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周偉 易順
【摘 要】金融科技日新月異,金融產品不斷創新,為銀行測試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如何進一步挖掘測試工作價值,更好支持創新發展,成為當前國有商業銀行一級分行測試工作面臨的主要課題。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測試工作;價值提升
隨著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逐步滲透,Fintech以金融+科技的特有模式,開啟了價值互聯網新時代,對傳統銀行業形成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國有商業銀行為適應新形式,積極出臺科技與產品創新改革新措施,探索建立總分聯動測試工作機制、創建區域性的產品創新實驗室、示范基地以加大金融科技產品創新力度。一系列變革預示了未來科技產品測試工作的發展趨勢將是進一步深化與業務、研發、運維融合,同時,隨著創新職能的逐步下沉,也對一級分行測試職能的發揮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對國有商業銀行總分聯動測試機制下,一級分行測試工作如何更快適應金融科技改革要求、更好提升本級行測試工作價值進行簡要探析。
一、主要背景
在國有商業銀行總分聯動機制初期階段,一級分行多在組織架構建設、測試環境建設、制度標準建設和人員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嘗試和探索。通過提升團隊素質、優化業務流程、健全管理機制,基本具備了穩定的測試團隊、基礎的測試技能和合理的運行機制,能夠較好發揮部門職責、如期完成總分行測試任務。但隨著業務發展和創新要求的不斷提高,各種挑戰陸續出現:測試場景廣度、深度不斷擴大,測試邏輯日益復雜;外部需求對于分行測試承接的效率及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又好又快”地開展測試成為工作難點;分行本地研發工作勢頭高漲,對測試的獨立服務支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更好順應新形勢,筆者認為,一級分行應充分認識測試工作現狀,從發揮人員價值、規范測試過程、服務貼近本地、強化缺陷管理四個方面,進一步提升獨立測試能力,從而更好發揮測試工作價值。
二、影響測試工作價值發揮的因素
1.測試團隊專業化管理。總分聯動測試初期,基于考核價值導向,一級分行為追求考核效益,大多會看重對總行任務的承接量和完成數,形成任務驅動型管理模式。金融機構中,測試團隊的專業背景相對復雜,團隊成員既有來自營銷、管理條線的業務人員,也有來自開發、運維的技術人員。在任務驅動型管理模式下,分行容易忽略測試團隊成員在從業背景上的差異,在任務分配和人員培養時,沒有充分實現用人所長,補人所短,因而在測試團隊專業化培養和精細化管理提升方面有還有潛力可挖。
2.測試規范精細化對接。測試工作過程包括測試計劃、測試準備、測試執行和測試總結四個階段,其中測試執行中的需求分析和案例設計是影響測試質量的重要環節。測試項目執行過程中,因業務需求不完善、功能或非功能性需求不明確等原因,測試人員在實際測試對接時存在局限,如:測試需求梳理不夠細、測試案例設計的顆粒度不一、測試案例與需求對照關系模糊等影響測試質量的問題。
3.測試工作本地化服務。一級分行測試工作在服務本地行測試需求時,易沿用服務總行測試工作的方式,與本地行的開發、業務融合不夠。如何充分結合本地行實際情況實施差異化測試服務,特別是近年來一級分行為適應同業競爭,不斷嘗試金融科技、新零售等熱點領域新興業務。新業務關系復雜、關聯部門繁多、項目規模巨大,對測試本地化服務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更好服務本行業務需求成為一級分行后期測試工作價值提升的主要瓶頸。
4.測試缺陷全流程管理。測試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提前發現系統軟件的潛在風險,而缺陷管理實質上就是對測試風險的管理。系統缺陷可以看作是已經發現的風險,因此缺陷風險的管理對測試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初期缺乏對缺陷管理全流程的參予和實踐,一級分行較易出現對缺陷識別不充分、跟蹤修復不徹底的問題,導致其在獨立承擔本地行測試任務時,存在全流程缺陷管理上的短板。
三、后期提升測試工作價值的路徑
1.因人施策,用其所長,充分發揮測試人員崗位效能。應根據測試人員從業背景,建立各有側重的分工培養機制。安排具有業務背景的測試人員,重點負責與從事相關專業領域的測試任務,最大發揮專業特長,適時參予涉及系統兼容性、性能效率、易用性等非功能測試項目,逐步積累IT知識,助其轉變為具有業務背景的“IT”人;安排具有開發背景的測試人員,重點負責測試環境搭建、自動化測試工具應用、數據瘦身、脫敏等技術層面的測試實施,適時參予業務項目的測試跟進和主要業務條線培訓,使其成長為具有“IT”專長的業務人。通過貫穿全流程、后現多角色的分工培養機制,全面培養具備復合型職業素養的測試人員,有力助推測試工作精細化和專業化的提升。
2.分類完善,逐項落實,著力提高測試過程規范化水平。測試過程規范化建設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需求分析規范化。通過需求分析梳理明確測試需求,依據業務邏輯,自上而下,逐層下沉,將信息系統業務需求逐層分解到功能顆粒度層級,形成標準化的測試需求展現文檔,及時開展與業務、開發人員的溝通確認,就測試范圍達成共識,避免測試需求遺漏;二是案例設計標準化。基于需求分析標準化,針對信息系統,對要素級測試案例、功能級測試案例和流程級測試案例的分層分類,建立統一評審標準,實現案例對需求的百分百覆蓋。三是案例庫建設常態化。借鑒總行案例庫建設方法,按業務條線開展一級分行自有測試案例庫建設,將測試案例庫的建設和維護與系統測試過程相結合,在實施系統測試任務時,同步完成案例資產的入庫及更新,沉淀系統建設過程中的工作經驗,為后續相關測試工作提供參考借鑒,降低復用成本,提高測試效率。
3.圍繞熱點,測試前移,全面強化測試服務本地化職能。緊跟分行本地業務發展熱點,針對性梳理出測試重點區域和難點問題,貫徹“測試前移”理念,靶向提升測試服務本地效能。一是主動適應網絡金融和新零售熱點領域新興業務面向客戶、隨時迭代、快速響應要求的特點,打破以往根據業務需求被動進行測試實施的被動模式,以測試前移后延為基礎,提前介入業務需求,主動把握測試需求,及時響應開發需求,實時反饋客戶需求,通過全流程跟進的敏捷測試方式強化與開發、業務的深度融合,以保證測試進度和質量,提高金融產品更新速度、技術實現效率和安全運維保障;二是充分發揮測試團隊綜合素養復合型優勢,在業務創新上主動建言獻策,既參與業務人員優化產品需求,又協助技術人員優化產品設計,發揮產品創新“助推劑”作用;三是利用總分聯動測試工作提前接觸總行新理念、新產品的機會,積極爭取適合本地行業務發展特色的測試項目,通過測試帶動新產品在本地行的先試、先行、先受益。
4.有效識別,關注重點,提升分行缺陷管理水平。一是從有效識別業務風險入手,提升分行缺陷識別能力。不同業務系統的缺陷發現難度不盡相同,所以結合不同系統的業務背景實施差異化測試,是提高缺陷識別效率的有效途徑:對于核心業務系統、業務連續性要求高、系統漏洞影響覆蓋廣的測試項目,要盡可能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引入客戶經理、柜員、客戶等不同群體參予的“眾測”方式,實現重要系統缺陷發現最大化;對于耦合程度高的系統缺陷,擴大測試執行廣度和深度。如一個系統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另外幾個系統,測試人員應對類似業務耦合風險指數較高的系統組給予重點關注,執行多輪次回歸、多系統聯合等更為深入和全面的測試;二是強化對已識別缺陷的驗證管理。對于測試人員主觀疏忽導致缺陷未得到妥善解決,應借助QC、TFS等專業缺陷管理工具實時跟蹤缺陷處理狀態,并建立缺陷驗證考核獎懲機制,有效強化測試人員的履職意識;三是對于因開發人員對業務需求理解存在偏差而導致缺陷應修復未修復或修復不及時的情況,應合理明確業務、開發和測試人員在缺陷判定中的角色定位:測試向業務看齊,開發向測試看齊。通過提升測試人員在缺陷管理工作中的話語權,確保已識別測試缺陷得到全面徹底解決。
四、結語
當前各商業銀行金融科技創新職能逐級下沉,一級分行測試工作只要緊扣業技融合主旋律,全面提升獨立測試能力,將更好服務所在行業務發展和科技研發做為攻克重點,厚積薄發,一定能更好實現測試工作價值提升。
【參考文獻】
[1]許敏. 金融科技對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影響研究[D]. 山東大學, 2018.
[2]陳锃基. 軟件測試過程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 山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2010.
[3]杜明慧. A公司軟件測試工作流程優化研究[D]. 河北工業大學, 2015.
[4]馬駿杰. 軟件測試Bug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 電子科技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