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勇
【摘 要】市政橋梁下部結構直接關系到橋梁的穩定性,在設計及中需要保證橋梁的實際負載能力,還要能夠提高橋梁整體穩定性與可靠性。本文對此展開探究,比較分析了不同類型的橋梁下部結構形式和一般計算方法,借以提升橋梁下部結構設計的合理性。
【關鍵詞】橋梁工程;下部結構;設計
一、前言
橋梁下部結構是橋梁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設計的合理性會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穩定性設強度,如果設計合理,會加速橋梁的建設施工,同時會降低整個工程的造價。
二、橋臺結構型式的選擇
1.輕型橋臺
輕型橋臺結構的體積比較小,一般是直立的薄壁墻結構,通常需要在其結構的兩側安裝擋土的翼墻結構,還可以將側墻的形狀制作成斜坡的形式。兩個橋臺的下側需要設置鋼筋混凝土的支撐結構形式,上部一般會通過錨栓將其連接起來,這就形成了一個四鉸框架系統,其可以利用兩側的土壓來保持平衡。
2.鋼筋混凝土薄壁橋臺
最為常見的薄壁性橋臺的結構形式為撐墻式、扶壁式、懸臂式以及箱式等等,其最基本的結構形式是帶扶壁的前墻以及側墻結構所組成,擋土墻的兩側與前墻的距離一般為2.5~3.5m的扶壁組成。
3.埋置式橋臺
埋置式的橋臺通常可以分成肋板式橋臺、框架式橋臺以及樁柱式橋臺。其臺身通常需要埋設在錐形的護坡中,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橋臺所承受的土壓,橋臺的體積也就會減小。但是因為臺前的護坡所使用的是片石(或混凝土)來制作成一個長期的使用措施,其在使用中容易因為雨水的沖刷而暴露在空氣外側,因此,需要詳細計算強度和實用性。
三、橋墩結構型式的選擇
橋梁跨徑不超過40m時,上部的結構宜設計為先簡支后連續的裝配式結構,橋墩通常是排架式或者是十字墩式結構形式,排架式使用最為廣泛。在巖溶發育以及樁基施工難度較高的區域內,應該盡量減少樁基的施工數量,此時一般選擇的是單柱單樁的結構形式;如果橋墩的施工位于河谷或者是可能存在落石危險時,應該提高自撞擊能力,可以設置剛度較強的單柱墩。對于高墩的長橋,為了減小汽車單向行駛所產生較大的變形情況,可以選擇使用雙幅的橋梁下部結構形式。根據橋墩上部結構形式以及建筑高度一般可采用柱式墩、空心薄墩或者是雙薄壁墩等等多種結構形式。柱式墩是當前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建筑結構形式,其具有自重輕、穩定性良好、施工非常便捷等等優勢,外觀也比較美觀。市政道路在建設的過程中應該保證其具備標準和統一性的要求,對于跨徑小于40m的橋梁,高度較小時,通常使用的是柱式墩,為了提高工程效率以及工程質量,最好選擇圓柱式墩;當橋梁高度較大時,宜選擇空心薄壁墩的結構形式。如果要選擇高墩的結構形式,需要進行結構穩定性的驗算。
連續梁或者是連續剛構橋梁,橋墩的穩定性會直接受到相鄰橋墩的影響,因此需要在縱向對全橋進行整體分析驗算。在橫向上,當橫坡坡度較大時應重點控制各個橋墩的高差,以保證橋墩結構橫向受力的均勻性應。
四、下部結構的設計計算
下部結構的計算方法是否正確就需要全方位的考慮,其也會影響影響工程的造價以及安全性。通常來講,下部結構的計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蓋梁內力計算
如果需要對稱進行荷載的布置,需要使用杠桿法計算。如果荷載偏心布置,那么應該計算其受壓情況,兩種荷載情況下需要選擇最大值進行計算。這種算法是保證均勻布載情況下進行設置的,各種不利的情況都需要充分考慮,才能避免內力設置中存在不平衡的因素。
2.橋墩內力計算
墩頂的豎向力需要進行嚴格計算,這里不進行具體的說明。墩頂水平力計算應該使用柔性墩理論來計算其剛度,合理分配車輛制動以及梁體混凝土收縮、徐變、地震等所生成的水平力,然后根據在不同荷載組合工況下的水平力、彎矩以及柱頂的豎向力選取最不利者來進行控制設計。
3.橋臺內力計算
除了需要承受與橋墩相似的荷載之外,橋臺還需要承受臺背土壓力、基底摩擦阻力、搭板自重等荷載影響。水平荷載中增加了土壓力,其影響因素非常多,設計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軟土地基上帶基樁的混凝土薄壁臺需要進行深度的驗算。(2)軟土路基區域的橋臺應該盡可能采用正交設計,盡量縮短臺身的尺寸,在合適的位置上設置變形縫,降低受拉區域長度,減小變形量,提高工程質量。(3)埋置式橋臺的土壓通常需要與原地面或者沖刷線來進行計算,對于土質較差的施工區域中,應該進行驗算,保證施工后不會對深層結構產生較大影響。(4)詳細計算路基沉降和滑動數據。首先,橋梁沉降量變大、橋頭跳車或者是一端出現早期損害,整體結構出現了不均勻沉降以及滲水的情況,造成了工程穩定性下降,應該適當加大豎向土壓和摩擦力。其次,應該保證橋梁下部結構承載能力有足夠的安全儲備,對于一些質量較差的地基路段,需要詳細的滑動驗算。
4.樁筋及樁長設計注意事項
(1)從理論上進行分析,根據樁體內部的包絡圖進行截面積中鋼筋數量的計算,一般來說需要根據最大負彎矩來配筋,從樁頂一直深入最大彎矩位置上的一半處進行錨固處理,減少一半的配筋一直延伸到最低處,進行錨固,然后下側部分是素混凝土,如果是軟土來說,樁主筋一般需要穿過土層進行設置。(2)軟土土質的環境中,橋梁樁的計算不能使用傳統的簡便方法進行計算,而是需要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進行受力的分析。通常使用“假設”的方法進行計算,以確定最大彎矩和彎矩零點,然后才能進行配筋設置。軟土路基中應該仔細計算之后才能使用,避免因為最大彎矩和彎矩零點的計算出現錯誤,從而影響整體工程的質量。(3)如果樁基變形比較大,應該考慮到外界環境的性質,進而綜合分析其受力情況。
五、結束語
道路橋梁設計人員要全面了解橋梁設計的基本理念和技術,同時應該盡可能了解地質知識,及時查閱相關的地質資料并且加強與地質技術人員溝通。設計過程中要充分了解當地的地形條件,然后綜合利用先進的技術來進行設計,考慮到經濟、科學的基本方法,綜合考慮后最終確定工程設計方案,提高橋梁設計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姚愛平.淺談橋梁下部結構的設計及施工[J].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 2014(12):114-115.
[2]孫力虹.橋梁下部結構設計探討[J].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10(05):52.
[3] 劉芳. 淺析市政橋梁下部構造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