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翠平
【摘 要】沙特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石油輸出國,也是阿拉伯國家唯一的G20成員國和最大的經濟體。在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方面,沙特已經成為中國在西亞地區的最大貿易國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阿拉伯國家作為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區域,沙特必將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國家。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如何抓住機遇并應對挑戰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是關系中國企業能否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者和重要推動者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走出去”;沙特
一、“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將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多方合作,也將為中國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動力。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撬動作用下,中國企業走出去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企業以“一帶一路”為契機走出去,支持周邊國家互聯互通、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各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國際合作,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繁榮發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增進溝通交流,加強信任,減少摩擦,維護地區安全穩定;對我國而言更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外交價值。
中國企業應當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在政府引導下充分發揮走出去的主體作用,努力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推動者。同時“一帶一路”戰略也將成為新一輪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指南針”,為中國企業同時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二、中國企業進入沙特的必然性
1、沙特的多重身份使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凸顯
(1)日益凸顯的經濟地位
阿拉伯國家是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地區,而沙特作為阿拉伯國家中唯一的G20成員國和最大經濟體,已連續多年成為我國在西亞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近年來,沙特經濟保持快速發展。
(2)引人矚目的宗教地位
沙特是阿拉伯民族的搖籃和伊斯蘭教的發祥地,擁有伊斯蘭兩大圣地“麥加”和“麥地那”,在全球伊斯蘭世界擁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3)在世界能源市場的關鍵地位
沙特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輸出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世界第一,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四位,在世界能源市場上具有了天然的特殊地位。而作為世界最為重要的產油國,沙特是歐佩克和世界能源輸出國的代表,鑒于石油的巨大影響力和沙特在全球能源市場格局中的關鍵地位,全球經濟的穩定與治理有賴于沙特的支持。
2、中沙經貿關系互補性強,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中國和沙特經貿合作雖然起步較晚,但互補性較強,發展空間廣闊。2015年中國是沙特石油出口的第一大市場和第一大貿易伙伴。沙特是中國在西亞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國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近年來隨著沙特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投資環境的不斷完善,中沙關系的穩步發展,中國相關企業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國家支持力度的增大,中國企業也逐漸將目光投向沙特,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進駐沙特,其中有世界500強,有世界領先的石油化工企業、通訊企業、鐵路建設企業、水泥廠建設單位等。目前在沙特市場開展各類業務的中國企業已達140多家,員工3萬多人。
中國的技術、市場和沙特的資源、資金完全可以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因此,中國企業走進沙特是一種必然選擇,也是中方企業開拓海灣地區市場的主要窗口。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進入沙特的機遇
1、國際大環境的影響,沙特明顯的“向東看”趨向
沙特長期以來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盟友,不僅在軍事上依靠美國的支持,而且在石油出口方面主要依賴美國市場。但是,2001年爆發的“9.11”事件,使美國與沙特的政治互信大打折扣;同時美國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始,加快實行戰略重心東移,對中東地區實行戰略收縮;與此同時,中國在沙特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2015年已經成為其石油出口的第一大市場和第一大貿易伙伴。因此,從前國王阿卜杜拉執政時期開始,沙特就展現出明顯的“向東看”趨向,阿卜杜拉國王即位后將首次正式出訪鎖定中國,這次出訪也是兩國自1990年建交后沙特國王首次訪問中國。
這一“向東看”趨勢說明沙特正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國等新興的東方經濟貿易合作伙伴,而今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這一“向東看”趨勢將會更加凸顯。
2、巨大的投資潛力和一系列鼓勵投資的政策
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015營商環境報告》中,沙特阿拉伯營商環境排名第49位,綜合得分69.99分,大幅度高出中東北非地區國家的平均值59.23分,是最受投資者歡迎的阿拉伯國家之一。在世界經濟論壇《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顯示,沙特阿拉伯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44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4位。
根據阿拉伯投資擔保和出口信用機構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在諸多積極因素作用下,2012年阿拉伯國家共吸引外國直接投資470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9.8%。其中,沙特吸引外國投資121億美元,占整個地區的25.8%,成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阿拉伯國家。
此外,沙特批準17項協議以改善投資環境,包括提高效率,減少國內外投資者投資申請和商業注冊的時間,辦理特殊入境簽證手續,特別是對大規模投資者,簡化入境簽證手續,對在沙特不發達地區的投資者給予鼓勵措施等等。
據沙特官方媒體報道:為了縮減財政赤字(980億美元),有效促進外國對沙特的直接投資(FDI),沙特政府正在考慮是否應取消外國投資者必須同當地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強制性規定。
另外,沙特政府內部已成立了由投資總局、商工部和勞動部代表組成的專門委員會,旨在通過相關政策措施的調整和修訂,消除各種行政和官僚障礙,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外國直接投資進入沙特。
3、沙特工業面臨產業升級,政府非常歡迎外國企業前來投資
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約有90%的出口收入來源于石油,如何打破國民經濟過度依賴石油的發展“瓶頸”,是擺在沙特政府面前的嚴峻課題。為了謀求經濟發展的多元化,近幾年來,沙特政府將調整經濟結構、降低對石油產業的依賴程度納人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目標。自沙特實行經濟結構調整后,沙特經濟呈現出石油產業獨占鰲頭,非石油產業快速增長的勢頭。
但是沙特石油依附性的經濟模式仍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得到徹底改變,分析家預測到2025年沙特政府花費將增長7%,這也就意味著到2025年石油價格為175美元/桶,2030年為320美元/桶才能實現均衡,可以看出沙特經濟還是較易受到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
由資源依附性經濟向“多元化”經濟轉變,吸引外資是一項必然選擇,外資的注入將會為沙特經濟提供新鮮的血液,有助于改變沙特的單一經濟結構。這也為中國企業進入沙特創造了一定的政策環境。
4、負責投資的機構制度嚴密,項目管理規范。
沙特負責投資貿易的機構有:
(1)沙特投資總局
(2)沙特最高經濟委員會
(3)商業與工業部
其他的機構還包括沙特商會、社會保障總局、沙特城鄉事務部、天課及稅務局、經濟與規劃部。
投資總局的成立足以說明沙特政府對吸引外資的重視,上述所以機構都為中國企業在沙特的經營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對于投資的一些限制方面同樣不可忽視,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與這些機構保持良好的聯系,保障自身的利益,使之為企業的良性發展服務;此外,也必須嚴守這些機構制定的規章制度。
5、政治比較穩定,投資風險相對較低。
2010年年底以來,沙特成功抵御了席卷西亞北非地區的政治動蕩風波的沖擊,國內政治社會保持穩定。原因有以下幾點:1)沙特政府財力雄厚,雄厚的財力使得沙特國內“金錢換穩定”的策略得以繼續維持。2)沙特近幾年已經采取一系列改革應對政策,包括教育、男女平等、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領域。3)沙特近期政權交接穩定。接替阿卜杜拉的新任國王薩勒曼被認為是立場溫和的“平衡者”。4)目前沙特國內不存在足以取代沙特王室政權的力量。同時,世界主要大國均不希望沙特出現政治動蕩。這些都保障了沙特較為穩定的政治環境。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進入沙特的挑戰
1、沙特國內社會面臨潛在不穩定性。
盡管沙特以其雄厚的財政實力抵御住了席卷西亞北非地區的政治動蕩風波的沖擊,但是其國內仍面臨著青年失業率高、嚴重的女性歧視、地域差異、什葉派少數族群的反抗等不穩定因素。沙特政府為了推動本國人就業,長期致力于推行勞動力“沙特化”,強制在沙特的企業和機構雇傭沙特本國國民,要求沙特籍雇員所占比例要提高到20%。如果沙特政府不能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特別是青年失業率問題,未來必將面臨嚴峻的社會政治問題。
2、沙特的石油依附型經濟特性將會長期存在。
盡管沙特已經制定了經濟調整的戰略目標。但是這一經濟調整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需要經歷一個漸進的過程,各類政策的落實都要根據國際石油市場形勢的變化,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來具體決定。因為對于中國在沙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中國企業進入沙特、深化與沙特的經貿合作,可能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但總體上是利大于弊。
3、中東局勢的錯綜復雜性。
沙特地處局勢錯綜復雜的中東地區,地緣政治風險較高,且面臨的恐怖主義風險不容小覷。中國在沙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中國企業進入沙特、深化與沙特的經貿合作,都需要考慮到這一因素,規避風險。
五、中國企業進入沙特的注意事項及建議
1、經營投資行業和區域的選擇
中國企業在進入沙特經營或者投資前,實地感受沙特的投資環境非常重要,此外,應當仔細研讀沙特投資總局發布的行業鼓勵政策,及時了解行情,做出戰略性選擇。首先,在經營投資行業上,應充分結合沙特廉價的能源優惠條件,注意選擇當地政府鼓勵支持發展的行業作為經營投資重點,如精細化工、冶金、采礦等能耗大、利潤高的政府或私人項目。
2、嚴格遵守沙特法律
中國企業在沙特經營投資應當嚴格按照當地法律辦事,雖然沙特投資業法律嚴格且運作較為規范,但是沙特國內仲裁機構偏袒當地人的情況時有發生,極少給外國人和機構與當地人平等的機會。因此中國企業在簽署投資合同前應咨詢當地法律顧問,評估風險,盡力保護自己,必要時可向使館經商處尋求幫助。
3、注意將“沙化”、社保費用納入工程成本
沙特政府實行就業沙特化政策,政府項目要達到5%,私營項目要達到10%,事實上項目用工很難達到最低“沙化”要求,達不到這一要求會被罰款,采用其他方法也會增加成本,企業報價時必須考慮“沙化”指標對成本的影響。
4、積極發揮媒體的作用
媒體在現在生活中是一種有著巨大社會影響力的獨特公共資源,也是中國企業向沙特展示其形象的一個窗口。為了提升中國企業的公眾形象、加大對中國企業的宣傳,中國企業可以與媒體形成良性互動的和諧關系,要平等、信任、坦誠、尊重地對待沙特媒體。目前,沙特比較關心中國企業的有《半島報》《經濟報》等。
5、積極推行本土化戰略、國際化管理理念,構建適應市場的國際化管理團隊
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就需要積極推行國際化管理理念,建立國際化管理團隊,學習掌握歐美標準和程序,實現與業主管理方式的無縫對接。構建國際化管理團隊,就需要放眼世界,在工程質量管理、安全環境管理、商務管理、綜合管理等方面分別引入一批國際高端人才或咨詢公司,利用他們熟悉歐美管理體系、豐富的中東項目施工管理經驗、對市場的熟悉和把握能力,提升項目的管理水平。
6、提升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加強文化融合
中國企業“走出去”,在全球化浪潮中獲得新競爭優勢的關鍵就在于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運用自身專業優勢積極回應和解決當地社會熱點問題,實現與商業伙伴、當地社區和區域經濟的共同成長和發展,進而增強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隨著國際社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廣泛關注,對“走出去”企業來說,遵守國際慣例,回應所在國的要求,培育和包容多元文化,服務世界生態文明建設,讓各個國家分享跨國企業發展的成果,是樹立負責任企業公民形象,增強國際競爭軟實力的必然選擇。
7、塑造良好的企業國際形象
企業國際形象的塑造對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至關重要。中國企業在沙特經營,必須注重提高其企業形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走出去企業借助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通過積極融入到探討、解決可持續發展難題的全球最高級別的對話機制之中,爭取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國際環境,實現了中國本土社會責任理念的“走出去”。
六、結語
自2001年入世以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取得了輝煌成就,如今更需要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更高價值的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起到了指引的作用,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阿拉伯國家作為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區域,而沙特作為阿拉伯國家最大的經濟體、中沙經貿合作的不斷升級都使中國企業進入沙特成為一種必然選擇。但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進入沙特同時面臨著一系列的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中國企業抓住機遇、規避風險,努力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推動者。
【參考文獻】
[1] 陳沫.沙特阿拉伯的經濟調整與“一帶一路”的推進[J] .西亞非洲,2016年第2期。
[2] 李麗麗、胡瑞法、王懷豫.沙特經濟發展現狀及中沙經貿可持續性[J] .經濟論壇,2015年第10期。
[3] 鄒志強.“一帶一路”背景下沙特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研究[J]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5年第4期。
[4] 鄒志強.沙特對外經濟重心東移及對“一帶一路”的啟示[J]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
[5]趙菡菡.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阿盟的經貿合作[J] .蘭州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
[6]陳沫,論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經貿合作[A].高端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經貿論壇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第二輯。
[7]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沙特阿拉伯王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EB/OL]。
[8] 柳思思.中國—西亞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J].當代世界,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