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華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國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作為我國民商法中責任領域重要制度的連帶責任,它的主要功能就在于為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救濟。文章將對我國現行法律體系進行研究探討,并為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提供些許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民商法;連帶責任;法律救濟
一、前言
共同責任是我國民法中的一項重要責任制度,是多重責任人對同一事件負責的責任制。每個聯合負責人不僅限于他或她自己的民事責任,而是共同承擔所有責任。如果其中一個人承擔了全部的責任,那么其他的人就可以不承擔其中的責任,當然,最終目標是保護受害者的權利和利益,及時獲得。
二、連帶責任產生的原因
關于連帶責任,其概念源于羅馬法時期,在我國主要由商鞅確立。連帶責任在古代被叫作連坐制度,強調對財產價值連帶給予足夠重視,這種制度要求同當前《民法通則》中對連帶責任的解釋相近。在商品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連帶責任適用性不斷擴大,是相關權益者權益保護的重要保障。連帶責任的原因是在什么情況下,違規形式是連帶責任的原因。連帶責任究竟是什么樣的責任,一直都是有爭論的。歷史上存在著兩種爭論,一種是復數之債,還有一種單一之債。目前占優勢的是負數之債。如果使用單一債務來解釋連帶責任的性質,則更加清晰明確。但他也無法解釋債權人對債務人權利的獨立性。這也就是復數之債更勝一籌的原因。關于連帶責任的界定,各國家執行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就比如說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之間的差別是比較明顯的。最典型的是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由于共同債務,不可分割的債務,共存的債務承諾,共同責任分為七種類型,共同債務,共同責任擔保,共同擔保和法律規定產生的連帶責任。還有另外一種觀點可以將連帶責任分為很多種,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以下將會舉出幾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從產生根據分類為法定的、約定的、兩可的連帶責任;從共同責任履行的順序,分為無序和有序的共同責任;從共同責任的相反方向來看,它分為連帶責任和單向連帶責任;是否從連帶責任中確定另一種連帶責任分為普通連帶責任(一次性連帶責任)和復雜性;聯合責任結算完成后,特許經營者之間是否產生新債務分為八類:轉換聯合責任和非轉換聯合責任。
三、淺析民商法連帶責任的分類
在民商法中,連帶責任,是在擔保、合伙、承包、代理、聯營等關系建立前提下發生的連帶責任問題。但對于連帶責任概念的界定仍然存在著一些分歧,其中,大部分學者認為連帶責任是兩人或者兩人以上責任人共同承擔債務的一種民事責任。聯合責任的分類仍然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確定。擔保人之間在共同擔保中的協議所產生的責任稱為規定的擔保責任;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根據法律和協議承擔的連帶責任等責任稱為聯合連帶責任;個人合伙,聯合經營,合資,合伙,代理,保險和共同侵權等共同責任稱為法定連帶責任。可以看出,聯合責任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分為不同的類別,一個是合法的連帶責任,連帶責任,共同連帶責任和補充連帶責任。當然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分類,其中也兼有其他責任的內涵。這樣分類清晰,易于掌握,在實踐之中操作簡便,深刻體現指導思想與立法原則。以下是幾個具體的分類:
(一)共同侵權或共同行為導致的連帶責任
共同侵權是指兩人或兩人以上,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或物理損害。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既然已造成受害人的傷害,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有關規定,共同侵權行為對他人造成一定的損害,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但是,這一規定現在有著分歧,分歧的焦點就在于兩個人或是兩人以上的行為導致的損害后果,由于演員之間沒有共同的主觀意圖或疏忽,此時他們還需要分擔共同責任嗎?以下存在兩個對立的觀點:其中一個觀點是,盡管有兩個人的過錯,但造成了損害的后果。但是行為人之間,之前并沒有進行溝通或者是交流,不是故意造成的損害。在行為過程中,這不是一個常見的錯誤,所以演員不應承擔共同的責任。而對立的觀點,則是認為盡管二人并沒有進行溝通或者是交流,但是主觀造成的結果是客觀存在的。那么,這兩人就應該承擔連帶責任。
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法院為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判斷。有些法院根據犯罪行為的程度判斷,責任人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對受害人傷害的程度的輕重進行判斷。還有一部分法院堅持兩人應負連帶責任,除了他們本身該承擔的責任之外,二人要對自己的行為相互負責。但是,大部分的法院,而是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來做出相應的判決,承擔相應的責任即可,并沒有判決連帶責任。
(二)委托代理行為導致的連帶責任
一般情況下,代理行為不會導致連帶責任。但是,如果在法律意義上有代理人,則有必要承擔共同責任。這里提到的瑕疵代理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即:首先,當委托授權不明確時,代理人負責第三方的責任;其次,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事情仍然是非法的,仍然充當代理人。或者,如果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行為是非法的且不反對,則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擔連帶責任;三,針對第三方。如果第三方知道代理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已被終止,并且與他們的民事訴訟導致他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三)共同危險行為導致的連帶責任
雙方共同進行危險行為。則按照雙方共同承擔這個賠償責任來處理,并且二者之間存在著連帶作用。目前,該司法原則已經最高法院批準,并根據最新的相關司法解釋對共同危險行為進行了共同的侵權推定。這一司法原則彌補了兩國法律長期合法性的差距。但忽視共同危險與共同侵權行為之間的差距實在令人遺憾。
(四)共同責任導致連帶責任
共同責任通常是指建筑物或其他設施,如大型游樂場,在建筑物的建筑物上倒塌和坍塌,造成人身傷害。建筑商對此負責。根據相關規定,在橋梁、道路及隧道的人工構建物中,因為管理不當造成人員傷亡的,如果是由于建筑本身的原因和建筑商要承擔相關的責任。建筑業主,建筑商和經理必須承擔共同責任。此外,這還涉及夫妻雙方的債務問題。在雙方共同生活期間產生的共同的債務,當債權人向雙方任何一方提出要求時,不管夫妻二人是否離婚,雙方都必須滿足,并且承擔連帶責任,如果雙方一方已經身亡,當另一方還活著時,該方將繼續履行其相應的義務。
(五)雇傭幫工導致連帶責任
在存在雇傭關系的情況下,如果由于雇員的雇傭行為導致他人利益受損,則雇主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員工的利益因員工的故意或重大過失而受損,則員工和雇主分擔責任,兩者承擔連帶責任。幫助工人為他人提供無償勞動,在幫助工人的過程中造成損害。幫助者沒有被拒絕。
四、結束語
目前,中國的共同責任似乎呈現出擴張的趨勢。不僅有立法和司法解釋來規定連帶責任,而且現在施法的司法實踐過程中,往往是為了息事寧人,輕易判定了連帶責任。雖然這樣能夠保障受害者的權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害相關人員的利益,使其莫名承擔連帶責任,破壞了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從國際視角來看,一些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限制使用連帶責任。嚴格控制使用連帶責任,除非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或協議,否則不能輕易判刑。
【參考文獻】
[1]王依露. 試論民商法與經濟法之間的關系[J]. 法制博覽, 2016(18).
[2]王仕通. 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研究[J]. 社會科學:全文版, 2016(2):00164-00164.
[3]王潤東. 學術史視域下的近代中國民商法學研究[J]. 法制博覽, 2015(11):38-43.
[4]王成. 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法制博覽, 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