工效率和安全可靠性。五是推進智能工作面建設。著力打造2613智能化工作面,抓好了工作面電液控技術方案,加快推進大傾角智能化控制工作面建設。
2、礦建系統創新創效。一是推行“負煤柱”沿空掘巷。創新實施礦井無煤柱、負煤柱施工工藝,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資源,節省材料使用。今年累計完成負煤柱沿空掘1191米,節省支護材料投入25.8萬元,多回收煤炭資源約8.8萬噸,創造經濟效益6600萬元。二是優化提升巷道布置。從礦井設計入手,優化-1260水倉、泵房設計,節約巷道工程量310米,節省投入310萬元;優化2613工作面布置,由三個石門優化為兩個石門布置,節省投入150萬元。三是推廣應用注漿錨索支護工藝。在礦井掘進施工中應用了中空注漿錨索支護,累計使用1413套,提高圍巖承載能力,提高支護強度,減少了U型棚支護,大大降低材料投入成本。四是優化礦建施工工藝。推進綜采撤面切眼快速施工工藝研究與應用,施工方式由傾向掘進切眼改為“走向臺階式剝切眼”,日進達到10米以上,提高效率1.7倍;試驗超前預掏槽爆破技術,炮眼利用率由75%提高到了94%,提高了19個百分點,解決了制約炮掘巖石大巷快速掘進的瓶頸問題;應用PTS7推鏈式濕式噴漿機代替干噴機,大幅降低噴漿產塵量,改善了勞動作業環境。五是提升礦井綜掘機械化水平。實現礦井掘進系統的“一化兩取消”:新購置2臺掘進機并配備液壓鉆機,實現掘錨一體化;配備1臺巷修機,取消了爆破作業,也解決了巷修工程量大的難題;投入3臺扒渣機,全面取消鋼絲繩牽引扒裝機,確保礦井綜掘占比達到50%以上。
3、機運系統創新創效。一是優化機運系統。優化供電系統管理,全礦綜合電耗同比降低5.5%。完成了一號井配電所低壓板的改造,提升供電系統安全性能。優化采區皮帶設計,在-1180東巖巷設計安裝大功率2×132KW型皮帶機,減少一部皮帶機投入,采用軟啟動開關控制。實施了主井上車場推車機改造,應用液壓馬達驅動推車機,降低了推車設備的故障率,提高了運輸效率。二是智能化升級改造。對皮帶機集控系統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傳輸,實現了大數據分析自診斷功能,故障時聲光報警。完成了1413和2411采區皮帶自動化集控系統的安裝、調試投用工作,對運輸皮帶通訊系統、視頻系統、控制系統進行裝設、調試,實現地面和現場的集控集中控制。完成了-920泵房排水集控系統的升級改造工作,控制系統智能升級,視頻系統移動巡檢,實現泵房排水的遠程集中監控功能。三是完善無人值守系統。完成了對-801給煤機的自動化改造,實現給煤機無人值守。淘汰-210、二號井-90泵房現有排水自動化系統,升級改造為智能化排水系統,實現現場無人值守。四是加快礦井信息化建設。自主研發了材料調度管理信息系統、綜采工作面設備管理系統和井下在用礦車調度系統,進一步提升了礦井信息化管理水平,為企業節約了大量洗頭購買資金。五是取消了矸石升井。通過優化改造地面排矸系統,真正實現了矸石不上山的目標。
4、通風系統創新創效。一是通風降阻。針對礦井負壓大、通風路線長、通風系統復雜等因素,與中國礦業大學合作,進行了通風阻力測定、風機性能測定,對礦井通風網絡進行測算,制定了礦井通風優化方案,封閉閑置巷道620米,落底擴修高阻地段809米,通風阻力下降了230Pa。二是通風管理。根據工作面實際情況,優化調整通風系統,1614工作面供風量增加了310m3/min。三是變頻應用。礦井主要通風機實施變頻45HZ運行,節約通風電耗120萬kwh。
5、洗煤系統創新創效。一是優化原煤儲料管理。自行建設容積約5000立方的原煤倉,使精煤產率提高約1.0%,年實現洗煤增效800萬元。二是優化選煤工藝。實施浮選預處理器工藝優化改造工程,使沫煤產率降低1.33%,精煤綜合回收率提高了2.0%,預計年實現洗煤增收1700萬元。三是加快智慧洗選改造。增設在線灰分儀裝備,實現了洗煤數據在線實時檢測,保障了洗煤過程中最大限度的按照精煤灰分上線洗煤,使精煤產率提高了約1.0%,年創經濟效益約800萬元。四是完成了浮選尾礦回收工藝改造,利用閑置的兩臺精礦壓濾機對浮選尾礦進行回收,使得部分高熱值煤泥通過回收后進入沫煤,使煤泥產品從低價位進入高價位,可實現年創造經濟效益300萬元。五是完成了淺槽磁選機尾礦回收工藝優化改造。將磁選機尾礦由原來的進入尾礦筒通過尾礦泵進入高頻篩,再次回收得粗到精煤和中煤兩種產品,預計年可實現洗煤增效720萬元。六是持續提高產品質量。自行設計安裝了兩臺精煤泥破碎裝置,對精煤泥進行有效破碎,減少設備投入資金130萬元。七是狠抓了電煤摻配。利用化驗室系統允許誤差、降低結算水分、提高商品煤量和經濟效益,累計增加精煤結算量2500噸,實現增收330萬元。
作者簡介:
倪明(1982.03—),男,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