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友
【摘 要】配網電能損耗主要分為管理線損和技術線損兩種類型。通常情況下,管理線損是通過采用加強管理與組織建設等措施來降低其線損率;技術線損是通過采用各項技術措施及新型設備來降低其線損。目前,電力企業降低網損的技術措施包括增加一定的投資對配網進行技術改造和不增加投資僅改善配網運行方式等相關措施。本文對降低網損的主要技術措施進行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損耗;管理線損;技術線損;技術措施;降損增效
電力能源的傳輸主要是通過輸、變、配電的相關設備將其輸送至用戶,但由于各種電力設備本身會產生一定的阻抗,從而導致電能在傳輸過程中由于設備固有的阻抗而出現一定的損失。線損是衡量電力企業經濟效益,以及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標,而線損率的高低也可直接反映出電力企業在電網智能化水平與其管理水平的高低。要想改善配電網的線損要從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管理等方面著手,對影響配網線損的因素進行改善生原因,保障電力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1]。
一、某供電所配網線損的概況
某供電所位位置位于三市的交界處,屬本地區較偏遠的鄉鎮供電所,地勢起伏較大,村落以及居民的居住較為分散在丘陵的各個地帶,其轄區總面積為127.8平方公里,該供電所擔負著其轄區內14個行政村中6500多戶用戶的日常生產生活供電,年供電量約為2200萬kw/h;其中包含10kV線路157.3km,0.4kV線路146.8km,公用變61臺16685kVA,專用變76臺38455kVA,轄區內主要存在有供電基礎設施差、臺區線路以有接戶線未改造的較多、用電負荷分散等問題,加大了線路管理的難度,影響供電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二、影響線損的主要因素
造成線損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電力技術方面的原因,例如設備的性能以及電網的運行方式和電網結構等造成的線損問題,造成此類現象是由電網參數而決定;其次,由于運行管理而造成的問題,例如在營銷管理中抄表、核算以及防竊電等原因,此類現象主要是由人為而造成。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技術原因
(1)線路原因:原有的線路布局不合理,出現迂回線路供電,或由于導線截面積小造成長期過負荷運行以及不能在最佳的狀態下正常運行,出現低壓線路過長和未端電壓過低等現象,增加其相應的損耗,或者由于線樹矛盾清理難度大等,從而引發漏電現象以及線路跳閘等故障。
(2)電網運行原因:由于接戶線過長、線徑過細未改造用戶負荷,造成接頭、樁頭電阻大,導致出現發熱損耗;表箱破損、腐爛未改造,造成防竊電難度加大;配網改造工藝質量欠佳,造成電線接頭、搭頭電阻增大,增加發熱損耗。
(3)電網結構原因:主要是由農村配電網的三相負荷分配不均而引起的,體現在中性線電流增大增加了線路的損耗,或由于低壓線路無功補償不足而造成功率因數低等現象,以及電網結構設計上未能合理的選擇對應的配電變壓器,因負荷增長慢而造成大馬拉小車的現象,加大了損耗。
(二)管理原因
(1)設備質量:投入使用的電力設備,在采購時需嚴把產品質量關,杜絕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產品,確保相關設備的絕緣性能,降低因絕緣性而導致的穿弧漏電現象。
(2)運行管理:運行維護無力,造成絕緣子積塵嚴重,霧雨天氣產生泄漏電流,線路通道不暢,樹障清除不徹底,以致造成導線碰樹漏電。
(3)設備原因:用戶電能表計量不準或損壞,臺區關口計量變比及接線錯誤,戶變關系不對應,電流、電壓互感器二次接線錯誤或接觸不良。
(4)管理因素:現有制定的線損指標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出現統計的線損與理論線損計算口徑不一或誤差等,從而造成一定的線損損失,比如:線損考核辦法和制度落實不到位,缺乏激勵政策,使現有的線損考核流于形式,導致相關工作人員的極性不高。其次,對存在的線損問題缺乏針對性的分析,對存在的竊電和違約用電現管理不到位,象。
(5)“環境“因素:習慣的偷電行為,使供電所人員上門查處竊電時遭受辱罵和毆打事件時有發生;季節性(打谷子、田地、菜地抽水)掛鉤亂搭現象嚴重,造成的電量損失無疑又計入低壓線損之中。
三、降低農村電網線損的措施
(一)通過加強管理,降低農村電網線損
(1)制定合理的線損指標,將目標細分致各個具的線路、臺區以及個人,并定期在召開相關線損問題的分析例會以及考核供電所實際線損的完成狀況。
(2)建立完善的獎罰機制。對工作表現優秀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適當的獎勵,對表現不足的同時進行適當的處罰,將職責落實到個人,真正做到職責落實到位和獎懲合理。
(3)抓好抄、核、收工作,積極開展用電營業普查、反竊電工作,堵塞用電管理漏洞。
(4)重視對線損問題的分析,每月需對各種線損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對存在線損較高的臺區以及線路作為重要研究和分析對象,找出造成此問題的原因,并制定出確實可行、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到對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5)定期對各臺區的實際線損率,進行認真的研究重視其理論線損的計算和分析,實現臺區線損由結果管理向過程管控轉變;每天開展責任臺區采集率、用戶用電異常情況跟蹤分析。
(二)加強技術措施管理降低線損
(1)加強對電力線路的維護和管理,調整不合理的網絡結構,加快高耗能變壓器的更新改造,配網線路絕緣化及導線線徑增大改造。
(2)加強無功功率的管理:在對有功功率進行合理分配的同時,對無功功率也要進行的合理布設,通常情況下按照就近的原則來決定減少無功遠距離的輸送;針對各項線損進行線損計算后,并制定出相應合理的運行方式;適當調整、利用補償設備,從而提高功率因數。
(3)提高配網電壓:配網的實際運行電壓,對配網系統中各元件的空載損耗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通過提高配網系統的電壓水平來改善全網的無功平衡工作,比如提高發電機端口電壓以及提高用戶功率因數,或者采用無功補償裝置等在無功平衡的前提下調整變壓器的分接頭。
在10kV配網系統中,空載的損耗約占其總損耗的百分之50到百分之80,特別是在深夜用電量較低時,由于配網系統負荷較低加大了其空載的損耗的比例;因此,根據用戶對電壓偏移的實際要求適當降低其電壓的運行,減少低壓配網的空載損耗 [2]。
(4)調整負荷:負荷峰谷差大會導致在供電量相同的情況下出現線損大的現象。主要是由于變壓器的三相負荷不平衡時(特別是低壓網絡),既會影響變壓器的安全運行,同時增加了變電損耗,配電線路三相負荷不平衡時,因線路過載引發斷線、火災安全隱范及電量損耗。
四、結束語
綜合以上所述,供電所要想真正達到安全可靠供電,降低線損提高線路的運行效率,在管理上對線損開展常態分析,合理選擇降低網損的相關技術措施,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配網管理工作者應在加強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措施外[3],還需要根據配網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降損措施,確保農村配網運行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曹慶祥. 配網線損原因分析及其降損措施[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4(33):168.
[2] 翁相. 關于如何降低配網線損的研究[J]. 電子測試, 2018(14):85-89.
[3] 王玉程. 配網線損的影響因素及降損措施分析[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