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孫朋 胡峰玉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稅務風險管理與企業的長遠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探討我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問題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目前我國大企業的稅務風險大多源于復雜的經營活動、不當的稅收籌劃、稅收政策執行標準存在不一致以及稅務的易變性程度較大,大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還存在稅務風險理念滯后、稅務風險管理部門缺乏等問題。基于此,優化我國大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應從深化大企業稅務風險理念等措施。
【關鍵詞】稅務管理;稅務風險;防范措施
一、企業開展稅務管理的基本原則
1.合法性原則
即企業開展稅務管理必須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等。
2.服從企業財務管理總體目標原則
稅務管理必須充分考慮現實的財務環境和企業的發展目標及發展戰略,運用各種財務模型對各種納稅事項進行選擇和組合,有效配置企業的資金和資源,獲取稅負與財務收益的最優化配置,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
3.成本效益原則
稅務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效益。因此,企業進行稅務管理時要著眼于整體稅負的減輕,針對各稅種和企業的現實情況綜合考慮,力爭使通過稅務管理實現的收益增加超過稅務管理的成本,做到有利可圖。
4.事先籌劃原則
企業進行稅務管理時,要對企業的經營、投資、理財活動進行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減少應稅行為的發生,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從而實現稅收籌劃的目的。
二、我國企業稅務風險的來源分析
1.經營活動復雜
企業財務制度完善,由會計錯誤所引發的稅務風險較少,但企業由于集團化、國際化等原因,其經營活動較為復雜,極易引發稅務風險。企業的經營活動往往涉及企業變更、企業重組、重大并購以及國際交易等。這類經營活動往往涉及多個稅種及多個子公司,稅制和組織形式的復雜性增加了此類經營活動的稅務風險。如在并購事項中,若企業未能考慮被并購公司的稅收遵從情況,在調查不充分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承擔兼并企業所導致的稅務風險。又比如某大型設備制造企業簽訂了含有“包稅”條款的合同,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短短幾年間就增加了幾千萬的稅務成本。
2.稅收籌劃不當
企業稅務風險的另一來源是稅收籌劃不合理。一方面,如果企業缺乏納稅的主觀能動性,缺少對自身經營活動的整體稅務籌劃,那么企業會承擔許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如果企業稅收籌劃不當,打政策的“擦邊球”,也極易引發稅務風險。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避稅的打擊力度,積極開展反避稅行動,2015年我國反避稅對稅收增收貢獻580億元,如果企業不能及時把握和理解相關的稅收政策,其稅收籌劃往往不合理,由此引發的稅務風險不容小覷。
3.稅收政策執行標準不統一
我國企業對稅收政策的關注度較高,但由于稅收政策在各地的執行標準不一致,使得企業內部不同分支機構所遵從的稅收政策標準不統一,增加了企業的稅務成本。以EPC業務的增值稅處理為例,各地口徑不一,有些地方將EPC的設計采購施工全部看成是建筑服務,適用建筑服務的增值稅政策,也有些地方將其看成相對獨立的兼營事項,分別計價、分別核算。可以看出,各地的稅收政策不一致,若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忽略了地區間的政策差異,其會計處理與稅額的計算必然存在問題,必將導致稅收成本的增加。
4.稅法變動程度大
我國當前正處于稅制改革之中,稅法的變動較大,且變動的時間也不固定。2016年5月1日起,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全面推行,原來征收營業稅的行業將不再征收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同時不動產的抵扣也納入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從企業的角度而言,我國稅法的變動較大,由此引發的會計記賬方式以及稅費計算的差異也較大。財務人員需要不斷接受新的稅收政策,倘若企業沒有跟上政策變動的步伐,很容易出現稅務操作錯誤,加大稅務風險。
三、企業稅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1.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
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重在兩方面,一是要加強企業稅務管理部門與企業部門的溝通交流。我們知道,稅務風險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而企業的稅務風險防范也不僅是稅務部門的工作。因此,稅務管理部門人員與其他部門溝通交流時,應樹立防范稅務風險人人有責的意識,加強各部門人員對稅務風險的重視程度。同時,稅務管理部門應積極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改變事中或事后控制的被動情況,爭取在重大涉稅事項前做好規劃。稅務管理部門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部門的涉稅事項,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才能有效降低稅務風險。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對外溝通交流機制,尤其是與稅務機關的溝通交流機制。稅務管理部門要注意信息不對稱產生的稅務風險。稅務管理部門應多與主管稅務機關溝通交流,認真學習稅務機關對稅收政策的解釋。同時,稅務管理部門也應主動及時地向主管稅務機關交流企業的生產流程,在涉稅事項發現變化時,應積極主動地配合稅務機關工作,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稅務風險。在遇到模糊的涉稅問題時,應主動咨詢稅務機關意見,避免雙方因意見不統一而產生的風險。
2.提高稅管人員的業務素質
企業首先應配備具有專業資質的人員擔任稅務管理崗位,并對其專業勝任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要求其不斷更新稅務及相關知識,及時追蹤國家稅收政策及稅收法律法規的變化,并迅速做出反應,避免因沒有及時辦理稅務事項而造成企業納稅風險和利益流失。對容易忽視的涉稅項目保持較高的敏銳度,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在有效防范稅務違規風險的同時,用足用好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充分享受國家賦予的稅收利益。稅務管理人員還應該具備較高的稅收籌劃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需要對本企業、本集團、本行業的業務及經濟活動有充分的了解,具備一定的溝通、交流及組織、辦事能力,這是做好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
3.深化企業的稅務風險理念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成果與企業對稅務風險的認識程度息息相關。這不僅需要企業的領導層進一步認識稅務風險,也要求基層執行人員樹立稅務風險防范意識。領導層應站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上,正確認識稅務風險的管理作用,深化稅務風險理念。企業的領導層在制定企業發展方針、戰略步驟的同時,應及時了解最新的稅收制度變化,將企業的發展與稅務風險相結合,制定出符合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方案。不僅領導層需要繼續深化稅務風險理念,基層執行人員也應加強對稅務風險的認識。企業在內部管理過程中,應大力宣傳稅務風險防范意識,達到稅務風險防范人人有責的境界,并將這種意識落實于日常的工作中。
4.立有效的預警報告機制
企業應定期進行稅務報告制度,報告的期間長短取決于企業所處稅務環境的復雜性和企業自身的風險偏好,報告應全面分析過去的季度或半年時期企業存在的稅務風險和下一時期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企業在談判、合同、交易等各方面的稅務風險點,在計稅、報稅、納稅等程序環節上的稅務風險點,在稅收籌劃、優惠政策利用等方面的稅務風險點,以及針對各個風險點的控制、防范措施及采取措施取得的效果等。但在特殊情況下,比如國家頒布的稅收政策將直接對企業現有的經營模式造成嚴重影響的,稅務管理人員必須及時作出反應,將該變化的內容、對企業的影響程度、試解決方案等問題書面報告給管理層,最終確定有效的控制、調整策略。
【參考文獻】
[1]稅務代理實務.全國注冊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教材,2017.
[2]劉慶國,簡論公司稅務風險及防范控制,財會探析,2008;10.
[3] 陳天燈.構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