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
【摘 要】我們致力于研究當下我國的中小學校園暴力問題,深入了解剖析法律對校園暴力防范不充分的現狀,結合現今已有的案例發現其中關于防范中小學校園暴力的相關問題。關于中小學生在校園暴力中的哪些權益受到侵害、為何其正當權益得不到保障以及現階段我國關于這方面的立法和措施的分析研究等問題,構建完善的法律規章制度,以切實保障法律適用的落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增強教師與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懂的用法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關鍵詞】校園暴力;法律防范;未成年人;立法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發生頻率之高,程度之嚴重也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校園暴力已經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
我國中小學校園暴力的特征。不僅在現實的中小學校園中有存在已久的暴力事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一些孩子甚至惡意拍攝校園暴力視頻放到網上獲得點擊率,是想獲得扭曲的滿足感。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中的內在矛盾與殘留情感、行為上的原始沖動交織在一起,在校內交往中,容易形成各類成因復雜、程度各異、意義相悖的校園暴力行為。它們與社會上其他暴力的形式和實質完全不同。目前,中小學校園暴力主要有輕微的肢體碰撞、符號化的暴力、應激性對抗與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等四種形態,其實質是中小學生在人際交互方面的一種試錯性學習。對我國中小學校園暴力的法律防范。在中小學校園中多以未成年人為主,建立健全防范校園暴力的法律法規有利于引導中小學生生理、心理健康成長。我們研究的主要是對于這些出現的問題所進行的深入探究主要圍繞怎樣建立更完善的防范校園暴力的法律系統,在校園暴力中的侵權認定以及法律怎樣保護校園暴力中受害中小學生展開。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將其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這個目標的實現則需要有一套完整的防范校園暴力的法律法規來保障。上世紀末我國相繼出臺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校園暴力的發展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各種暴力手段及現象不斷升級,對于這種現象在每年召開的全國人大的提案上就有明顯表現。中共中央統戰部的2016年人大提案就明顯寫到“我國的《未成年保護法》存在部分條款滯后,在實施過程中操作性較差等缺陷。對校園暴力的制約過于落后,打擊偏輕,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缺乏快速有效的舉報和救助途徑,缺少有效的預防、發現、報告和處置的一整套制度?!狈▽W界的觀點也是不約而同的指出了缺少相應立法約束校園暴力的現狀,廣州工程技術學院的張運萍指出校園暴力存在著案發地域范圍廣泛、手段殘忍、性質嚴重、低齡化等發展趨勢。立法系統性較差、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不暢、違法犯罪成本低都是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的法律因素。對此最高權力機關中最高的呼聲便是要加強立法工作,2017年人大代表賀優琳就有提案建議“修改《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關條文,刑事責任能力年齡應提前,對于青少年的暴力犯罪要加以懲戒,該追究刑事責任的要追究刑事責任,對監護人也應當做出連帶處罰。
國際方面主要是歐美國家的一些制度建設對我們很有借鑒意義。作為世界上最早研究校園暴力的國家之一的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校園暴力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美國對中小學校園暴力有關問題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立法先行,依照法律進行規制,這是美國對于校園暴力的基本法律防范思路,另外,明確校園欺凌受害者的法律救濟和施害者的法律責任。早在2000年到2002年,加州等15州就通過了禁止校園欺凌的法案。美國絕大多數州也在現實中不斷通過立法來加強對校園暴力行為的預防和懲罰,使學校安全成為法律規定的政府目標。英國在國家政策上制定了專門針對校園欺凌的政策法規;在社會層面,從2005年起,英國每年的11月會舉行反欺凌周活動,集中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在教育者層面,英國強調教育工作者在關注青少年學生成長上的法律責任。學校不僅關注學生的校內行為,對學生校外行為進行管理:如果家長發現教師在校園欺凌方面處理不當,就可以向校長乃至地方教育當局申訴,以追究教師和學校管理疏漏的責任。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歐美對校園暴力的法律防范已經從理論走向實踐,但是我國對于防范校園暴力的法律存在較少而且涉及面比較窄,為更好地維護在中小學校園中的校園暴力受害者的利益,急需出臺一些列的法律法規,這也是我國的學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立法機關急需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我國對于中小學校園暴力的法律防范發展趨勢是立法方向,然后再在法律實施的過程中逐漸細化,從根本上預防校園暴力,為受害學生提供一系列法律武器去保護他們自己。
在我國當前中小學校園暴力頻發而受害者的正當權益受不到真正保護的現狀下,通過深入分析各地的中小學校園暴力存在的特點,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防范措施,是社會各界的渴求和盼望,也是真正維護校園安全,為中小學生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的必然要求。本研究的真正價值在于深刻研究我國在中小學生的互相之間的校園暴力,填補中小學生的校園暴力法律防范空白。因為中小學校園暴力的現存主要問題是,未成年人無論民法刑法都難以真正認定其法律責任。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防范機制,才能有效增加這些特殊主體的施暴成本,引起家庭,學校,社會對于孩子的從小法律教育重視,一定程度上對現存的應試教育的體制也是具有一定意義上的變革,也具有使中小學校園暴力防微杜漸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蘇尚鋒. 中小學校園暴力行為特征及其規訓[J]. 中國教育學刊,2013,(03):83-86.
[2]榮月. 未成年人校園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有效預防[J]. 現代教育管理,2016,(02):124-128.
[3] 張運萍. 校園暴力法律防范機制構建研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2):43-44+47.
[4] 蘇楞. 校園暴力情況的調查分析以及法律防范對策[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1):69-72.
[5]楊坤. 美國預防中小學校園暴力的法律措施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
[6]廖海霞. 中小學校園暴力的現狀及法律對策[J].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6,(01):158-161.
[7]陳虹. 校園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范[J]. 法制與社會,2016,(21):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