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靜靜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貨幣高速的增長,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在不斷的變化,其與我國在海外的資產的配置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也可以說適當的海外資產的配置起到平衡人民幣匯率變化給資產帶來的損失。我國人名幣匯率的變化。1992年以前我國的處于計劃經濟時代,人民幣在計劃經濟下實行雙重匯率制,非貿易外匯與貿易外匯實行兩個不同的結算價,在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中,人民幣的可兌換第一次出現在了公眾視野當中,此次會提出希望能夠通過今后的努力,慢慢將人民幣變成可以兌換的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達到一定的地位逐漸使得人民幣成為可兌換的貨幣。而隨著我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與政策提出之后,人民幣的匯率機制也逐漸的發生一定的轉變。
關鍵詞:外匯;匯率制度;資產配置
引言
自美聯儲6月中旬加息中國央行選擇不跟之后,人民幣便展開了一輪來勢迅猛的貶值。隨著人民幣不斷貶值,越來越多高凈值人群開始做海外資產配置。中金公司報告稱,2015年中國資本流出總量約6680億美元,而且呈現逐季加速態勢。根據招商銀行貝恩數據抽樣調查,有高達80%的受訪高凈值人群表示,未來有海外投資需求,超過半數已有海外投資經驗。
要了解人民幣匯率變化,我們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外匯,以及外匯制度。外匯就是外幣或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結算的支付憑證(《國際金融概論》陳彪如;)匯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 or System),又稱匯率制度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指各國對于確定、維持、調整與管理匯率的原則、方法、方式和機構所作出的系統安排與規定。
對于國家來說,本幣即人民幣是數字,沒有價值;外匯儲才是錢,是真金白銀,是里子;匯率,是面子,特別是人民幣國際化正在退步。2016年3月的博鰲論壇上,經濟學家哈繼銘說過一段話:“中國的貨幣增長速度太快,中國貨幣1月份(M2)增長14%,GDP增速卻低于7%。那么快的貨幣增長速度如果匯率還不貶值的話,按這個邏輯推理下去,要不了幾年中國可以把全世界的資產都買下來,這是很荒唐的事情。”
1,人民幣匯率貶值加速資本流動
匯率產生的原因是兩個國家或者兩個地區之間由于本身地區資源的一些限制可能需求另外一個地區或是國家的產品或服務。一個國家生產的物品和服務能不能被消費,會不會被需求體現了這個國家的經濟走向是弱還是強,是不是正向循環。中國經濟轉型,許多歷史問題浮出;而美國經濟自減稅后,開始上快車道。中美利差處于低位回升時,匯率貶值預期趨于修復、資本趨于流入;中美利差處于高位回落時,匯率貶值預期趨于惡化、資本趨于流出。今年美元匯率與利率同升,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一定的貶值壓力。太平洋證券固收研究團隊在最新研報中稱:“外匯占款大幅下降對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會形成直接的基礎效應,其對流動性的邊際影響不容忽視。”我國外匯占款連續三個月下降,8月至10月環比分別減少23.85億元、1193.95億元和915.76億元。中金公司統計數據顯示,最近五周,全球資金繼續流入中國(包括A股、H股、紅籌股)市場股票型基金,累計總規模超過75億美元。外管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三季度,境外投資者對我國境內金融機構直接投資流入196.73億元,流出179.18億元,凈流入17.55億元。
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經濟發展力主要是由他的消費力決定的。貿易差額上往往反應的一個國家的外需。
2,多元化投資對沖人民幣貶值
海外資產配置是對沖人民幣貶值風險的方法之一。海外資產配置,主要是正對中國居民的離岸資產,投資形式包括不動產,股票,債券,外匯,保險,基金等。根據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統計,全球富豪資產配置最青睞于股票,基金和債券。而中國高凈值人群的配置卻是現金和房產排在首位。胡潤發布的《2018中國投資移民白皮書》,稱中國大部分的富人都開始嘗試把30%以上的資產配置成海外資產以分散風險,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單獨持有人民幣或者單獨持有美金都會讓資產處于風險的狀態下,單獨持有人民幣資產,在人民幣貶值的時候虧了,而如果單獨持有美金資產,在那種條件下會掙的更多。但是如果人民幣升值,所有的結果又是翻轉的。目前,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總體來說并不明朗。美國開始復蘇,年初時,中國十年國債收益率3.915%,美國十年國債收益率2.405%,中國比美國多出1510個基點;現在中國10年期國債為3.617%,美國為2.877%,優勢縮減到740點,相當于縮小51%。歐洲還沒有復蘇起來,遵循資產配置、風險分散的原則,在這個時點,可以打開眼界、放眼全球,布局海外資產這一重要的資產類別。”海外房產投資占海外投資比重超過四成,許多購房者為了投資而購買海外房產。
3,相關概述
資產配置對于國際市場上的收入平衡有著一定的影響,資產配置作為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主要項目之一,主要是對一國在國際市場與其他主權國家所進行的相關金融資產交易的過程中所發生的資產和負債的變動情況進行記錄。對于資產配置可兌換的準確含義,在國際上,目前還沒有明確、同一的定義,對于這一概念的解釋,國際上當前主要是采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一些等相關規定當中對于資產配置可兌換的解釋:為了解除國際資本市場當中,對于資本以及金融賬戶當中,各類交易項目進行過程當中所進行的外匯管制,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在一定的基礎上達到了人民幣在資本市場或者金融賬戶方面的可以兌換的功能。同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中有著明確的規定的,實施開放貨幣資產配置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將貨幣達到在國際市場上一定的地位,才能使國家經濟進一步的得到發展。簡單來說就是實現貨幣在資本和金融賬戶賬戶的可兌換功能。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等相關規定還規定,實行、放開貨幣資產配置可兌換并不意味著任由跨境資本的流動、對其采取完全放任的辦法,而是對資本兌換流動實行部分管制,使貨幣資本進行有管制的流動。
人民幣市場化進程開始逐漸開啟,簡單來說市場供需變化還是逐漸的影響到人民幣匯率,匯率受到了市場環境的主要影響。其實,從1996年開始,我國的人民幣就已經開始并且達到了可以兌換的地步,我國的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已經實現。2003年,資本跨境交易的限制逐漸放寬,這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資產配置的可兌換工作逐漸實現。2005年,國家“十一五規劃”開始實施,人民幣可兌換項目被寫入國家五年發展規劃當中,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時間。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人民幣資產配置可兌換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人民幣資本可兌換項目停滯不前,并沒有實現任何實質性發展。隨著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逐漸過去,2010年“十二五規劃”再次將這一項目寫入規劃,并強調這一項目的重要性。2010年之后,人民幣資本可兌換項目的發展逐漸展開,資產配置進行過程當中的障礙越來越少。尤其是跨境資產配置的發展,迅速發展起來,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2013年,上海自貿區建立,人民幣資產配置可兌換工作開始正式入駐上海自貿區。自貿區的建立與發展,自貿區作為人民幣資產配置可兌換工作的“試驗田”,極大的推進了這人民幣資產配置的發展。到了2015年,人民幣加入SDR一籃子貨幣,這是人民幣跨境項目里程碑式的發展,也是人民幣資產配置可兌換工作的標志性發展時間之一。
4,相關建議
我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經濟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隨著開放程度的不斷推進,人民幣匯率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熟,人民幣形成機制趨勢出現顯現。外匯市場供求開始逐漸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造成影響,形成了以市場供需為主要決定因素,匯率上下浮動的基本匯率形成機制。但目前我國在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出現了機制扭曲的情況,如央行對銀行間外匯市場的管制過于嚴格,使得央行擁有對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形成的絕對控制權,人民幣匯率機制缺乏靈活性和彈性,使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出現了瓶頸,無法發揮匯率的調節功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所出現的這一系列問題,就要求要對其進行完善和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重點就在于使人民幣的匯率真正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要使人民幣匯率進一步走向市場化的關鍵在于使外匯市場進一步發展。要使外匯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進一步接軌。而發展外匯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民幣資產配置的可兌換,只有極力的實現貨幣的自由兌換,才能吸引更多的交易主體參與到外匯市場中,才能使得才能使外匯市場得以發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得到全面的以完善。因此,目前我國必須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適當地放松對外匯的管制,實行人民幣資產配置的可兌換,通過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對人民幣與外幣的匯率進行市場的調節,實現人民幣資產配置一定程度的、有管制的自由流動。因此,實現人民幣資產配置可兌換是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完善的需要,有利于實現匯率制度的內在穩定。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造成人民幣貶值的因素有三個:貿易戰、美聯儲加息和中國的貨幣寬松。中美貿易戰是一場持久戰。而美聯儲加息這是繼續必經之路,市場預期美國GDP今年最后一季度會加速到4%以上!中國的貨幣政策是持續寬松的,一個是去杠桿的需要,一個是維穩宏觀經濟運轉的必要。所以,可以預期人民幣貶值趨勢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是合理的。總之,在未來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的大背景下,我國物價水平有可能隨人民幣匯率波動而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也許在一夜之間,你的錢就蒸發了。而海外投資的本質是基于資產及貨幣風險分散的一種資產配置方式,所以,適當的海外資產配置,對于現在的情況來看,可以說是非常必要了。
參考文獻:
[1]余永定,肖立晟.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推進方向[J].國際金融研究,2016,11:3-13.
[2]劉建豐,潘英麗.人民幣國際化的成功標志及其可行路徑——一個“有保有壓”具有中國特色的推進策略[J].國際經濟評論,2018,02:52-67+5.
[3]楊松梅.淺論人民幣升值背景下如何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J].時代金融,2008,04:84-86.
[4]劉文娟.論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與成本[J].經濟師,2014,07:63-65.
[5]戴金平,靳曉婷.漸進性人民幣國際化中的香港地位——兼論人民幣國際化的動態路徑選擇[J].開放導報,2011,03:12-17.