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摘要:當前,各級工會積極順應“互聯網+”發展形勢,不斷改革創新工作方式,積極構建網上工會建設體系,努力提升服務職工的效率與質量。但工會組織在主動擁抱互聯網、建設網上服務平臺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以漯河網上工會服務平臺建設的實踐為基礎,通過座談、調研,立足提升工會服務效能,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網上工會;服務;研究
一、加強網上工會建設的意義
對“互聯網+”一般的說法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應用在工會領域,簡單地說,就是給工會工作加上信息化的翅膀,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一方面,互聯網日益成為職工群眾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日益成為職工群眾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越來越多的職工群眾聚集在網上、活動在網上。據統計,98.1%的職工有上網的習慣,僅有1.9%的職工基本不上網。職工群眾在哪里,工會組織的手臂就要延伸到哪里;職工群眾的行為方式及其習慣偏好發生變化,工會開展維權服務工作的手段方法就要及時改進完善。不如此,工會組織就有被時代淘汰、被職工拋棄的危險。
另一方面,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傳統產業,社會經濟形態發生了深刻變革。互聯網思維在商業領域的成功,為工會優化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率提供了借鑒。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技術為轉變工作思維、重組組織結構、優化服務流程提供了技術支撐,加強了各部門之間互聯互通與協同合作;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勃興賦予了廣大職工參與的廣闊空間。“互聯網+”蘊含的尊重人性、開放共享等特征高度契合工會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竭誠為職工服務的理念,二者的融合也將進一步推動工會更精準地向職工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更廣泛地面向職工開展服務。
二、網上工會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以漯河市為例。2018年以來,漯河市總工會主動順應信息時代新形勢,以“引導職工跟黨走、幫助職工解憂愁”為主線,堅持職工在哪里、工會服務到哪里,積極建設面向職工、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互相聯動的工作平臺,建成了“兩端一庫一中心”(PC端、手機端,工會云數據庫、職工服務中心)基礎服務體系,并利用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網絡信息技術,實現了職工社保、醫保、房屋、車輛等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關聯比對。以手機微信端為例,目前完成的“網上工會”一期建設,已上線的功能有入會轉會、在線咨詢、就業創業、困難幫扶、法律援助、縣區服務等模塊。職工只需使用移動終端提出訴求,工會專職工作人員通過系統進行業務分派,形成縱向數據流通,實現網上受理、云端分派、多級聯動、完善扁平化業務處理機制,職工“在指尖”就能與工會聯通服務。同時,通過與民政、公安、房產、工商、人社等部門信息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關聯比對,實現職工信息的動態更新,為精準幫扶、精準脫困提供數據支撐。以前,申請成為困難職工,需要層層申報、層層核實,現在,只需在網上服務平臺上傳戶口本、身份證等個人身份信息,就能對其收入、車輛、房產、工商等信息進行核查,實時比對,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腿、職工少跑路。
三、建設網上工會的對策和建議
一是創新工作理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逐漸滲透到每一個工作領域當中,“互聯網+”的全新工作模式已經成為了一股無法阻擋的時代大潮。工會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提高科學認識,通過在工作模式上實現“互聯網+工會”的轉變,在新時代里更好地推動工會工作的開展。要樹立互聯網的用戶思維。在“互聯網+”的時代,用戶至上是一條不變的真理,掌握用戶也就掌握了工作發展的契機。對于每個工會干部來說,培養用戶思維成了勢在必行的事,只有以職工為中心,網上工會進程才能更好、更快地邁開步伐;職工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給用戶最好的體驗,才能贏得信任。要樹立互聯網的連接思維。要加強工會系統內外各類工作、服務資源的有機整合,切實連接職工群眾,切實連接政府、社會及工會系統上下,共同推動網上工會建設。要爭取黨政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有效利用各類數據信息資源服務網上工會建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網上工會建設,采取購買服務、項目合作等方式,利用第三方數據資源與應用平臺,在職工就醫、心理咨詢、法律服務、培訓教育、電子書庫等領域加強合作,豐富服務職工、服務基層項目,提升工會工作專業化水平,實現網上工會工作的共建共享;要整合工會系統內部資源,推動建立扁平化的服務模式,加強工會系統內部的溝通協調,實現上下級工會之間的互聯互通,助推加強上級工會對下級工會的指導、支撐和服務,助推加強不同行業和地區、行業工會之間的合作與協同。
二要打造完善平臺。數據信息平臺是“互聯網+”服務職工體系建設的基礎,沒有真實有效的信息,精準服務就無從談起。要堅持因地制宜、務實管用的原則,建立以工會工作和會員信息數據庫為基礎、以會員實名制服務綜合管理系統為核心、以“兩微一端”為主體的網上服務職工平臺,為高效、便捷、精準服務職工群眾奠定堅實基礎。要整合工會系統網站、微博、微信、APP客戶端等網絡平臺,與主平臺互為支撐,推動工會內網系統、職工服務系統、公眾微信系統有效運行,打造工會服務職工的新媒體矩陣。要加快推動工會內部網上平臺對接、工會網上平臺與企業黨政信息平臺對接、網上平臺與業務工作對接,實現網上工作“三聯通”,實現工作網、聯系網、服務網“三網合一”,發揮大數據、新媒體作用,讓互聯網成為工會開展服務工作的新途徑。
三要提升用網能力。建立一支懂互聯網、有新媒體技術同時也熟悉工會工作的人才隊伍,是工會應用互聯網的關鍵,要著力強化隊伍建設,確保工會工作干部可以具備信息思維方式、增強其信息意識,確保運用網上工會平臺服務于工會工作。一方面,要運用網絡提升服務職工效率,通過網上工會平臺,積極運用該平臺的大數據、云計算優勢,提升工會調研、響應的能力,服務工會的職工,提高工會服務職工效率。一方面,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要學會問計于網、問需于職工群眾,以職工服務為導向,通過互聯網服務平臺和工作平臺,建立工會普惠性服務項目,優化工會內部工作流程,提高服務的便利化和可及性。要學會并善于運用“網言網語”,使用職工群眾愿意聽、喜歡聽的表達方式來做好職工群眾工作,快速回應職工群眾訴求,幫助解決職工群眾困難,扎實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該文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項目18YJS014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姚仰生.從載體到理念:中國工會新媒體應用的實踐及發展趨勢[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6,30(05):26-33.
[2]楊雄飛.建設“網上工會”推進高校工會工作創新[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5,29(06):43-48.
[3]趙鵬飛.構建“互聯網+工會干部培訓”機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5,29(04):50-52.
[4]封婉.“互聯網+工會”模式下大數據綜合運用分析[J].職大學報,2018(01):81-83.
[5]張雅雅.工會改革背景下的“互聯網+工會”工作創新[J].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34(04):7-11.
[6]唐麗華,毛峰.“互聯網+”時代工會管理服務新模式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4):21-23.
[7]王靜.“互聯網+”時代工會工作模式創新研究——以重慶市產業工會和區縣工會為例[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7,31(03):119-124.
[8]黃新賓.順應潮流,構建“互聯網+”時代的工會服務職工新體系[J].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31(01):1-6.
[9]范麗娜:《“互聯網+”背景下的工會工作創新》[J],北京: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16年,31(3):18-21
[10]李蕓.適應與超越:“互聯網+”時代的工會改革[J].南京社會科學,2017(09):73-77.
該文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項目18YJS0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