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國高校招生數量的擴大,畢業人數的逐年增多,就業競爭以及就業壓力也在逐年增加,如何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已經成為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中職學生相比與高校畢業生,在學歷、教育背景上有很大的弱勢,在就業競爭中,無疑會處于短期內無法避免的劣勢。當前中職生的就業層次低、工作環境差、待遇低等因素已經影響著中職學生的就業積極性,面對“95后”甚至“00后”的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職業生涯教育
1中等職業學校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
1.1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開展,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從融合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的角度,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探索、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符合學生的成長需要,更接地氣。學生通過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習與理解,自覺地把個人的夢想和偉大的中國夢聯系在一起,明白了肩負的責任,學會了擔當,加強了道德修養。
1.2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才觀、就業觀,強化自主發展能力
中職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生通過有針對性的、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找到自己在職業發展中的長處與不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逐步樹立起“技術人才也是人才”的人才觀和就業觀。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加強自主專業發展,為自己未來添加籌碼,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并不斷向目標邁進。
1.3有利于促進中職學校高質量發展
中職學校圍繞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和改革創新。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生的面貌煥然一新,提高了新時期中職學校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思想道德水平和職業能力,在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同時,更推動了中職學校的改革與發展,使中職學校進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2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
2.1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認識不足
很多家長、老師和學生認為,考不上大學,學點兒技術、將來找個工作就行了,還有什么可規劃的。正是基于這樣的思想,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中職教育領域中,長期得不到重視,這也是造成中職學校學生雖然就業率很高,但是就業質量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2.2生涯規劃教育起步和發展參差不齊
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的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較早。這些學校借鑒西方的先進經驗,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成為在學生學習與就業過程中一套連續的服務鏈條。而一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區域,則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開展相對滯后。甚至沒有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職業生涯教育甚至是由德育教師組織的視頻講座或學校的招生就業部門在學生畢業前招聘會代替。
2.3生涯規劃教育缺乏針對性、實踐性
中職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多以理論學習為主,很少能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有針對性地服務學生個性化的生涯規劃教育,缺乏實踐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流于膚淺的表面形式,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里,使學生產生共鳴。
3基于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職業生涯教育
3.1重視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內容的全面性
職業生涯教育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是他們步入社會前的重要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起著決定作用。
第一,職業生涯規劃,包括培育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技能。指引中職學生科學看待職業生涯規劃,學會主動規劃個人職業生涯,將“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從而逐漸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同時,使中職學生掌握職業生涯規劃技能,如職業認知技能、自我認知技能及職業生涯決策方法等。
第二,職業素養提升,其包括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與認知能力等。為提升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應加強引導其進行自我修煉,使其形成積極的擇業觀。
第三,職業生涯心理輔導,是依據中職學生職業心理變化規律,采用效果良好的職業生涯心理輔導策略,以提升其職業生涯心理素質。
第四,求職過程輔導,針對中職學生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內容多樣的輔導,如就業法規政策輔導、就業市場信息輔導及行業就業現狀輔導等;教授中職學生多種求職技巧,如面試技巧、自我營銷方法、就業簽約注意事項等。
第五,創業教育,是培養中職學生創業思維與創業意識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創業意識培養、創業準備培訓、創業素質培養及創業能力培育等內容。
3.2確保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內化的落實
導師是職業生涯教育內化策略的具體落實者。學業導師需適時介入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穩抓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內化的關鍵期,具體包括入學期、中間過渡階段、畢業期。
第一,入學期,此階段是學業導師需適時介入的一個關鍵時期。在此階段,中職學生有較多的自由,這便需要督導者的適時介入和指導,使他們盡快適應學習環境,轉變學習觀念,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學業導師需充分了解中職學生的基本情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并清楚地了解專業情況,引導他們重視人文知識學習和道德素養修煉等。此外,新生較易出現適應不良的問題,因此,學業導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
第二,中間過渡階段,在此階段,中職學生已經初步適應了大學的學習生活,學業導師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擇選能力,引導學生初步制定出個人職業生涯目標,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實踐和考核,從而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職業價值觀和擇業觀。
第三,畢業期,此階級是學業與職業分化的時期。學業導師需幫助學生做好入職心理準備,使學生可以從容面對職業挫折,從而引導學生順利地由學生轉變為職業者。除此以外,還需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我國當前的就業法規與政策、就業市場信息、行業發展現狀等,以及指導學生學習制作簡歷與求職技巧等。
3.3增加投入且合理化利用教育經費
中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發展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持,可從以下兩大方面著手。第一,基于宏觀角度,各級政府應繼續加大對我國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經費的投入。教育事業具有公益屬性,需要國家的財政支持。只有獲得充分的資金支持,教育行政部門才能投入更多的經費用于支持中職院校購買專門機構開發的關于職業生涯教育的資源及相關量表,支持中職院校引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專門型人才、聘用更多專家為中職院校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組織開展職業生涯規劃主題活動。第二,基于微觀角度,中職院校應充分吸收社會力量,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中職院校在積極吸納社會各方資金的基礎上,重視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經費預算,使各項經費合理支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從而為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內化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結語:
職業生涯教育在中職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其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當前形勢下,做好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還需要結合當前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提高學生自身認識的基礎上,以課堂學習為主,社會實踐為輔,多參與多指導,為學生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參考文獻:
[1]劉黎明.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8.
[2]丁蘭芳.構建中職學校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5):115.
[3]楊杰.論中職德育課程中職業生涯教育的滲透[J].才智,2017(01):124.
[4]張芳.中職生職業規劃教育問題及對策[J].新西部(理論版),2017(19):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