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倩
【摘 要】針對新會計制度改革對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影響,本文對其進行了系統的分析,首先闡述了新會計制度改革對醫療衛生機構提出的要求,其次具體分析了新會計制度改革對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影響,希望以此能夠促進醫療衛生機構的穩定運行,滿足新會計制度對其提出的要去,為廣大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醫療制度改革;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質量;服務水平
社會經濟體制的快速改革,人們生活質量水平不斷提升,使得人們對于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也逐漸提升。醫療衛生機構的主要目的,就是針對醫療機構所在的區域居民,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隨著新會計制度的改革,醫療衛生機構的收入來源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由傳統的服務收費等三個渠道轉變為政府補助等兩個收費渠道。基于此,醫療衛生機構的壓力由此加大,甚至會有部分地區的醫療衛生機構,并不能充分滿足其發展的需求,由此,對于新會計制度改革對醫療衛生機構的影響分析勢在必行。
一、新會計制度改革對醫療衛生機構提出的要求
(一)預算管理工作方面的要求
新會計制度的改革,對醫療衛生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預算管理工作方面的需求,需要對其中的任務以及收支進行科學合理的核對,確保二者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另外,針對醫療衛生機構中的績效考核補助以及超支結余等問題,提出了新的相關管理規定。除此之外,新會計制度,對于預算管理過程中的責任落實問題,也提出了更高一層的要求,需要各個醫療機構開展預算管理工作的力度,加大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力度。
(二)職能定位方面的要求
新會計制度,還明確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需要對收支問題進行合理劃分,同時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職能進行準確的定位。另外,在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實際支出過程中,相關的財務部門還需要對其中政府負擔的部分進行獨立的反映,為后續進行補償工作奠定基礎[1]。
(三)資產管理方面的要求
同時,新會計制度還對于醫療衛生機構中的資產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簡化計算的基礎,要求醫療衛生機構,不必對成本核算以及資產折舊等內容進行獨立的計算。另外,還對醫療衛生機構的投資以及采購等行為進行明確規定,禁止進行與此相關的工作行為。
(四)績效管理方面的要求
針對醫療衛生機構中的績效管理工作,新會計制度也提出了相應的新要求,明確醫療衛生機構,需要建設好獎勵基金,并同時制定相關合理的評價機制,公平公正的對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合理評價,建立績效評價機制,從而對工作人員進行適當的獎懲激勵。
二、新會計制度改革對醫療衛生機構的影響
(一)有效結合醫療和防護模式
隨著新會計制度的不斷改革,我國相關的醫療衛生機構得到了政府的補助,同時力度也相對較大。如果在此過程中,醫療衛生機構按照相關的規定要求,完成了工作,就能夠及時得到政府的財政補貼。另外,隨著新會計制度的不斷改革,績效管理工作也隨之進行改革,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療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工作熱情,進而為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有效提高醫療機構服務質量水平,促進醫療同防護模式的有效結合[2]。
(二)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內部管理效果
醫療衛生機構在進行內部管理過程中,新會計制度的該給,促進了其管理效果的而提高。目前,從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的內部管理工作開展效果來看,大部分醫療衛生機構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在新會計制度的實施過程中,我國醫療機構逐漸形成了集中管理的模式,進而有效提高了我國醫療工作的合規性,并同時使得我國醫療機構工作具有一定的透明度,為監督機制的建立奠定基礎,促進我國醫療單位內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合理提高衛生醫療機構公益性特征
在同大型醫療相比,衛生醫療機構具有較高的公益性。新會計制度也針對此問題提出了要求,要求加強衛生醫療機構的公益性,同時還需要注重基本工作的開展,對醫療機制體制進行合理的完善,另外,還需要對基層建設加大力度,制定相關的管理條例,確保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特征能夠合理實現。基于此,新會計制度能夠有效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特征[3]。
(四)對預算管理工作進行合理優化
隨著新會計制度的改革,對醫療衛生機構作出明確規定,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方案的內容,需要由相關的政府機構進行嚴格落實。在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財務管理時,到最終進行財務核算工作,整個流程過程中包含眾多管理環節,同時在此中的各個領域,需要對其中的管理質量以及管理水平進行綜合的評估,使得醫療衛生機構能夠監理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并實現統一管理的目標。另外,醫療衛生機構對各個環節以及部門的工作,進行明確財務預算以及財務管理的工作職責,通過借助財務預算以及核算的方式方法,對醫療衛生機構中的財務工作進行系統的監管,從而使得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開展奠定基礎,從而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經濟效益,使得醫療衛生機構的資金利用率能夠達到最大化。
(五)對醫療衛生機構的資產進行合理規范
新會計制度的改革,明確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需要對各個設施進行采購的過程中,對資金進行嚴格把控,還需要對醫療衛生機構的借款行為進行控制,需要對財務報表中的各個收支進行合理的規劃,并同時注意進行嚴格核算,確保資金利用率最大化,從而避免醫療衛生機構出現醫療費用不科學的上漲情況。因此,就需要對財務風險進行合理的防控,最大程度上降低醫療衛生機構出現財務風險的幾率,確保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特征[4]。
(六)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
新會計制度的改革,明確要求醫療衛生機構構建完善的激勵政策,需要設立專項資金,建設激勵獎金,有效激發醫療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與工作積極性,使其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部分醫療衛生機構,在選擇核算管理模式時,采用了核定收支的方法,針對此部分機構,需要借助績效評估的方法,嚴格落實核定任務的狀況。另外,在醫療工作人員獲取激勵獎金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相關的業務收支結余占比情況進行合理分配。在此環節過程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需要嚴格落實工作人員的績效工資,并將其合理融入到績效考核機制中,從而使得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構建合理完善的激勵機制制度,讓工作人員能夠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進行工作,為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以及質量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會計制度的改革,對醫療衛生機構的正常運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醫療衛生機構各個環節提出了新的要求,進而促進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與進步,確保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以及服務質量。同時,還使得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有效結合醫療和防護模式,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內部管理效果,同時合理提高衛生醫療機構公益性特征,另外,對預算管理工作進行合理優化,并對醫療衛生機構的資產進行合理規范,從而使得醫療衛生機構能歐股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為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一靜,黎友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現狀及新財務會計制度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14):159-160+176.
[2]孫劼.新財務會計制度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淺析[J].財會學習,2018(12):60+62.
[3]劉汝瓊.試析新會計制度下如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內控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06):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