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返璞歸真的需求越來越大,更多的人在閑暇時間更向往淳樸的大自然和風俗民情,具有民族特色的鄉土文化風情旅游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和追捧,因此文化產業視角下廣西鄉土旅游創新發展研究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本文從廣西民族鄉土旅游發展形勢與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提出了強化產業融合,擴大宣傳力度,加強鄉土旅游相關服務設施建設,引進市場竟爭機制,強化旅游中的人文、淳樸的鄉村特色以及生態特色等對策,為文化產業視角下廣西鄉土旅游創新發展提供相應理論支持。
關鍵詞:廣西;民族鄉土旅游;創新;發展
一、引言
廣西因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眾多的民族和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而擁有大量的特色濃郁、品位極高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在經濟增長模式正向集約化、知識化發展的進程中,文化產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產業而受到關注并迅速發展。因此,民族文化旅游產業走智慧經濟、民族鄉土產業化己成為當前其發展的一個客觀趨勢和要求。推動廣西民族鄉土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進而提升廣西旅游的實力,是廣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廣西鄉土旅游發展現狀
(一)民族鄉土文化旅游產業的產業鏈得以完善和延伸
廣西農業系統將上百個休閑農業景區(點)精編為風格各異的15條精品線路,按照“一市一線”的目標,把精品點連成線,主要切合農業休閑游主接附近城市游客打包向區內外游客推介,將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的產業鏈延長。
(二)民族鄉土文化旅游產業的創作空間得以拓寬、市場空間得以擴大
民族鄉土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升了廣西旅游的競爭力,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廣西本土獨特淳樸的優秀元素,可以為旅游者耳目一新的別樣感受,從而這些感受也會對文化產品的創造起到激勵作用,從而產生文化產品消費的需求,消費者的的需求會帶動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的市場發展和壯大。同時也讓廣西旅游在國內外知名度極大提高,如南寧每年一度的民歌節,成功打造了廣西民歌文化的品牌,提升了整個廣西民歌文化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三、廣西民族鄉土旅游發展存在問題
(一)文化品牌缺失
一個地區的品牌文化核心內涵是文化內涵、情感訴求和精神凝聚力的象征。廣西區內聚集了多民族風俗和奇異的自然景觀,如德天瀑布、、長壽之鄉巴馬等,但在文化品牌方面,尚無響當當的“名片”,除了廣東、湖北、重慶部分地區有人知道桂林山水之外,外界甚至連廣西省會是哪個城市,廣西包括哪些地區都未必清楚。因此不管是為了從開發廣西文化產品或者是發展廣西民族文化旅游業的角度,培育和發展廣西本土的文化品牌建設都是非常關鍵的環節。缺乏文化品牌的旅游業將如同一盤散沙,缺少引領的核心品牌。近年來廣西著重從各方面打造“文化廣西”的文化品牌,已經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就,但仍然缺乏統籌全局的文化名片,文化品牌的缺失較為嚴重。
(二)發展理念滯后
發展理念決定行為方式,是行動的指南。廣西從事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相關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發展理念和素養普遍較低。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在產業發展水平,素質不高的人員容易把文化排斥在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之外,又因為對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律的了解不夠,導致對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和潛力估計不足。
(三)發展方式欠佳
發展廣西民族鄉土文化旅游產業有利于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這種認識基本已經得到廣西民族地區的廣泛認可,但民族文化旅游產業本身的健康發展以及發展方式的轉變并沒有引起重視。當前,廣西民族地區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重自然資源的開發、輕文化元素的挖掘;二是重文化產品的生產、輕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的培育;三是重文化產品的數量、輕文化產品的質量;四是重短期的經濟利益、輕持續的發展能力;五是重區域經濟的競爭、輕跨區域資源的整合。
四、文化產業視角下廣西鄉土旅游創新發展研究對策
(一)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布局的統籌規劃,堅持標準、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
興建廣西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城等一批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和動漫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支持和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帶動旅游業發展的文化產業群。進一步做大做強桂林廣維文化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桂林愚自樂園、百色靖西舊州繡球村、廣西欽州坭興陶藝有限公司、廣西榜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臨桂縣五通鎮等6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南寧九金娃娃動漫有限公司、桂林云尚動畫制作有限公司、廣西卡斯特動漫公司、廣西藍海世紀數碼傳媒有限公司、廣西千年傳說動漫影視有限公司、廣西臨屆動漫設計有限公司、桂林坤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南寧峰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西天象國際動漫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等9個國家認定動漫企業。對這些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支持。
(二)民族鄉土旅游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充分利用廣西民族旅游文化、紅色旅游文化、生態旅游文化、開放旅游文化、海洋旅游文化、商貿旅游文化、創新旅游文化、和諧旅游文化優勢,進一步打響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廣西電影制片廠、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漓江畫派等老品牌,不斷打造坭興陶、長壽文化、金壯錦等新品牌。
(三)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工程。
大力培養、造就和凝聚高層次、創新型文化旅游產業人才,推動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實現總量穩步增長、結構全面優化、競爭優勢顯著增強、使用效能明顯提高,建設一支懂旅游、懂文化旅游、精技術、善經營、會管理與加快文化旅游業跨越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文化旅游人才隊伍。重點培養和引進文化旅游產業領軍人物和復合型人才。加強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保護,鼓勵和扶持代表性傳承人提高技藝和開展傳習活動,形成穩定的傳承機制,促進我區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培育和發展。制定和實施文化旅游產業人才教育培訓計劃,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旅游產業人才培訓體系。建立廣西旅游、文化人才小高地,加快建設中國—東盟旅游教育培訓基地。完善旅游人才交流引進和培養使用激勵機制,辦好廣西文化旅游產業人才培訓班。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類教育機構的作用,優先將文化旅游專業列為特色專業予以扶持,鼓勵高等院校設立文化旅游產業方面的院系,形成優勢學科,培養文化旅游產業人才。推進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廣西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等自治區級文化旅游產業人才基地建設,培養更多的優秀文化旅游產業創新人才。建立自治區級榮譽制度,表彰有突出貢獻的文化旅游產業工作者。允許文化旅游企業對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以股權、期權等形式進行鼓勵。
(四)文化旅游產業示范點建設工程。制定文化旅游產業示范點的評選辦法和獎勵措施,每兩年評選出一批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豐富的市(縣)、鄉(鎮)、村(街區),加強文化、旅游、交通、生態保護、城鄉風貌改造、新農村建設、扶貧等資源的整合,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產業示范點,各展所長、各具特色而又優勢互補、相互輝映,形成串珠成線、連線成片、城鄉互動、多產聯動的區域文化產業協調發展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胡鞍鋼,王蔚鄉村旅游:從農業到服務業的跨越之路【J】旅游管理,zo17(9)94
[2]閏巨海,文化旅游業發展的理論思考—以呂梁市為例【J】經濟問題,2017(8):95一100
作者簡介:梁堃(1980.3—),女,廣西隆安人,廣西大學商學院研究生,副教授;現供職于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工商管理系;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經營與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