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權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不斷發展,來華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加強來華留學生的教育管理、提升來華留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高校國際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文章從間性文化觀視角切入,探討針對多元文化背景的來華留學生的教育管理問題。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間性文化觀;教育管理
隨著國家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我國的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發展迅速,來華留學生規模不斷增長,2017年共有共有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48.92萬名外國留學生在我國高等院校學習,規模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在10%以上,其中學歷生24.15萬人,占總數的49.38%,同比增幅15.04%。來華留學規模持續擴大,我國已是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留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也使一些管理問題和社會問題凸顯出來,如住宿問題、文化交流問題,學生素質問題等。來華留學生教育正面臨著從規模辦學到提升質量的轉變。為此,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三部委共同發布了《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42號令),隨即教育部在2018年又印發了《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范(試行)》的通知,從政府層面加強對于來華留學生質量關的把控。國內的許多高校也在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高層次留學生和學位生,并把留學生教學納入到學校的總體教學規劃和質量評估體系,以提高學校的國際競爭力,爭創“雙一流”大學。要提升留學生教育質量,必須較強留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留學生素質教育已不僅僅是一個語言素質、專業素質等知識能力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文化層面的問題。因此,從文化的層面來探討留學生素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間性文化觀視角下的教育管理問題
來華留學生來自全球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生活習慣、宗教信仰也不相同,來到中國之后,留學生之間,留學生與中國師生之間交流所產生和暴露出的“文化休克”現象尤為嚴峻。處理好這些“文化休克”現象,這些留學生將會成為中國向外的“文化大使”,處理不好,將嚴重影響留學生在華的留學體驗,對于宣傳中國形象,傳播中國聲音也將產生負面影響并形成惡性循環。面對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的研究,要有一種文化交融的眼界,即間性文化觀。間性文化觀是指文化的非唯我性和非中心性,即文化和文化主體之間的平等性和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特性,強調不同文化間的聯系和融合。間性文化觀消除了“我”文化的盲目優越性,強調“我”文化與“他”文化所具有的平等性,強調文化之間的聯系和融合,這種文化眼界的最終目標就是“和”,即文化的“和”。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實質上是由“我”文化進入“間性”文化,消除文化的中心主義、樹立平等文化觀的過程。間性問題是所有跨文化管理一個至關重要的元理論問題。對留學生的跨文化管理其實并不是指對任意選定的兩種不同文化的比較管理,而是指兩種文化間建起某種關聯機制的管理和研究。
文化上的差異表現在對團隊目標和團隊運作的不同期望,在高校中,這種差異體現在高校應該有怎樣的組織機構、提供怎樣的服務、每個留學生的職責是什么、什么時候應該做出怎樣的決策、決策過程怎樣、語言差異、活動參與程度和處理矛盾的方法等問題。
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現行的做法主要沿襲傳統的教育方式,較少專門關注他們在華生活所面臨的社會文化層面的適應問題,這是目前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甚至是盲區。于是出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一)“特殊照顧”問題。許多管理者缺乏間性文化視角,將來華留學生作為特殊群體予以專門的特殊照顧,認為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相對本國學生較差,降低了對于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主觀能動性的培養要求。
(二)對于留學生教育的定位問題。高校招收留學生,一方面是響應國家教育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對于提升高校本身的國際化地位和影響的需要。但是留學生招收進來,對于其教育管理的實際實施問題,許多高校卻將其置于邊緣化考慮,只從形式上保證了留學生在校學習,沒有從整體上來認真規劃留學生的教育管理方式,沒有將留學生教育納入學校學生教育的統一管理體系當中,包括學籍管理、財務管理、住宿管理等方面。
(三)教育形式單一,忽視綜合素質的培養。高校在培養留學生過程中,往往從“教”的角度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專業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的思想認識,健康人格的塑造缺乏必要的教育管理,以至于經常出現學生行為方式被他人詬病的問題。
二、間性文化觀視角下的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思考
在間性文化觀的指導下,對于來華留學生的教育管理,更多應該從加強與國內師生之間的交流、優化多元文化的課程設置、開展多元文化的教育教學工作、開設價值觀理論課程以及舉辦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等方面,來提升來華留學生自律、包容、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
第一、以間性文化觀為指導,加強對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培訓,提升他們正確、有效處理各類留學生問題的能力。同時完善留學生管理機構的設置,明確各類管理機構職能和協同工作機制;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如留學生招生制度、學籍制度、宿舍制度、考勤制度等;建立健全留學生突發事件預防機制,快速、及時應對疾病、安全事件等問題。
第二,營造國際校園環境,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升來華留學生綜合素質。一方面,研究留學生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尊重他們的文化傳統、采取他們易接受的教育管理方式,逐步引導他們適應中國學生的教育管理規范。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針對性地設置提問,分組討論等,鼓勵不同的聲音,使留學生獨立自主的個性特征得以充分發揮,激發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實行趨同化教育管理,在遵循教育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在教學培養、日常管理及日常行為規范等方面與國內學生趨同。同時,整合校內資源,創造不同的平臺,鼓勵中外學生共同成立各類組織,共同參與各類活動,營造國際化校園氛圍,讓國內外學生形成共同的愛好、興趣、話題,增強留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歸屬感。
第三,倡導文化自律,建立健全留學生教育管理制度。自律是指個體的道德判斷、道德行為受自己的主觀價值標準所支配。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各類教育管理制度,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有效的考核與激勵,使留學生行為規范有引領,有要求,從認識層面、行為層面,實行多形式、多方面的綜合素質評價,引導他們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自覺做到自我約束、相互監督、相互糾偏和相互促進。
三、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高校不斷提升來華留學生教育和管理質量,提升來華留學生綜合素質,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指標,也是國內各高校積極創建“雙一流”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要從間性文化觀視角深入研究,采取多元化教育管理形式,營造國際化校園環境,加強來華留學生思想和文化引領,才能真正提高來華留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我國高校國際化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 蘇珊·C·施奈德.跨文化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347.291.
[2] 王劍軍.論間性文化觀和趨同管理視域下來華留學生的教育管理[J].教育與職業, 2011(6)
[3] 劉輝.間性文化觀中的留學生素質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5(7)
[4] 文李黠.文化間性對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的啟示—基于暨南大學國際學院的個案分析[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