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強
摘要:最近幾年,國家經濟的發展又快又好,不斷擴大電能使用范圍,電氣安全問題隨之成為威脅人們日常工作與生活的重要因素,加強技術控制和管理至關重要。所以通過闡述電氣安全技術的含義,分析電氣安全風險的成因,思考技術管理策略,促進電氣安全水平的持續有效提升。
關鍵詞:電氣安全技術;用電安全;管理策略
自改革開放以來,電能在生產與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帶來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各種各樣的大功率電器嚴重威脅人身安全,進一步突出用電安全問題,怎樣加強電氣安全管理,做好技術防范,這是一項重要課題,必須引起關注并加強探究。
1電氣安全技術的含義
電氣安全技術指的是在電氣設備的使用中對有可能因電擊發生的人身傷害、生命損失、公私財物損失等采取保護的專業技術。當然,安全存在相對性,安全和風險相伴而生,安全程度和風險程度是由社會要求決定的。換言之,電氣安全性由人們對電氣安全風險的評價與判定來決定,風險評價指的就是識別有關于安全的特性,通過定量分析和測量形成經驗性活動,是專家行為,安全判定則是明確風險評價的可接受性,這是和生產聯系密切的政府行為。
2電氣安全風險的成因
2.1主觀原因
通過對各類電氣安全風險和事故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幾乎每一個電氣安全事故背后都有人為痕跡,即主觀原因。例如很多人在電氣工作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違反電氣操作規定,不及時將電源關閉,輕視對絕緣物質的使用。在用電管理中,因現有電氣安全裝備難以及早發現隱患,也無法及時直觀呈現給管理人員,引發處置不及時的問題,導致小的電氣安全風險在日積月累中演變為大的安全事故。另外,很多人都認為電氣安全事故是小概率事件,現在已經做了足夠的電氣安全技術措施,從來沒有親眼見過發生重大電氣安全事故,并且現在的電氣安全有空氣開關、漏電開關等,更有電氣工作人員的定期巡檢,思想逐漸麻木,感覺這些技術措施把電氣安全裝進保險箱,引發僥幸心理,導致電氣安全風險多發、電氣安全事故日益嚴重。
2.2客觀原因
電氣設備和線路、突發事件等是電氣安全風險的客觀成因。電氣設備的種類越來越多,經常出現臨時采購現象,很難保證設備性能。并且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電氣設備安全性能逐漸降低,引發漏電超標或負荷超標、開機時過載等不良狀況,埋下電氣安全隱患。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電氣線路的老化和負荷增長等問題會將其線路負荷能力,增加漏電,引發接觸不良等,形成安全風險[1]。還有鼠患、雷擊等意外原因引發短路、過載、和過壓欠壓、靜電、缺相等電氣安全事故,這和電氣接地保護不到位有密切聯系。
3電氣安全技術管理的策略建議
3.1加強電氣安全評價
電氣安全評價主要分為有效性評價、經濟性評價這兩個方面,電氣安全的有效性評價就是站在電氣安全角度對電氣系統中各部分的布置合理與否、各部分所用電氣安全技術科學與否、能不能協調工作、整個系統有沒有電氣安全死區等進行評價。這就需要辨識電氣系統中的危險因素,預測因電的熱效應、機械效應和化學效應等引起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后果,提出電氣安全整改建議和技術防范措施。針對不同行業,因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等不同,使得電氣安全事故有不同側重點。例如油田企業中爆炸與火災是易發的、損失重大的事故,在電氣安全評價中要將爆炸、火災、靜電危害和雷擊危害等作為重點。如果時機械加工企業,因車間有較大的金屬系數,很容易發生觸電事故,在電氣安全評價中就要把觸電作為工作重點。
3.2加強人員規范管理
引入強制性規范,嚴格規范電氣工作人員的運行維護操作,加強電氣安全技術防范和管理,弱化主觀因素的影響。強制性安全規范就是基于標準化法制定適用的、強制實施的安全生產規范,把它變成技術法規的一部分,反映出電氣安全技術和人們行為的差異,合法允許電氣生產或電氣服務存在一定的風險,把危及電氣設備安全和工作人員安全等因素限制在特定范圍里,使各項相關因素達到最佳平衡。例如要考慮使用的材料、電氣設備或電氣工作過程等無害,在對潛在危害進行識別時要注意使用電氣安全技術,明確潛在危險的減少和規避。
當人員使用超過36V的電鉆開展生產活動時,應開展一系列安全生產防護工作,包括絕緣物質的使用。在處理一些電氣線路時要針對殘留電線做絕緣化處理,避免發生漏電的問題;工作人員在高空作業時必須將安全帶綁好,防止發生高空墜物現象;杜絕電氣工作人員在大風天氣或下雨打雷天氣進行電氣操作。尤其是要提高廣大電氣工作人員和用電人員對電氣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打造擁有較強安全意識的人員隊伍,加強日常電氣安全管理,規范人員行為[2]。例如要加強對電氣工作人員的崗位培訓,堅持一切立足于實際的基本原則,對崗位不同的電氣工作人員采取安全事故預想、安全事故演練等不同安全培訓方法,保證電氣工作人員能在日常工作中規范操作,不出現較大的電氣安全問題,降低事故發生率。與此同時,開拓電氣安全工作日常行為規范,基于每一個階段不同電氣工作任務與工作形式合理調整工作計劃,總結并分析每一個階段發生的行業電氣安全事故,吸收經驗和教訓,向工作人員講解,促使他們落實電氣安全技術交底,做好技術防范,杜絕發生任何違章違規行為,防范電氣安全事故的發生。
3.3加強電氣接地保護
電氣接地是弱化電氣安全風險客觀成因、確保電氣設備運行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有效技術策略,是電氣安全得以實現的關鍵。但在電氣操作中如果使用的方式方法不恰當,依舊會引發電氣安全事故,所以在電氣接地時要充分做好相應的保護[3]。一是安全接地,為確保電氣線路不被外在因素破壞,不僅要定期加強對線路的巡視和檢查,替換老舊線路,及時解決問題,還要有效保護接地線路的金屬外殼,在其中配備屏蔽線路,預防發生電磁感應現象,保護電氣線路正常有序運行。
二是工作接地,其主要目的是維護電氣設備運行的穩定性,需要在電氣操作中把設備中性點和大地進行可靠對接,確保規范電氣設備儀表的運行,最終確保控制過程的精準性。三是防雷接地,因為電氣設備系統極易在運行環節受到雷電損傷,在接地時要基于規定和實際需要安裝好避雷裝置,一旦在雷雨天氣因雷電產生強大電流時可以使電流自行流向避雷裝置,再流向大地,預防雷擊損害電氣設備,威脅工作人員生命安全。四是絕緣接地,用絕緣體隔離電氣設備,保護電氣設備運行和周圍人員的生產財產安全,同時加強屏護,把各個帶電體隔離開。五是屏蔽接地,因為電氣設備在運行時經常產生電磁,工作人員長時間處于電磁環境,身體會受到損害,因而要安裝屏蔽接地設施,通過屏蔽接地技術有效弱化電氣設備電磁效應,直接把電氣設備電磁導入大地,避免侵害電氣工作人員的身體。
4結語
電能如今已成為大量使用的一種能源,使用環節的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應明確電氣安全技術的重要性,分析引起電氣安全風險的人為主觀原因和設備客觀原因,在加強電氣安全評價的同時加強人員管理,規范人員行為,并加強電氣接地保護,防范安全風險。電氣安全技術管理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要注意集合全社會的力量貫徹落實電氣安全工作,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馬壯歐.探究加強電氣安全管理與措施[J].電力設備管理,2018(09):53-54.
[2]劉迎偉,劉珊珊.電氣安全技術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J].門窗,2017(03):223.
[3]馬林.接地保護技術在電氣設備保護中的應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7(2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