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摘 要】當前全球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原材料、勞動力價格不斷上升,產品毛利越來越薄,企業如何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準確的做出決策,控制風險,提升價值,成為每一個企業經營者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新形勢下業財融合的必要性,指出業財融合對于企業戰略決策、經營發展、價值創造等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總結如何推進業財融合,引導財務人員深入業務前端,將財務價值管理理念傳遞到價值鏈的各環節,更好的發揮引領、協同和控制作用,促進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
【關鍵詞】業財融合;價值;管理
一、什么是業財融合
業財融合是業務流程、財務會計流程、管理流程的有機融合。是由傳統的財務會計向為業務提供服務和支撐的重要轉變。要求財務人員跳出財務看財務,將財務視角延伸至業務活動的各個環節。財務人員在掌握企業財務目標的同時了解企業的運作狀況,不僅知道花了多少錢,還要知道怎么花才更有價值;不僅知道有幾間閑置的廠房,還要知道如何盤活閑置資產,讓資產在流轉中產生效益;不僅執行命令,還要能夠在領導決策前提供準確有效的依據。同時財務人員也要向業務部門提供服務,將重要的、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及時反饋給業務人員。相互支撐,協同和控制從而達到提升企業決策質量,管控經營風險的目的。
二、新形勢下業財融合的必要性
(一)業財融合是財務職能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成熟,業務外包、共享中心等新型財務管理模式蓬勃發展,財務基礎核算已不再成為現代財務管理的核心。財務管理的角色從記錄員、監督員向評論員、業務伙伴甚至戰略參謀轉變,財務職能的范圍和邊界也不斷擴大。在強化財務監督職能的同時,要求財務人員不斷深入業務、服務業務,發揮財務價值引導、價值保障、價值反映、價值評價功能,激發財務管理的價值創造能力。
(二)業財融合是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下科學決策的根本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來自于各個渠道的政策信息以及不斷變化發展的商業模式要求企業必須以最快得速度做出準確的判斷以應對隨時到來的機遇或風險。為了避免決策中的主觀和偏見帶來的潛在危害,業務端需要熟悉自身產品成本、價格、行業位勢,以及對競爭對手經營能力、財務狀況、信用政策的分析。想要打好組合牌,業財之間需要充分溝通,通過建立分析、預警模型,有效的幫助企業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反映。
(三)業財融合是企業加強內部控制,防范經營風險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外部市場監管環境逐步完善,對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要求越來越高。財務部門作為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牽頭部門,在企業內部控制、風險防范管理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業務和財務深度融合有利于財務即作為參與者又作為監督者,幫助企業防范投融資決策、稅收管理、經營行為、市場監管等風險,發現企業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預警,采取措施,加強控制。
(四)業財融合是企業進行科學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
企業運營管理中,業務主要站在資源、信息、市場的角度進行決策,而財務主要站在價值的角度思考。業財融合能夠加強業務和財務的有效溝通、通過實踐分析、以及對未來形式的研判預測共同設計科學合理并具有前瞻性的績效考核目標,激勵和引導業務不斷做出改進。
三、如何加強業財融合
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著豐富的業財融合。高明的經營者能夠重視財務,并且在企業的價值鏈上找到最需要進行業財融合的環節。
(一)以全面預算為切入點。
財務規劃源自于業務發展需要,是集合業務計劃的基礎上,站在公司戰略層面,將價值創造與業務目標相互統一作為主線,篩選各業務環節的增值點和不增值點,分析探討并共同確定科學的預算目標值(增值點給予寬松的鼓勵政策,不增值點嚴格控制壓降到合理范圍),全面預算是一個不斷的從業務視角審視財務規劃合理性以及從財務視角助力業務目標實現的過程。因此以全面預算為切入點,以價值鏈分析為依據,財務部門牽頭,全方位分解制定計劃,設置關鍵控制點,明確預算目標值,以點到面,全面監控。通過歸集預算執行過程中收入和支出情況,及時監控預算執行進度,向有關部門反饋信息。
(二)以參與相關業務分析、評審為抓手。
不是所有業務都要融合,財務參與業務決策需要找準關鍵控制點,關鍵業務流程,通過加強業務與財務融合能夠促進業務規避風險,收貨更大效益。比如新業務、新項目、新領域的重大投資、融資、重大銷售、采購、生產組織等等均需要通過財務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議。重要流程中也應加入財務簽字審核流程,如合同評審、采購評審、價格評審、資產評估等。而具體的流程審核或分析過程中財務應加強與業務實質的銜接,抓住重點,深入分析業務背后潛藏的風險和機遇。以合同評審中結算條款為例:按照合同類型,銷售合同應重點關注客戶信用情況,通過客戶大小、以往信用資料、現階段客戶實際發展趨勢,確定信用評級,決定賒銷比例,信用差的客戶堅持款到發貨;采購合同要重點關注付款方式。盡量采取賒購或貨到驗收合格分期付款,具體評審過程中注重合理性,例如采購量與生產計劃、庫存量的匹配度是否合理,非緊俏物資的現款采購財務人員有權提出質疑。工程施工合同重點關注支付條款是否按照工程進度付款。相應的質保金是否已留足,重大工程預付備料款,預付款金額上限的確定是否合理等。款項收付結算過程中嚴禁采取現金方式。且收款人必須是合同約定的供貨人,特殊情況下委托第三方收付的,在合同中應予以明確,且應有三方協議。以其他方式進行結算的應根據當時業務具體情況結合資金成本及風險情況進行決策。另外還有發票的開具與收取條款的審核等等。總之這些重要的控制點都需要財務通過專業的分析和判斷為業務把關。財務通過關鍵性的評審控制能夠幫助業務從業務的源頭做好風險控制和預警。
(三)以制度和組織機構設計為保障。
僅僅依靠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相互融合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是不夠的。需要從上層組織、制度設計環節進行授權和明確,將財務分為核算財務、業務財務、戰略財務三個層次,在決策流程、形式、方法設計過程中設置不同層次財務參與業務流程的相關規定,從制度上明確財務參與決策分析、風險控制、及監督檢查的重要角色。以保證業務流程及內部控制的效率效果。
(四)以提供服務為宗旨
作為新時代財務人員,要成為業務伙伴的根本途徑是以服務為宗旨,主動融合。一是,加強財務人員組織溝通能力的培養,引導財務人員主動走到業務中間,在理解業務的基礎上回應業務部門的質疑,幫助業務人員樹立財務思維,提高溝通效率。二是,加強財務人員專業素質培養,夯實財務基礎管理及數據分析能力,讓財務人員能夠從大量精準的核算數據中,深入分析,提煉出有用的信息,并將其轉化為對商業決策有價值的建議;三是,加強財務人員業務知識培養,財務人員通過對業務相關制度,流程及涉及領域的專業知識的熟悉掌握,結合內部控制指引,提升財務人員的價值管控意識;四是,加強財務人員戰略思維培養,鍛煉財務人員的商業敏感度和趨勢判斷能力。成為企業經營者重要的智囊伙伴。
(五)以信息化系統為支撐
當前的信息化系統(比如ERP、費用報銷系統等)都是由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共同參與完成,隨著信息系統建設的不斷升級,財務與業務信息共享更加高效、便捷,有利于企業推進業財融合。
總之,財務的地位有多高,以及財務在企業中有多大影響力,取決于財務在經營決策中的作用。財務要想發揮更大的價值,就必須與業務進行融合,以“引領、協同、平衡”姿態處理好與業務部門的關系,更好的推動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娜.業財融合對財務管理提升的五大切入點.財務審計,2016(10):159-193.
[2]方永梅.積極推進業財融合助力公司價值創造[J].中國總會計師,2017(1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