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婷婷
【摘 要】當下,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通過網絡這個媒介來快速、廣泛傳播信息的方式,受到廣大人們的喜愛,這也讓傳統信息傳遞的方式受到了打擊,其主要表現在新聞專業受到的影響。因此,網絡傳播對新聞專業的影響是雙面的,一方面讓信息傳播的更加便捷、迅速以及廣泛。另一方面網絡傳播降低了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與公正性。就此,筆者首先對當代的網絡傳播時代性做了詳細的介紹,在這基礎上,分別討論了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工作的利弊影響,希望能為將來新聞采編行業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網絡傳播;新聞采編;影響
網絡傳播迅速的發展,使得新聞采編工作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為新聞采編提供了新的機會,但是同時也會有新的競爭與阻礙。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了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工作帶來的上面影響,才能化阻力為動力,讓新聞采編在保證新聞的公證性、客觀性的同時,也能順應時代的變遷。
一、網絡傳播的時代性
網絡傳播借助互聯網平臺,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信息傳遞的方式。網絡傳播突破了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的局限性,實現了一種散布型網狀傳播形式,在網狀式的傳播結構中,每一個節點都可以生產信息、并且以非線性式的方式傳遞信息以及信息交流。并且,網絡傳播不同于傳統傳播方式的是,可以全球性的互動,全國各地的網友都可以對此信息進行交流與互動,不僅是范圍廣,信息的發動者也可以使多方,這就是網狀傳播模式個性化、科技化的特征表現。
網絡傳播不僅僅是一種信息傳遞方式的創新,而且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是產物,是一個時代進步的里程碑,它的影響不僅在信息傳遞與交流上,同時也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網絡傳播信息化時代的起始站。網絡傳播完善了傳統傳播方式的漏洞,擴大了傳統新聞傳播的范圍,拓展了傳統新聞傳播的方式,以便捷、高速的特征,被廣大群眾與媒體喜愛,并且被廣泛的運用。
網絡傳播不僅是傳遞信息、交流信息,還有儲存信息的功能,能被不同人群、不同行業所接受。例如,在新聞行業中,新聞有著時間標的價值,人們可能會需要在不同時期的新聞內容,網絡傳播在傳播信息的過程,同時也會儲存信息,便于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滿足了讀者的個性化要求。
網絡傳播主要借助互聯網進行傳播,互聯網將整個數字信息通過網站、視頻與各種軟件進行傳播,它包含了傳統傳播方式的各大特征,并且將這些特征進行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網狀數字傳播。讓傳播過程更加智能、便利與迅速,直接提高了媒體在新聞專業中的影響力。
二、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工作的積極影響
網絡傳播結合了各大傳統傳播方式的特征,發展為一個科技獨特的時代性的傳播方式,它給予了新聞采編工作新的機遇,讓新聞采編工作的方式得到了創新。以下從幾個方面分析了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工作的積極作用:
(一)實現新聞采編的立體化與多媒體化
網絡傳播完善了傳統采編的漏洞。比如,《人民日報》作為中共黨員中央委員會機關報,全國各地對它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作為普通市民而言他們只是關注國家信息,不需要重點記錄,但是在以前他們也只能通過買報紙來獲得信息,網頁版《人們日報》的出現,為廣大市民帶來了福音,他們只需要在手機上瀏覽就可以獲取當日的信息,對于機關人員而言,他們可以瀏覽網頁第一時間掌握機關信息,并且也可以隨時查閱以往的機關新聞,為他們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另外,傳統新聞的排版單一的,網頁版給廣大讀者帶來了視覺上的沖擊,不僅是圖片與文字的結合,其中還會添加視頻,增添了人們閱讀的興趣,增強了可讀性。
(二)網絡傳播具備實效性的特征
實效性是傳統新聞采編一直所追求的,但是由于許多不可避免的因素,導致新聞的實效性不能完全準確的表現出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距離,傳統新聞采編到傳播過程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距離的長短直接影響了新聞的實效性。網絡傳播方式不受時間、空間以及地域的影響,直接排除了傳播距離的影響,從根本上保證了新聞的實效性。
(三)擴充原有傳播載體
通過網絡傳播不僅創新了讀者的閱讀方式,并且也豐富了新聞的內容,增加了傳播媒體的容量,從本質上增強了新聞的信息性。例如,廣大市民如果只是在《人名日報》紙質報紙中獲得信息的話,其信息量是有限的,但是網頁版中的《人民日報》不僅包含了報紙中的信息,而且還做了延展,新聞中更加細節化,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
(四)增強新聞采編的時效性
傳統傳播過程較比網絡傳播過程較為復雜,直接影響了新聞的時效性。傳統新聞采編需要的資料采集、處理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時間,有的需要幾天時間,有的甚至需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但是利用網絡傳播中的儲存載體,可以幫助新聞采編者迅速完成信息的采集,信息的輸入與傳遞,并且高效的將這些信息分散性的傳播到各個領域。就此,通過網絡傳播的方式輔助新聞采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時效性,大大縮減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
三、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工作的消極影響
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的影響是雙面的,想要更好的讓新聞采編順應時代的發展,就必須直面分析它產生的消極影響。
(一)網絡傳播對新聞評論深度不足
介于網絡傳播是多人對多人的網狀傳播形式,它在評論深度上與傳統新聞傳播模式有所欠缺。正處于發展期的網絡傳播方式,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新聞評價體系,因此他對新聞的評價要求沒有那么嚴謹,其評價內容有些表面化,這樣會降低閱讀者對網絡傳播的信任,阻礙網絡傳播的發展。
(二)網絡傳播方式缺少嚴謹性
保證新聞的實效性與嚴謹性是新聞采編的專業思想,嚴謹性是評價一個新聞好壞的重要指標,網絡傳播形式下的新聞,其容量的擴充,導致信息內容龐大,這樣海量的信息,會導致新聞報道的質量無法保證,很多用詞與語句銜接方面,都沒有傳統傳播方式下的新聞稿嚴謹。
(三)新聞素材的可信度降低
任何一個行業,如果缺少了誠信,那么就是阻斷了該行業的發展道路。新聞是向群眾客觀表述地區、國家重大事件的載體,新聞的可信度是新聞最基本的原則,網絡傳播與傳統傳播相比較,網絡傳播對新聞素材的審核并不嚴格,降低了新聞的可信度,導致有虛假新聞的現象發生。但是網絡傳播憑借它廣泛、迅速傳播的特征,導致這些虛假新聞對社會影響范圍也是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網絡傳播者是多方的,其素材內容會帶有工作人員的主觀性,在加上其信息量十分龐大,增加了審核人員的工作量,導致問題難以被發現,但是有的原因是因為一些不良專業素質,想通過虛假新聞制造泡沫熱點。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這個信息時代里,網絡傳播開啟了信息時代的大門,網絡傳播技術促進了新聞采編行業的發展,同時也給該行業帶來了新的難題,正處于發展期的新聞網絡傳播方式,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完善,才能讓網絡傳播方式的新聞采編行業,既保證新聞的實效性、嚴謹性,又能使新聞傳播更加高效的同時,能夠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劉珊伊. 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的影響分析[J]. 中國地市報人,2015(07):77-78.
[2]苗祺. 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的影響分析[J]. 藝術評鑒,2017(04):167-169.
[3]馬文華. 網絡傳播對新聞采編的影響分析[J]. 西部廣播電視,2017(2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