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超 張彪 張洋洋
【摘 要】裝備保障力量也將隨著軍隊的建設發展和編制體制調整面臨更多的考驗。如何有效地利用現有的保障資源,使部隊武器裝備在出現故障的情況下得到快速維修保障,保證其完好性,對于鞏固和提高部隊戰斗力,奪取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勝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軍民融合;武器裝備;維修保障
一、當前軍隊武器裝備維修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設施設備落后。當前部隊正處于改革攻堅期,部隊維修保障設施設備落后于地方裝備維修機構的現狀會長期存在。隨著現代高技術在武器裝備上的廣泛應用,現代維修、檢測技術也是日新月異,維修設備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和昂貴的價格,決定了部隊現有的維修保障體系不可能在短期內向現代保障手段轉變,維修保障能力滯后是無法避免的一個現實問題。
二是維修人才短缺。部隊現行的武器裝備維修保障機構受內部因素影響,運作效率較低,綜合保障能力不高。當前裝備部隊的各型新裝備如光電、無人機等精密性更高,對維修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部隊維修保障人才的成長周期較長,人才的留用制度也與地方不盡相同,造成部隊維修保障任務繁重,導致部隊不可能耗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去培養人才。
三是經費保障困難。當前新型武器裝備逐步配發部隊,加上部隊修理過分依賴生產廠家,很多部隊武器裝備維修經費使用還是老套路,導致維修經費偏高。而且有限的維修保障經費,也不可能完全投入到武器裝備維修保障中,還要兼顧人才的培養和設備的維護等等,投向分散,致使部隊武器裝備維修保障經費出現一些困難。
二、推進軍民融合武器裝備維修保障的有效措施
習主席深刻指出:“實現強軍目標,必須同心協力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备母镩_放以來,我國民營科技型企業蓬勃興起,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科技發展的骨干力量,讓這些企業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延伸到部隊,在軍品市場中有用武之地,是推進軍民融合的必然舉措。
一是注重以軍隊為主的軍民融合。未來高技術戰爭爆發突然性強,戰場情況復雜,單獨依靠軍隊的維修力量難以滿足戰場的裝備維修保障任務需求。部隊要主動完善軍民融合成果,對于地方維修保障力量在部隊維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短板,要及時研究。此外根據駐地實際和未來發展趨勢,要立足打贏,著眼長遠,周密謀劃,盡早推動軍民融合武器裝備維修保障走上正規。
二是加強特點鮮明的人才培養。目前部隊駐地大部分處于中等城市,駐地附近一般都有工程院校、工廠、企業等具有維修能力的科研技術單位,一定程度上具備對維修部隊裝備的能力,部隊要加強調查,挖掘其潛能,科學合理地加以利用。部隊可以選派優秀維修人員到這些地方學習,也可以采從地方企業“借”優秀人才來部隊為進行維修保障工作,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想方設法豐富部隊的維修技術人才隊伍。
三是健全逐步發展的相關制度。建立健全社會化保障工作規定和制度,進一步明確雙方職責和權益,規范工作程序。進一步加強社會化保障點的監督管理,加強維修和器材質量監控和信息管理,堅持對保障點進行考察評估,實施優勝劣汰,提高維修保障質量。社會化保障要發揮好基本的“修、供”功能,盡可能為武器裝備保障提供技術培訓、器材儲備和信息咨詢的三項服務,為通用武器裝備平戰時保障打下堅實基礎。
三、推進軍民融合武器裝備維修保障應把握的幾點
裝備配發到部隊后,維修是一項經常性、持續性的繁重工作。當前,配備高新裝備的部隊大多實行三級維修體制,基層級單位是裝備使用和管理的主體,但只能對故障裝備進行小修,裝備一旦出現較大故障需送更大維修機構,甚至是生產廠家進行修理,路途遠、耗時長、花費多。因此探索軍民兼容、寓軍于民、軍民融合的武器裝備維修社會化保障之路,研究武器裝備社會化保障的有效方式,勢在必行。
一是政策要明確。軍民融合式保障的各個環節都涉及軍隊與地方的關系協調和利益調整,為避免在軍民融合裝備保障實施中有可能存在的關系不順、效益不高和行為不規范等問題的發生,必須建立配套完善、高效運轉的法規體系。一是明確雙方的責權范圍,防止出現軍民責權利益的糾紛問題,二是建立完善軍地共同法規,確保平戰時對軍隊裝備實施維修保障的順暢。
二是協同要創新。搞好軍民融合保障,難在協同,貴在協同。走好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路子,特別在軍選民用裝備的維修保障上作用更為明顯,軍民融合密切協同就能夠更加合理地將軍地資源進行優化組合,從而推動軍民融合武器裝備保障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協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軍內相互協同,二是軍地之間協同,三是地方企業之間相互協同、武器裝備生產廠家與維修企業之間的協同。
三是標準要規范。武器裝備維修社會化保障體系應當由人才、物資、技術、設備等諸多要素模塊組成,各個要素的標準要明確,衡量尺度要統一。目前已經采用地方維修資源對通用武器裝備進行維修保障遇到的實際問題,反映出制定共同唯一的使用標準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明確標準化建設意義、軍民融合保障內容及其規范化管理要求,以及標準建設內容,規范的標準是軍民融合維修保障工作順利展開的關鍵點。
四、結語
武器裝備維修保障能力作為提高軍隊戰斗力的“倍增器”,歷來為兵家所重視。建立軍民融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保障與維護模式,已經成為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軍隊的普遍做法。近年來,我軍在實現機械化并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對軍民融合武器裝備維修保障進行了探索和實踐,但受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在宏觀和微觀兩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動武器裝備保障與維護的軍民融合,實現富國強軍的遠大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永強,安紅,王亞瓊,王秀蘭.車輛器材維修保障軍民融合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7(36).
[2]李忠光,趙勁松,門君,劉亞東.輪式車輛裝備軍民融合保障博弈分析[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