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玉梅
摘要:結合離心壓縮機防喘振控制技術分析的過程中,對工程的技術以及相關工藝流程進行控制,旨在通過技術的研究分析,進行喘振現象的控制,有效提升喘振控制的科學性,滿足離心壓縮機運行的基本需求。
關鍵詞:離心壓縮機;喘振;功能
在離心壓縮機運行的過程中,喘振控制現象主要是在離心壓縮機工況變化下,當出現小流量時會發生不穩定性的流動狀態,這種現象時壓縮機的特征。在這種不穩定性的流動現象,會影響壓縮機運行的穩定性,無法滿足系統運行的基本需求。壓縮機出現喘振現象時,會對系統的運行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應該避免類似問題的出現。通過喘振控制技術的科學構建,可以滿足理性壓縮機運行的穩定性,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
1喘振系統的控制模型
喘振控制技術分析中,應該合理進行控制最小流量、控制最大壓力以及控制壓縮比例等關系的合理分析。在喘振控制模型設計中,通常會按照壓縮比以及實際流量進行關系的確定,并將喘振控制在穩定的范圍內,實現喘振系統控制模型設計的有效性。一般情況下,在喘振控制系統設計中,應該對離心壓縮機組設計作為重點,合理設定防喘振線數學模型如(1)。
(1)
(1)中的a,b是與壓縮機有關的系數,相關數值可以有喘振工況點的最小二乘法計算得到。K為比熱容;Rδ為介質的氣體常數;P1、P2為壓縮機進口以及出口的總壓力;QN為壓縮機進口的容積流量;T1為進口溫度。
2離心壓縮機防喘振控制主要部件
2.1計量系統
在離心壓縮機防喘振控制系統構建的過程中,通過不同部件的設計,可以提高喘振控制技術的有效性。離心壓縮機系統儀表運行的過程中,應該對壓縮機進行調整及驗證,結合喘振控制線的設計方案,進行流量、溫度以及壓力儀表的精確進行控制為喘振控制系統的調節提供參考。通常狀況下,在離心壓縮機防喘振控制主要部件運行的過程中,應該做到:第一,入口流量計。在系統中,流量以及孔板流量通常運用在壓縮機入口流量的控制技術之中,在壓縮機吸入壓力較低時,不會采用孔板流量計量。第二,壓力傳感器。表壓傳感器通常比絕壓傳感器更容易標定。例如,在系統壓力高于0.15MPa時,需要選擇表壓傳感器;當壓力低于0.15MPa時,選擇絕壓傳感器。通過不同傳感器的運用,可以降低喘振現象的出現。第三,溫度傳感器。溫度信號并不是喘振的基本信號,但是,在溫度信號輸入的過程中,可以將其運用在介質摩爾質量變化的狀況下,因此,應該對進、出口的安裝溫度進行傳感器的數據確定。
2.2防喘振調節閥
在線性以及百分比調節閥運用中,應該將其確定為控制調節閥,為了保證調節閥運用的穩定性,應該合理選擇防喘振控制調節閥,合理確定百分比。
2.3止回閥
止回閥使用中,應該在壓縮機出口止回閥中采用緩閉式止回閥。
3 離心壓縮機防喘振控制
3.1離心壓縮機本體控制措施
在離心壓縮機本體項目設計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氣動參數以及結構參數的特點,進行后彎式葉輪、無葉擴壓器的使用,按照進口邊適當厚度的確定,進行例行壓縮機本體設計項目的完善。而且,在系統中,也應該采用導葉調節機構,積極增設專門性的噴嘴方案,通過系統運行需求,將部分氣流引入到葉輪出口之中,有效改變葉輪入口的氣流方向,實現對喘振現象的科學控制。
3.2防喘振控制裝置設計
在防喘振控制方案設計中,應該結合管網流量的運行狀況,進行防喘振技術的分析。在管網流量減少過多時,應該做到以下內容:第一,增加壓縮機運行狀態下的流量,使離心壓縮機始終保持大于喘振流量的運行狀態下;第二,在控制管網壓比確定中,應該實現離心壓縮機進出口壓比的適當調節,有效避免喘振現象的發生。在管網流量減少到壓縮機喘振流量時,應該結合壓縮機的運行狀況,開啟防喘振閥,避免喘振現象的發生。在可變極限流量法使用的過程中,應該在離心壓縮機負荷變化的狀況下確定設計范圍,及時設定流量的轉變速度,實現對防喘振現象的科學控制。通常狀況下,在防喘振控制技術運用中,應該合理控制壓縮機的運行狀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在用戶現場實測防喘振線,按照機組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原則,擴展壓縮機的運行范圍,并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能量資源的浪費,提高系統運行的有效性。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離心壓縮機防喘振控制技術分析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技術控制模式的特點,進行控制技術的選擇,找到喘振出現的原因,結合離心機本體控制技術以及防喘振控制裝置的設計狀況,提高系統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而且,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也應該通過喘振現象的合理防護,進行項目控制技術的完善,以便滿足離心壓縮機運行的基本需求。
參考文獻:
[1]雷瑋,徐虎.離心壓縮機防喘振控制系統研究[J].工業c,2016(4):00138-00138.
[2]溫旭.離心壓縮機防喘振控制器的設計[J].民營科技,2016(3):64-64.
[3]李方濤,李書臣,蘇成利.離心式壓縮機防喘振控制及故障診斷系統研究與應用[J].化工自動化及儀表,2011,38(5):589-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