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珺
【摘 要】分布式光伏發電特指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運行方式以用戶側自發自用、多余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系統平衡調節為特征的發電設施或有電力輸出的能量綜合梯級利用多聯供設施。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基于該種背景,本文從政策梳理、內外部協同等方面,研究如何提升電網企業分布式光伏結算水平。
【關鍵詞】分布式光伏;內部協同;外部協同
一、實施背景
分布式光伏發電特指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運行方式以用戶側自發自用、多余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系統平衡調節為特征的發電設施或有電力輸出的能量綜合梯級利用多聯供設施。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分為“先建先得”分布式光伏地面光伏電站項目以及不需國家指標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屋頂分布式光伏和地面完全自發自用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先建先得”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是指原則上以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電網、單個項目容量不超過2萬千瓦的電站。
目前分布式光伏項目規模在我省不斷擴大,且國家將光伏項目作為精準扶貧的創新舉措。201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實施光伏扶貧的指導意見》(皖政辦〔2015〕34號),提出光伏扶貧是創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式的有效途徑,截至今年6月底,安徽省光伏扶貧工程項目規模為全國第一,并網裝機容量達220.54萬千瓦,居全國第一,年增收入約20億元。
光伏扶貧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電網公司應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努力踐行央企社會責任,全力支持光伏扶貧工作。
隨著分布式光伏項目規模的擴大,對電網企業對于光伏項目上網電費及補助資金的結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強分布式光伏項目結算管理,防范政策執行風險,優化結算流程,強化補貼資金的收支管控,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任務。
二、政策梳理
2013年國務院下發文件:《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24號),提出要充分認識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完善電價和補貼政策、改進補貼資金管理,對光伏電站,由電網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或招標確定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與發電企業按月全額結算;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建立由電網企業按月轉付補貼資金的制度。中央財政按季度向電網企業預撥補貼資金,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到位。鼓勵各級地方政府利用財政資金支付光伏發電應用。
2014年國家能源局下發文件:《國家能源局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國能新能[2014]406號),文件中指出要高度重視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意義,加強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規劃工作,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完善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電費結算和補貼撥付。再次強調了電網企業按月(或雙方約定)與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單位(含個人)結算電費和轉付國家補貼資金,要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電量預測,按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優先原則做好補貼資金使用預算和計劃,保障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國家補貼資金及時足額轉付到位。
三、加強內部協同,研究電價執行標準
因光伏項目結算繁雜,每年電價都有所變動,為了保證結算準確,提高結算效率,電網公司內部各部門應加強合作,共同梳理出上網電價與光伏補貼執行標準,多管齊下,提升分布式光伏結算管控成效。
光伏發電項目分為全額上網和自發自用,標桿電價包含燃煤標桿電價和補貼電價,最新燃煤標桿電價價格為0.3844元/千瓦時。
四、加強與銀行協同,減少付款時間
分布式光伏付款對于電力公司而言,每月少則幾百筆,多則數千筆,工作量繁重,如果逐筆支付,付款壓力將很大,電網公司應和銀行協商,開通批量支付功能,讓銀行進行批量付款。銀行代發后,再將回單反饋給電網企業,這將減輕電力公司的付款壓力。
五、結語
分布式光伏是國家大力推行的項目,光伏扶貧也已經成為國家的政治任務,電網公司必須配合國家做好光伏扶貧工作,這是央企的責任和義務。電網公司應多管齊下,防范風險,尋找既能響應國家政策,又能提升管理成效的結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