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菡
【摘 要】“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提出,為我國交通運輸業“走出去”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機遇和平臺。本文首先從對外直接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兩方面分析了我國交通運輸業“走出去”的現狀。其次針對“一帶一路”沿線的部分國家進行聚類分析,將這些國家按照與我國經濟合作的程度分為五類,為我國交通運輸業在這些國家的業務開展提供一個方向。最后根據現狀和聚類分析的結果,總結了我國交通運輸業“走出去”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走出去;交通運輸業
一、引言
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提出“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主動參與各種形式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此后,中國對外投資和貿易合作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企業逐漸成為全球直接投資領域的一支新生力量。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這為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指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對于我國的交通運輸業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機遇。“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總人口約44億,其中大多數國家是發展中國家,且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較低,正需要中國富余的資本和產能,尤其是中國先進可靠的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和裝備。而隨著中國與周邊國家陸路交通基礎設施規劃的有效對接,以及網絡布局和結構的不斷優化,交通運輸企業 “走出去”將帶動相關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因此,“一帶一路”將促進交通運輸業進一步國際化,沿線國家巨大的市場和對基礎建設的需求為交通運輸業進一步“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交通運輸企業的“走出去”也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通運輸提供便利。
二、我國交通運輸業“走出去”現狀
目前,我國交通運輸業“走出去”的模式主要有兩種,對外直接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業務領域涵蓋公路橋梁(含高速公路)、鐵路(含地鐵、輕軌及相關公共交通樞紐)、港口、機場、管道等方面。下文將從直接投資和工程承包兩方面對我國交通運輸業“走出去”的現狀進行討論。
(一)對外直接投資
從2010年到2016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流量)保持逐漸增加的趨勢,2010年為688.1億美元,2016年為1961.5億美元。
交通運輸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波動幅度較大,且和2010年相比,2011年及以后的投資下降幅度較大。2011年,受發達國家經濟體主權債務危機、中東北非動蕩等因素的影響,世界經濟復蘇步伐放緩,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外部環境日益復雜。交通運輸業與服務業、金融業、制造業等其他對外直接投資重點行業相比,其對外投資的項目數量少、單個項目合同額高、而且受國際金融市場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大,這造成了其在2011年對外投資額的下降,另外,這也是交通運輸業的對外投資額在我國對外投資總額中所占比例較小的原因。
表1 交通運輸業歷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在世界經濟復蘇依舊艱難曲折,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下降的背景下,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并且積極推動 “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加快對外投資便利化進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內生動力日益增強。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2013年和2014年,交通運輸業對外投資大幅增加。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部分國家財政收入減少的影響,2015年和2016年交通運輸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又有所下降。
整體來看,我國交通運輸業對外直接投資占整體對外直接投資的比例小,且近兩年投資金額在減少,總體表現較為乏力。
(二)對外工程承包
交通運輸業的對外工程承包業務主要是進行對外交通設施建設。
2015年,世界經濟復蘇依舊艱難、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滑,全球承包工程市場發展表現總體乏力,歐盟區建筑業仍不景氣,亞非拉國家受本國經濟增速下降、財政收入減少等影響,建筑行業增速出現明顯下滑。在這種形式下,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緊跟“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指引,整體業務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依然緩慢,能源資源價格維持低位,非洲、拉美等資源型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基建投資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內外競爭加劇,國際承包工程市場整體表現依舊低迷。在此背景下,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多種舉措加大市場開拓力度,行業整體業務穩步增長。
表2 交通運輸業2015年和2016年對外工程承包情況
總體來看,交通運輸業對外工程承包業務發展良好,其主要業務集中在非洲市場,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下,亞洲市場的業務增長迅速,并成為第二大市場。隨著亞非拉等主要市場交通網絡建設剛性需求持續擴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業務前景較好。
三、我國交通運輸業“走出去”聚類分析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政治經濟環境都有所不同,我國交通運輸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會面臨不同程度的風險。有的國家和我國經濟合作緊密,我國企業在這些國家的業務開展也會比較順利;有的國家則因為政局動蕩、經濟發展落后等問題導致我國企業難以進行開展業務。“一帶一路”的國家涵蓋亞洲和中西歐,本文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選取一部分國家進行聚類分析,以得出我國和這些國家的經濟合作情況,為我國交通運輸業“走出去”提供一個方向。
由于交通運輸業的對外直接投資較少,所以本文使用對外工程承包的數據進行分析,但是由于交通運輸業對各國工程承包的具體數據不詳,所以本文使用全國整體的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數據。由于對外工程承包不能完全代表我國對外的經濟合作情況,本文在分析中另外加入貨物出口數據,來代表我國的對外貿易。交通運輸業在整體對外工程承包業務中占比較大,分析結果對其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數據選取自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中我國對“一帶一路”主要國家經濟合作的承包工程營業額、勞務合作派出人員和海關貨物出口總額三類。
本文使用K-Means聚類,將34個國家分為五組,并得出表3的結果。1和2組表示和中國的經濟合作最為密切;3和4組表示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比較多;5組表示同中國的經濟往來很少。
組數1和2中有俄羅斯、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以及新加坡,這些國家的政治環境穩定,經濟發展良好,同時也是我國“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國家,我國交通運輸業可以進一步在這些國家實施“走出去”,但是這些國家中有一部分國家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環境較為成熟,其本身的基礎設施已經相對完善,交通運輸企業在這些比較發達的國家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會很大。
組數3和4有孟加拉國、緬甸、伊朗、伊拉克、老撾、菲律賓、哈薩克斯坦、土耳其等,這些國家或由于政治因素、或因為本身經濟環境較差,導致我國對其經濟合作有待加強,而且這些國家相對落后,對基礎設施需求較大,我國交通運輸業可以著重在這些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爭取更多的工程項目。
組數5的國家有馬爾代夫、烏克蘭、阿富汗、蒙古、尼泊爾、也門等,其中有的國家政局動蕩,有的經濟條件落后,有的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很小。這些國家可以作為我國交通運輸業后續考慮的國家。
四、我國交通運輸業“走出去”面臨的問題
(一)對外直接投資能力較弱。
由于“一帶一路”對基礎建設的巨大需求,我國交通運輸業對外直接投資上升空間很大,但是該行業的企業在直接投資方面缺少國際競爭力、且大部分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直接投資,所以更傾向于工程承包,導致了目前交通運輸業在對外直接投資上的乏力。此外,這些企業想要直接投資也面臨著很大的融資困難,由于很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大、回收慢,甚至沒有效益,但項目還必須按照商業化方式運營和融資,結果影響了企業的經營效益和積極性,即便企業有投資的興趣,也無法承受資金帶來的壓力。
(二)對外工程承包集中在非洲,別的市場相對較弱。
由于我國相關政策的引導,以及非洲地區對基礎設施的巨大需求,導致我國交通運輸業對外工程承包項目主要集中在非洲。盡管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交通運輸業在亞洲市場的業務占比逐漸提高,但是2016年也只是非洲占比的一半。此外,美洲地區國家數量也很多,有的地區土地遼闊、地域寬廣,但是缺少必要的交通設施進行互通交流,然而就工程承包項目來看, 亞非兩洲的業務占比就超過了七成,美洲澳洲和歐洲這些市場的業務占比僅為三成。我國的交通運輸業在各大洲的對外工程承包業務極不平衡。
(三)受政治環境和地緣政治影響較大。
根據上文的聚類分析,我國經濟合作較少的國家,有一部分是因為其國內政局不穩或者是由于某些政治因素導致合作不多。作為國家最基本的基礎設施,交通設施的工程承包在很多國家受到支持,但是也容易受到政治環境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具有戰略意義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會比較敏感,這些較為敏感的項目在立項或者通過階段會有阻礙,而且項目在實施階段也極易受到國家政治形勢的影響和其他大國的左右,這使得很多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阻礙或者在項目實施中遇到困難。
五、對于我國交通運輸業“走出去”的建議
(一)加強與亞洲美洲等國家的項目合作。
歐亞大陸國家眾多,對基礎設施需求較大的落后國家也比較多,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部分國家,經濟條件較差。要實現互聯互通,還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投入,根據上文的聚類分析,交通運輸企業可以加大在緬甸、伊朗、老撾、菲律賓、土耳其等國家的項目合作,爭取進一步擴大亞洲市場。至于美洲澳洲,發達的經濟較多,但是對交通設施的需求也比較大,交通運輸企業也可以加強與這些地區的合作。
(二)推動境外交通投資項目的風險評估
針對我國交通運輸企業面臨的政治風險,我國可以推動建立境外交通投資項目的風險評估機制,對對方國家的潛在風險進行先期預測、先期介入、先期化解,為企業成功“走出去”保駕護航。此外,也可以鼓勵國內中介機構積極參與企業在境外的投資項目,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境外投資政策及制度變化、經濟發展、市場環境、融資環境、行業發展及相應風險等方面的咨詢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淑靜, 賈吉明, 王秀麗.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企業“走出去”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 2015(07):15-17.
[2]李梓毓.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影響因素的分析[J]. 中國統計, 2015(05):53-54.
[3]吳迪,許豫東.中國交通運輸業“走出去”面臨的問題與建議[J].國際經濟合作,2016(06):48-51.
[4]李鴻階.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特征及其相關政策研究[J].亞太經濟, 2015(05):114-120.
[5]張慧,王國慶,彭璧玉.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新發展[J].改革與戰略, 2016(09):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