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摘 要】會計信息是否真實、準確、客觀、及時,將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定運行,會計失信問題也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我國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力度在不斷增大,會計行業環境有所改善,但依然任重而道遠?;诖耍疚奶岢隽藭嬋藛T誠信建設的幾點策略,希望對推進我國會計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些許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監管
近年來,我國會計行業監管的力度不斷增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也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4月19日,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對于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然而,會計人員誠信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多年來我國會計人員粉飾報表、隱瞞事實、逃避債務、偷稅漏稅等失信事件屢禁不止,嚴重影響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所以,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建立會計人員電子信息檔案,強化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建立會計人員電子信息檔案是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必然選擇。根據財政部《關于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的精神要求,建立會計人員電子信息檔案,有助于實現對會計人員信息進行跟蹤、記錄和備案,監督和促使會計人員增強自身的誠信意識,規范自身行為,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營造良好的會計行業環境。一方面,應多部門協作、形成監督合力,一旦發現會計人員失信,應及時記入本人的誠信檔案。會計行業的覆蓋范圍廣,涉及內容較多,會計人員誠信檔案的建立需要相關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嚴格依照會計行業的法律章程,確保會計人員信息記錄的真實有效。對于會計人員的信息資料,國家財政部門應該制定專門的電子信息檔案制度,規范地方檔案建設行為,從會計人員信息的采集、錄入、更新以及數據庫的整理和維護,做大統一規范,在此基礎上形成全國性的會計人員電子信息檔案體系,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誠信監管力度。與此同時,由財政部門牽頭,審計、監察、稅務、銀監、證監、工商等部門協同合作,實現會計人員的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壁壘造成會計人員失信行為的監管漏洞。任何部門和單位都應該如實將會計人員的失信行為以及處理意見上報財政監管部門,由財政部門統一記錄裝檔備案,對于刻意不報或者隱瞞事實真相或者虛假亂報等行為要給予相應制裁;另一方面,強化會計人員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助推會計人員誠信意識提升。以往我國會計人員誠失信處罰的力度不夠大,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須對會計失信行為“下重手”,避免會計造假的鬧劇不斷發生。對于會計人員失信行為要如實記入個人檔案,涉及其他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必須依照相關法律予以嚴懲,起到警示和震懾作用。同時,還要將會計人員失信與用人單位掛鉤,對于單位責任主體進行追究問責,徹底查明失信原因,對于威逼利誘、權力干預或者疏忽大意、用人失察等行為都要追求相關主體的責任,切實維護好會計人員的從業環境。
二、建立會計人員誠信管理系統,增加移動訪問端功能
在建立會計人員電子信息檔案的同時,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會計人員誠信管理系統。對于會計人員的誠信情況,應該建立專門的門戶網站,由地方財政部門負責對現有地區的會計人員信息資料進行整合,引入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國家財政部門在此基礎上建立全國性的開放性的會計人員誠信管理系統。誠信管理系統不等同于電子信息檔案,電子信息檔案所涵蓋的個人信息較多,存在個人隱私方面的內容,要對會計人員隱私權進行保護。而誠信管理系統主要針對會計人員的失信行為進行收集和披露,當然也包括相關單位的用人失察、疏忽大意、利益威逼、權力干預等違紀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公開披露,給國家和社會造成經濟損失和不良影響的,都將由財政部門錄入誠信管理系統,真正起到警示和威懾作用。與此同時,對于會計人員誠信管理系統要增加移動訪問功能,實現對會計人員誠信信息的動態化管理和在線查詢。除了在會計人員誠信管理系統的門戶網站上能夠查詢信息以外,還可以通過微信平臺或相關的APP軟件實時查詢會計人員誠信信息,最大化地發揮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實現會計人員誠信信息資料的充分共享。此外,對于會計人員的信用修復也要統一規范,所記錄的“信用污點”或者其他負面記錄,應該設計一定的周期,在國外一般為7年,我國也可以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根據失信程度以及失信后會計人員的實際表現設計不同周期。同時,對于會計人員的失信錄入和信用修復,地方財政部門必須嚴格審核把關,由負責人簽字生效方可執行。地方財政部門可以與第三方進行技術合作,做好會計人員誠信管理系統的維護,確保信息安全。
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確保會計人員誠信建設有法可依
目前,我國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夠完善,需要盡快推進會計人員誠信立法工作并出臺配套的實施辦法,確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于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應該明確相關管理部門的責任、明確會計人員電子信息檔案的記錄范圍和使用條件、明確會計人員信息失真的追責制度和個人信息保密制度,改變以往地方“零散監管”的現象,對現有的地方法規和制度進行統一規范,及時修改不當之處,明確會計人員誠信信息公開的數據、范圍、程序和對象。再者,要加大稽查范圍和懲罰力度。對于會計人員的誠信監督應盡快實現全覆蓋,堅持“造假懲罰大于造假成本”的原則,在全社會范圍內嚴厲打擊會計造假行為,對于參與會計造假的其他人也要予以懲罰,嚴重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完善會計人員市場退出機制,對參與會計造假等失信會計人員要記入“黑名單”,嚴重的要逐出會計行業,相關單位視情節令其歇業整頓,確保足夠的警示和震懾作用。除此以外,積極借鑒國外成熟的監管經驗,完善我國會計人員誠信監管機制,通過完善的機制來確保監督機構的相互協調,保證法律條文執行的一致性。作為財政部門不僅要指導用人單位依法建立內部監督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會計監督,還要健全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督機制,完善注冊會計師信用動態評定機制,加大外部審計的監督力度,對于企業會計報表審計存在權錢交易等不正當行為進行全方位的法律法規覆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四、加強會計誠信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誠信意識
財政部門以及會計行業組織需要廣泛開展會計人員誠信宣傳教育,將會計人員誠信意識的培養作為年度重要工作來抓,同時要將會計職業道德作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必修內容。財政部門應該牽頭組織好會計人員誠信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各級會計主管部門以及會計行業組織可以采用現代化教育技術,依托網絡平臺、新聞媒體等載體,通過典型案例教育、職業道德培訓等方式持續性貫徹會計誠信教育,引導會計人員深刻認識失信的危害,提高自我誠信意識。并且,地方會計主管部門應該根據當地會計從業人員所屬的不同環境,分別對會計師事務所、企業內部會計人員以及相關監管人員等誠信教育的主體對象進行針對性的誠信教育,大力宣傳會計行業的法律法規要求和職業道德規范。地方財政部門要增強與企業、銀監、證監、銀行等部門的聯系,形成會計人員誠信教育的互動效果。此外,地方各級會計主管部門要做好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尤其是會計人才的培養工作,實現會計專業院校誠信教育與在職誠信教育的有效銜接,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誠信意識和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思考[J]. 張關翠.會計師 . 2016(04):76-77.
[2] “互聯網+”會計誠信體系建設[J]. 卜陽,王玲.價值工程 . 2017(0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