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滔
【摘 要】鄉村是傳統中國的安身立命所在,春節是傳統中國最重要的集體節慶文化儀式,這是一個天人合一、神人共通、融物質滋養和精神涵化為一體的節日。鄉村春晚近年已成為引人矚目的全國性公共文化現象,本文對我國鄉村春晚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對鄉村春晚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鄉村春晚;文化;發展
鄉村春晚大多由農民自編自導自演,群眾參與性率高,成為鄉村獨特的文化年景和鄉愁記憶的活化石。鄉村春晚不僅是對傳統鄉村美學的繼承、接續和更新,還豐富了鄉村的公共文化供給,成為鄉村“種文化”。從深處講,鄉村春晚已不單單是一個文化現象,更是目前實現鄉村振興非常重要的載體和強大精神動力。
一、鄉村春晚的意義
鄉村文化建設是發展產業興旺和打造生態宜居的重要手段,老百姓的生活富裕離不開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春晚是鄉村文化體現的一個重要途徑,更是文化民生工程的“助推器”,它滿足了老百姓自我創造、自我表現、自我服務的需求,同時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
1.改善農村風氣,讓村民在活動中收獲歡樂。
近幾年來,由于國家高度重視民生,出臺了許多關于農村扶貧計劃的新政策,農村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農村相應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大眾娛樂、公共設施等服務體系完全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舉辦鄉村春晚能夠使村民們成為鄉村春晚盛宴的享受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了鄉村春晚素材的提供者和演出的參與者。鄉村春晚不僅能夠聚人氣、接地氣,以自娛自樂的方式傳播正能量,還有效減少了黃、賭、毒,酗酒打架等不良事件的發生,這對村民文化自覺的養成,情操的陶冶,以及推進村民參與管理村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都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
2.有利于農村文化、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推廣舉辦鄉村春節聯歡晚會,一方面可以使那些一直保留在民間藝人手中的地域文化進行展示,吸引社會的注意力與關注度,使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很好地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能夠加強老一輩人和現代年輕人之間的交流,減少輩分之間的隔閡,增強鄰里之間的感情,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二、鄉村春晚的現狀
1.認知理念有待轉變提升。
一是對于鄉村春晚的短視,一些地方政府看不到鄉村文化的意義所在,對舉辦鄉村春晚積極性不高;二是鄉村文化過度開發,部分地方在舉辦鄉村春晚時無中生有、胡編亂湊一些歷史人物故事和形象,無視文化和生態的屬性特征,野蠻開發、過度開發,使得傳統鄉土文化商業氣息過于濃厚,文化缺乏生命力。
2.人才缺乏,節目單一
進行節目表演的演員多為民間文藝團隊,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而且參與的人員多為四十歲以上的村民,缺少年輕人參與;由于鄉村春晚的參與者都是農民,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只能進行模式簡單的節目演出,節目單一,缺少精品;一些節目中展現了低俗文化和迷信文化,對鄉村群眾的思想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文明鄉村的建設。
3.資金不足,設施落后
鄉村春晚基本上都是由村民們自發組織舉辦的,這就導致舉辦的資金不充裕,設備落后,村民們享受不到精美的視聽效果;鄉村中缺乏大型娛樂場地的建設,制約著村民們的活動范圍,使鄉村春晚的舉辦效果大打折扣。
4.缺乏管理
鄉村春晚是由村民們自發舉辦的,通常情況下一個村或周圍幾個村的村民都會來觀看,存在著安全管理隱患。春節村民們會因為高興而飲酒,在人多的情況下極易發生爭吵甚至打群架的行為。
三、關于鄉村春晚未來發展的建議
1.轉變基層政府認知理念
政府掌握著大量的政策資源、文化資源、財政資源和社會資源,其認知理念如何,從根本上決定著鄉村春晚的成效與成敗。在鄉村春晚如火如荼推進的現實情境下,政府要認識到文化是鄉村春晚的靈魂工程。鄉村春晚在本質上是一種觀念、價值、精神,只有真正形成一種文化,成為鄉村居民乃至整個社會“內化于心”的價值觀念,才能實現建設上的根本保證。
2.加強鄉村群體文化“自建”能力培育
一是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文化創造力。要立足農村,從農民的生產生活出發,充分發揮民間文化和鄉土文化人才的才能與智慧,既要創造出農民喜聞樂見而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村文化,又要把“送文化”與“種文化”更有效地結合起來,將農民從文化建設的局外人到局內人的目標,從被動地參與者到主動地創造者的轉變,以此推動鄉村春晚的發展。二是培育鄉賢群體。鼓勵退休老教師、老干部等知識群體“告老還鄉”,成為美麗鄉村文化建設一支新增的鄉賢力量。發揮新鄉賢在價值取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生態保護上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村規民約、敦風化俗、家風家訓建設和鄉村治理,引領農村社會新風尚。三是加強農村地區文化教育工作。文化的現代化說到底是人的現代化,鄉村主體的文化素養提升了,鄉村春晚才能越辦越成功。同時,還要大力加強對農民生態意識、環保意識、集體意識、文化意識教育的培養。
3.加強鄉村春晚理論研究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
一是繼續加強鄉村春晚的理論研究工作,積開展田野調查,深入挖掘鄉村地區歷史文化遺產和內涵;二是加強鄉村春晚相關技術人才培養,鄉村春晚的開展,需要大量的民間藝術傳承、鄉村文化創意等方面的技術人員和傳承人員,可以通過在有條件的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培養一批直接面向美麗鄉村建設、扎根鄉村的實用型中、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為鄉村春晚的舉辦以及美麗鄉村建設作出貢獻。
4.提供資金支持
國內廣大農村持續舉辦“村晚”的地區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鄉村春晚都面臨著資金匱乏、設備簡陋等條件的限制。因此,一方面文化部門要因勢利導,通過送培訓、送器材、送資金等“訂制式”服務,整合文化資源,打造特色基層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要運用政府財政購買農村文化服務的方式,設立“村晚”基金,專門為舉辦鄉村春晚添置各種設備和道具等,以期達到更好的演出效果,為村民增添更多的歡樂;同時建立健全日常文化活動專項補貼標準、團隊獎勵等分類保障制度,激勵更多的“村晚”辦起來。
5.做好鄉村春晚相關配套工作
政府相關部門應持續加大對鄉村春晚的扶植力度,了解農民內心真正的文化需求,從而找房抓藥,最大限度在場地、設備、資金上支持他們;另一方面文化部門更應該在培育鄉村文化能人上棋高一著,讓他們在劇本創作、內容編排上盡快成為“行家里手”;“鄉村春晚”由于貼近鄉土的因素,能在潛移默化當中讓群眾遠離一些陋習,因此有關部門要利用“鄉村春晚”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為鄉村振興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讓“鄉村春晚”成為推進移風易俗的有效抓手;要加快“村晚”節目形式和節目內容的創新,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以網絡直播的形式,讓鄉村春晚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進而激活鄉村文旅經濟;還要加強對鄉村春晚的管理,杜絕安全隱患。
四、結束語
鄉村春晚是農民積極發展文化事業的表現,不僅豐富了農民的生活,培養出優秀的文化人才,還有利于建設美麗新農村,提升農民的精神化素養。我們要認識到鄉村春晚的各方面的價值,加大對鄉村春晚的扶植力度,使鄉村春晚成為既熱鬧又高雅,即創造文化價值又創造經濟價值的大舞臺。
【參考文獻】
[1]陳婧.麗水鄉村春晚發展之路及未來展望[J].大眾文藝, 2017(9).11-12.
[2]何永松.鄉村春晚的興起、功能與發展[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1(5):75-79.
[3]吳貞英.淺談舉辦鄉村春晚的意義及方法[J].大眾文藝, 2016(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