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銘銘
【摘 要】家庭暴力是近年來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雖然人們對其非常重視,但是這種現象仍然頻頻發生。家庭暴力不僅僅會影響到家庭的和諧和人們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此同時,這種現象也會侵害受害者自身的人身及財產權利。如果想要對家庭暴力行為進行規制,從根本上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那么必須要建立一種制度來對家庭暴力行為進行管制,人身保護令制度因此產生。人身保護令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對受害者進行保護,將施暴者與受害者進行隔離,對受害人行使全方位的保護措施,防止出現更為嚴重的后果,除此之外,人身保護令制度也可以使施暴者能夠認識到家庭的作用,從而不再實施家庭暴力,使家庭能夠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關鍵詞】人身保護令;家庭暴力;防治措施;社會和諧
一、前言
就目前的發展來說,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實施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與此同時,這項措施也是許多國家防治家庭暴力的一項非常主要的手段,我國在2016年也開始實施人身安全保護令,至今為止效果異常顯著,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急需人們進行解決,本文將通過《反家庭暴力法》中人身安全保護令實施的實證進行相關的研究,希望能發現人身保護令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一系列的方法進行解決,與此同時本文將結合各法學家的看法和觀點對問題進行進一步研究,希望能夠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發展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
二、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人身安全保護令在各個國家都有著高度的關注,在一些英美法國家甚至將人身保護令譽為“偉大的自由領狀”。我國的學者鄧智慧也在人身保護令研究中也曾提到過,雖然就目前為止人身保護令是一項較為古老的令狀,但是時間并沒有使這項法律成為化石,時至今日人身保護令仍發揮著它的作用,不僅僅是英美法國家,還有許多民主制的國家也都將人身安全保護令寫到了憲法中。由此可見,人身安全保護令是十分重要的。
三、我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現實困境及因素
(一)申請范圍窄
雖然在我國的《反家暴法》中對家庭暴力的定義進行了規定,并且也對部分的暴力行為進行了列舉,在很大程度上對具體的行為進行了明確,他的積極性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但是這些被例舉的暴力行為僅僅是限制在身體層面以及精神層面,隨著時代的變革,家庭暴力的形式也變得更加豐富,有些家庭暴力給人們帶來的傷害要遠遠的高于身體和精神上的傷害,例如經濟暴力和性暴力都會給受害者帶來很大的影響。但是在我國的反家暴法中,并沒有對這些暴力進行較為明確的例舉,這就使得我國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并不全面,在司法實踐的過程中,也缺乏了許多明確的規定,這種情況就導致了申請人在申請安全保護令時會遭受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在案件的處理過程中,如果嚴格的按照《反家暴法》進行規定,那么將會有很多的家暴情節都難以認定為家暴案件,導致其不能夠按照法律進行處理。
(二)舉證困難
在我國的民事案件處理過程中,通常使用的都是“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因為家庭暴力屬于民事案件,所以家庭暴力也將會受到這項證據的約束,但是家庭暴力是發生在家庭內部之中的,這也會使申請人在遭受到家庭暴力后很難提出相關的證據,這就導致了法官雖然能夠意識到家庭暴力是存在著,但是沒有足夠的證據進行證明,進而導致無法將其認定為家庭暴力。在我國的《反家暴法》中也僅僅是對申請條件是正在遭受威脅或者是已經遭受到家暴的受害者進行了規定,并沒有對具體的證據問題進行明確。在很多家庭暴力發生的過程中,只有遭受到身體傷害的受害者能夠相對容易的進行舉證,其他一些遭受到性暴力以及精神暴力的受害者就難以進行舉證,與此同時,大多數遭受到家暴的人群都是處于落后地區的家庭婦女,她們的法律意識通常是非常薄弱的,很多受害者并不知道在遭到家暴之后要保留證據,最終無法申請到人身安全保護令。除此之外,家庭暴力的問題是發生在家庭內部的,它具有非常特殊的隱蔽性,很多家庭暴力發生的現場是沒有證人的,雖然在家庭暴力發生的過程中,鄰居也許會聽到打鬧的聲音,但是也僅僅是靠感覺進行猜測,不能夠對家庭暴力的事實進行證明,并且許多人會出于各種顧慮,很少為受害者提供證明。
四、外國人身保護制度對我國人身安全保護令實施方面的啟示
在上文我們也提到了,外國人對于人身保護制度也是尤為重視的,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就開始對女性的權益進行關注,并且規定:當法官發現家庭中有家庭暴力的行為,那么被害者不需要進行申請就可以強制的進行起訴,在申請的方面,受害者也只需要通過填寫申請表就可以進行立案。加拿大在緊急保護令的措施中規定:在保護令進行簽發和執行的過程中,不需要對被申請人進行告知,符合申請條件的受害者就可以直接發放保護令;當受害者正在面臨家庭暴力的危險時,公安機關可以不通過房主的允許,直接進入到住宿來進行暴力行為的制止工作,只有執法部門認為危險解除時,施暴者才能與受害者進行共同的生活。這些法律制度都會對我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實施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加拿大的保護令體系,它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更加成熟和完善,可以為我國提供學習及借鑒。
五、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問題解決措施
(一)對家庭暴力的界定進行完善
為了能夠使人身安全保護令更好的對受害者的權益進行保護,在進行家庭暴力界定的過程中,應該對以下兩點進行著重的側重:首先,對于家庭暴力的范圍界定不能過于狹窄,家庭暴力的對象不僅僅限定于具有家庭關系的成員,離婚前配偶以及前女友和其他的與行為人有親密關系的人也應該包括在內。其次,對于家庭暴力的具體行為限制也應該放寬,除了較為常見的身體和精神暴力之外,性暴力和精神暴力應該歸屬到家庭暴力的范圍之中。
(二)舉證責任的合理分配
在前文我們也提到了,家庭暴力的案件大多都是有著特殊的隱蔽性的,與此同時,雙方當事人的地位也是相對來說較為懸殊的,這也使得證據的收集工作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在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完善過程中,也應該對舉證責任進行重視。例如,如果申請人不能夠有充分的證據來證明自己正在遭受到家庭暴力時,法官應該要求被申請人到達現場,向雙方當事人了解當時的情況,如果對問題存在疑問,或者是證據不足時,則可以采用舉證責任的轉移規則,也就是說,被申請人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不是本人進行施暴,如果無法對其進行證明,那么將被認定為施暴者,但是這種做法只能夠限制在不能夠證明自己的權益遭到侵害時;除此之外,如果證據比較隱蔽,那么可以向公安機關進行申請協助提取證據,公安機關在不損害其他人的利益時,可以協助申請人安裝錄音或者是錄像設備,方便提供證據。
六、結束語
相對于其他國家,我國的反家暴立法是十分落后的,人身保護令制度主要是英美國家人身自由權保護法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司法救濟手段,所以,我國在制定人身保護令制度時可以較為全面地對英美國家的制度進行借鑒,對我國家暴這一社會問題的處理途徑進行完善。希望本文能夠通過此次研究引起社會各界對于人身安全保護令背景下家暴問題的思考,使我國家暴問題能夠真正的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劉潔.反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的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有關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的解讀.《法制博覽》,2016(13).
(2)鄧智慧.人身保護令研究.《中國政法大學》,2006.
(3)鞏芳.論人身保護令在家庭暴力防治中的適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5
(4)許東瑾.淺談人身保護令之司法進程及《反家暴法》中的制度完善.《法制博覽》,2016(16).
(5)鄧智慧.人身保護令與人權保障——以刑事訴訟為主視角[j].中國法學,2004,(04).
(6)宗珊.論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概述、執行與完善.《法制博覽》,2016(34)
(7)陳敏.人身安全保護令實施現狀、挑戰及其解決.《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