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杰
【摘 要】長期以來人們對國有企業私有化有著不同的看法。國有企業是否需要改革,是否需要私有化,改革和私有化的程度和模式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焦點。本文通過對國企私有化改革的探究,結合經濟法整體效率原則,提出針對性的措施。
【關鍵詞】經濟法;整體效率原則;國企私有化;改革
當改革進入深水區時,出現了各種復雜和根深蒂固的矛盾,使改革變得困難。國有企業是否應該被私有化是有爭議的。在改革的過程中,長期以來,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經濟政策被應用到社會政策中,因此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是不平衡的。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有著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之中二者不可以相互使用。在推進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完全私有化,而應該考慮到具體的國情。國家可以通過持有股份以及通過宏觀調控來控制金融行業。但要保證對涉及國民經濟、民生和戰略產業的產業有絕對的控制。對于某些行業,我們必須通過產業政策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國企私有化概述
所謂的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是指在國有企業之中引入競爭,打破原有的國有企業的壟斷性,給非國有的企業或個人提供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這樣不僅會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競爭氛圍,而且也有利于推進市場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衡量國有企業私有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就是這個"國有企業"內的產權關系。如果與其他股份相比,國有股份并不占據該重組企業的主導地位,或甚至在這個企業之中根本沒有國有股份的存在。則這個"國有企業"可以被稱為國有企業私有化企業。以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強調"引入競爭"的意義所在。國有企業私有化并單單不意味著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國有企業進行拆分重組。而是,在國有企業之中逐步地引導引進競爭機制,鼓勵非公有資金或者私人資本進入國有企業壟斷行業組織之內,引入競爭的目的是使國有資產以外的市場因素進入國有壟斷企業之內,從而在市場上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氛圍,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二、經濟法整體效率原則基本概述
經濟法則的基本原理是法律原理的延伸之一。對經濟法則的基本原理的理解與對法律原理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在現階段,我們可以提出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定標準,從而同時確定經濟法律的原則。這個原則應該滿足法律原則的基本要求,但它比基本原則要低,而且有更多的靈活性來引導現行的經濟法。當經濟和法律部門成熟且相對穩定的時候,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經濟法的長期研究經驗,亦可從從國外的研究結果中借鑒經驗之后總結并定義中國的經濟法的基本原理。否則,不僅難以得出合理的結論,而且還將導致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物力,阻礙了我國經濟法其他問題的研究,影響了經濟法的長遠發展,甚至影響了經濟立法和國民經濟運行。
效率意味著追求成本的最小化。一般而言,判斷經濟活動是有效還是低效的主要有兩種標準:一個是判斷從給定輸入獲得的收入數額;投入越多,效率就越高;另一個是在給定收入的情況下判斷投資的規模或數額。如果收入是確定的,投資越小,效率越高,反之亦然。經濟法律整體效率的原則體現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領域,主要論述國有企業的私有化。進行國企改革時是全盤私有化還是私有化和國有化并存?
牧羊集團通過“股權優化”的方式進行國企私有化改革,在僅僅4-5年之后,牧羊集團個人股東的財富暴漲了300倍;然而,吳起縣因為石油資源豐富,當時國家政策也允許民營,結果不僅導致了石油資源的浪費,而且是當地的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現在每年需要投資大筆的資金予以修復。牧羊集團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成功例子與吳起縣石油開采的失敗例子告訴我們,不能全盤私有化,要在改革的過程中注意私有化和國有化的相結合,找到一個平衡點。國企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現在的經濟背景下,我們要讓私營經濟和民營經濟和平相處,共同發展,共同推進國民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找準國營經濟和民營經濟的平衡點十分關鍵。所幸,在改革開放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已經找到了這個平衡點,即在國家命脈性的行業中,國營經濟占據主導和優勢地位;在市場經濟和一般的經濟競爭之中,民營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由此,二者相互配合,和平發展,共同促進我國經濟的和平穩定發展。
三、結語
然而,在具體的實踐之中,我們還面臨著國企私有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雖然已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但是尚未具體到各個領域,如何做也缺乏明確的法律規范。因此,在推進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之中,政府必須制定嚴格地行為規范,明確國有企業私有化的范圍和途徑,嚴格限制公權力的應用,保護私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制定具體的實施途徑,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除此之外,要加快推進國有企業向現代企業轉化的步伐,明確國有企業的產權歸屬,正確地區分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的界限,以基本經濟制度為基礎,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在國有經濟中引進非公有制經濟,引入競爭模式,推動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從而推動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進程。這也是經濟法整體效率原則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婕.從經濟法整體效率原則角度透視國企私有化改革.現代營銷[J].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